現代農莊鮮活都市命脈
- 發佈時間:2014-09-05 07:31:46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再造農業主體,拓展農業功能,挖掘農業價值,把現代農莊打造成一個産業園、生態園、文化園和農業公園。不保障市民的購買力,就保證不了市場需求與供給安全;不保護農民的利益,就無法實現農業主體的培育壯大。政府要注重引導、服務,既不能大包大攬,也不能任其自生自滅,農莊要在市場競爭中“摸爬滾打”。
本報記者 張振中 文/圖
“你看,這‘辣妹子’掙錢‘辣’得很,一年掙四份錢,幾乎全年在給我們掙錢!”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靖港鎮前榜村農民劉細紅眼裏的“辣妹子”,是他農莊裏種的辣椒品種“都遨一號”。根據不同的上市季節和市場細分,一棵普通的辣椒樹在全年4個不同時期賣出“四份錢”,最高的每斤能賣到100元,僅30畝辣椒這一項全年産值就高達40萬元。
從單一的農家樂發展成為現代産業農莊,劉細紅和他的都遨農莊悄然變身,在長沙,越來越多的農莊正轉型升級,全市1712家各類農莊中,現代農莊已發展至351家,經營收入過千萬元的達到29家,星級農莊總量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現代農莊吸收就業13.5萬人,帶動近20萬戶農戶增收。
“要以現代農莊的脈把住都市農業的命!”7月上旬召開的長沙市現代農莊推進工作會鮮明提出,要加快培育現代農莊這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長沙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沒有弱的産業,只有弱的主體
“農業弱的不是産業,而是主體。”
長沙市農業局局長吳石平開門見山地説,要抓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回答好這個問題。在他看來,是否擁有強大的農業主體以及擁有農業主體數量的多寡,決定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農業的強弱。
主體直接影響著“誰來種田”的問題。40%以上的農民不願意種田,30%以上的不會種田,剩下的不能種田,60歲、70歲的種不了田,這種現象即使在農業大省湖南的省會長沙也依舊存在。
“看一頭牛是看,看兩頭牛也是看。”在望城區茶亭鎮九峰山村蹲點調研時,農民如此“土”的回答卻給了吳石平一個新的警醒:依靠千家萬戶去種田既不合時宜又不順乎民意,讓分散的農戶去應對巨大的市場結果只會不生不死。所以,要改變農業的現狀,最重要的是要推進農業主體的再造,通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推動現代農業的升級,來解決“誰來種田”的問題。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一個更符合長沙實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農莊應運而生。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長沙的休閒農業有了較好的基礎、一定的規模和鮮明的特色,“休閒農業發源於成都,發展于長沙”,這句來自農業系統的評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但長沙農業的決策者們深知,現代農莊“不是挖幾口魚池、搞幾張飯桌、建幾個基地”這麼簡單。
什麼是現代農莊?長沙的説法是,現代農莊不是農家樂,不是單純休閒農莊,更不是單一的生産基地。現代農莊是以農村資源為依託,以農業産業為基礎,以農業功能拓展為重點,具有生産、生活、生態功能,融合一二三産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按照“一個農莊就是一個産業園、生態園、文化園和農業公園”的發展定位,長沙努力提升休閒農莊,大力發展産業農莊,著力打造主題農莊。
生態、文化固然重要,劉細紅最為看重的是産業,突出打造以産業農莊為核心的現代農莊,讓“一産”要“接二連三”。辣椒是湖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就是這土辣椒劉細紅也能榨出新價值。他把辣椒銷賣分為四個階段:4月中旬至5月底,這個時候辣椒量少味好價高,一斤可以賣到100元;5月底至6月份,辣椒大量上市,量多便宜;7月起伏以後,辣椒難鮮儲,主要用來加工成醬辣椒等製品;10月以後,秋辣椒量小味好,又可以賣到50元一斤。
他還謀劃著想建個“辣妹子”主題文化公園,集體驗、攝影、文化為一體,拓展農業産業功能。
法國著名的紅酒來自拉菲莊園,4.7元錢的一個雞蛋産銷于北京農莊……一個名莊園催生了一些名品牌。長沙市副市長黎石秋認為,長沙要對農莊進行新的提升,通過幾年的努力打造自己的農莊品牌,打造品牌農莊的區域性、國際性的農産品品牌。
從今年起,長沙重點培育打造現代農莊“四個一”工程:到2020年,全市力爭建成標準農莊100家,輻射帶動農業産業經營面積100萬畝,農莊經營産值達100億元,將長沙打造成為全國現代農莊創新發展示範市。
既要保障市民,也要保護農民
“每碗粉當中都有‘翠翠’的影子。”熊偉説的“翠翠”,是他種植的香蔥品牌。對長沙人來説,無粉不成早餐,無蔥沒有味道,因而,作為一種特色蔬菜,香蔥一頭連著生産者,一頭連著消費者。
從做邊境貿易轉型回鄉創業,熊偉種過許多蔬菜,最終選定大規模種植香蔥,因為香蔥是“四季産品”,産量穩定、銷量也穩定,而且以前長沙夏季香蔥市場90%都是從外地批發引進的。到今年,熊偉已經種了1300畝香蔥,主要內銷湖南市場,佔了湖南市場供銷量的60%。
很顯然,“翠翠”香蔥滿足了市民的消費需求,保障了市場的供給。但熊偉擔心的是,目前勞力的緊缺直接導致勞動力和其他生産要素成本的上漲,按説香蔥也該隨行就市,該漲就漲,但“菜貴傷民”的呼聲讓類似他這樣的菜農也傷心不已。
一邊是菜貴傷民、另一邊是菜賤傷農。要解決這個問題,吳石平説,既要保市民,也要保農民,保障不了市民,就保證不了市場;保護不了農民,就無法實現農業主體的培育壯大。
如何保障市民供給特別是淡季蔬菜供應。長沙市政府鼓勵和引導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將一家一戶種植的農民組織起來,有計劃、有次序地開展淡季蔬菜種植,確保春節和極寒天氣本地蔬菜正常應市供應,正是通過這些舉措,去年長沙有效應對了“春淡”“冬淡”和夏季旱災期間蔬菜供應短缺的危機,保障了市場蔬菜供應,平抑了菜價。
如何促進農民增收?長沙市農業局蔬菜處副處長郝學榮向記者介紹,長沙加大對蔬菜産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援現代農莊等大力發展蔬菜精深加工,延伸産業鏈條,提高産品附加值;引導扶持以蔬菜産業為依託的休閒農業,以第三産業帶動第一産業發展,促農增收。
期盼行政助推,更需市場力推
“土地是農業企業的命根子,但要讓土地這條‘根’更好養活農業企業這條命,就不能光指望政府的土地政策,更要以市場的方式去創新手段。”農民創業的領頭人柳中輝説。
有著雙重身份的柳中輝既是長沙縣果園鎮雙河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又是湖南潯龍河生態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的董事長,雙身重份便於凝聚行政和市場的雙重力量,但在柳中輝眼裏,“市長”是助推,市場才是力推。
在行政助推這一方面,長沙市不遺餘力。從2014年起,長沙市政府在農業切塊資金中,每年安排1000萬元現代農莊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援現代農莊項目建設。但靠什麼樣的市場手段去力推?吳石平説,現代農莊的本質是資本運用和農業創新。
雙河村山多水多耕地少,耕地只有1100多畝。攜帶著強烈的家鄉情結和比較雄厚的“第一桶金”回鄉創業,柳中輝決定做足做活土地文章。2009年,他帶領村民在土地確權的基礎上成立了土地合作社,村民以組為單位將土地流轉給土地合作社,合作社再將土地流轉給潯龍河公司;此外,通過土地增減掛鉤異地置換,土地整治復墾後新增耕地400多畝。湖南省委政研室調研後評價説,創新使土地集中流轉後開展規模種植、發展高效農業,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産率、土地生産率和農産品商品率。
土地盤活了,柳中輝趁機將全村建設成一個現代農莊,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農村新型生態社區。但錢從哪來?長沙縣界定了政府、企業投資範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由政府投資,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柳中輝則融資6億元投入商業方面運作。
在行政助推和市場力推下,受益的是村莊是村民。柳中輝介紹説,通過土地集中流轉每人每年獲得了400斤稻穀,解決了“吃飯”問題;每戶一分菜地,解決了“吃菜”問題;每戶擁有一家商鋪,帶來了租金收入,解決了“吃肉”問題;集體企業分紅的收益,解決了“娛樂”的問題;以農村新型社區社員的身份享受城鎮均等保險等公共服務,解決了“養老”問題;通過産業帶動就業,解決了“致富”問題。
“我們正在做兩件事情:讓農民入股,將有意願、有能力的農莊員工和農民變成股東;讓農民進校,籌辦現代農業職業培訓學校。”作為長沙市休閒農業協會會長,劉細紅説,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貴在人,貴在做,期待都市現代農業能夠像“都遨”農莊名字一樣,能真正昂首闊步“遨遊”都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