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廢墟上築起戰鬥堡壘

  • 發佈時間:2014-09-05 05:20: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3日16時30分,雲南昭通烏蒙山區發生大地震,震中魯甸!陸軍第14集團軍炮兵某團聞令出動,晝夜兼程,率先抵達魯甸縣火德紅鎮、巧家縣包谷垴鄉兩個重災區。這支被譽為“烏蒙鐵軍”的部隊有著豐富的搶險救災經驗,到達災區後,立即與熟悉災區地理民情的地方黨組織開展了聯建共創活動,在抗震救災火線上築起一座座攻堅克難的戰鬥堡壘,推動抗震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開。

  軍地基層黨組織融為一體,救災力量擰成一股繩

  8月4日淩晨2點,在昆明出差的火德紅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小虎,冒著暴雨一路“摸爬滾打”趕回鎮裏。和鎮黨委書記臧爾方一碰頭,眼前的情況讓他“傻了眼”:此時,全鎮6個村(社)54人遇難,13人失蹤,197人受傷;房屋倒塌14000多間、嚴重受損10000多間……從未碰到過的重災,撕扯著鎮黨委一班人的心。

  淩晨4點,貼著“烏蒙鐵軍”標誌的第14集團軍炮兵某團救災車隊駛入鎮裏。攤開地圖、介紹災情、明確任務……不到10分鐘,朱江政委作出部署:兵分三路,由鎮村領導引路,深入受災最嚴重的李家山、王家坡和南筐村(社)搶救生命。

  雨越下越大,前往李家山的路已被山體塌方阻斷。副團長樊治雲正要前去探路,同行的鎮黨委副書記保德富和64歲的老黨員李天富向他建議,“這裡過不去,咱得繞路。”他們帶著隊伍在崇山峻嶺間穿行,終於把部隊帶進了大山深處的李家山村。

  巧家縣方向,團長陳勇帶著一營官兵一到包谷垴鄉,通過黨委書記方永遠了解到:新坪村受災嚴重,大量傷員沒有轉移出來。二話不説,陳團長帶領官兵火速前往。剛到村口,有群眾報告:一名年近80的老大爺被砸傷,困在山上。陳團長帶領12名黨員骨幹翻山越嶺,將老大爺和另外兩名重傷員抬到醫療救治點……

  深夜,軍地領導聚集在抗震救災指揮帳篷裏。“抗震救災,關鍵靠黨!特殊時刻,軍地基層黨組織必須融為一體,實行統一領導,把軍地救災力量擰成一股繩,實現救災效益最大化!”炮兵團和鎮、鄉領導在這個不眠之夜達成了軍地聯建基層黨組織開展抗震救災的共識。

  聯建活動很快得到軍地上級領導批准:炮兵團5名常委分別擔任受災最嚴重的5個行政村黨總支副書記、28名營黨委委員擔任自然村黨支部副書記,207名黨員編入151個村民黨小組。聯席會議、形勢分析、幫難解困、責任問效等制度也隨即建立。

  “官兵們連續30多個小時沒休息,真是‘鐵軍’啊!”

  第一次聯席會議,在8月5日淩晨召開:搶救生命、打通道路、轉移群眾是救災工作重中之重。

  目光,聚焦在牛欄江堰塞湖上。

  地震造成山體垮塌,致使牛欄江紅石岩水電站段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水位不斷上漲,嚴重威脅江邊數百戶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被困在紅石岩珍珠溫泉景區的遊客也生死未卜……

  堰塞湖暗流涌動,湖面漂浮物橫衝直撞;兩邊山體像刀砍斧劈一般,不時有滾石滑落。朱江和胡小兵帶領16名黨員骨幹搭乘2艘衝鋒舟,沿江搜救。

  整整一天,他們轉移被困群眾16名,打撈出3具遇難者遺體。

  堰塞湖對岸的紅石岩村,還有一些群眾困在山中。團長陳勇面對地圖,拿著指北針,對村總支書記蔣先林説:“請你把被困群眾的居住地和途經路線在地圖上標繪出來。”隨即,陳團長和蔣書記一聲號召,30名官兵與12名精壯村民編成幾個小組,翻過3座大山,闖過6處塌方區域,將被困群眾轉移出來。

  8月4日22點,在火德紅鎮執行搜救任務的6連連長郭小良接到副鎮長李文才電話:166噸救災物資運抵鎮上,急需緊急卸載。不到5分鐘,郭連長帶領67名官兵火速趕到。奮戰8小時,直到次日淩晨6點,13車物資全部卸載完畢。官兵回到宿營地,還沒端起飯碗,李副鎮長的電話又來了:“又有一批救災物資到了……”

  “先幹活,再吃飯!”郭連長大吼一聲,官兵再次出征。

  據統計,“黃金72小時”內,軍民攜手共搶救輕重傷員150余名,轉移安置群眾3400多人,搶運救災物資1000余噸。

  在災後重建中,基層黨組織繼續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黃金72小時”生命大救援剛剛結束,抗震救災總指揮部來了新的命令:軍地合力組建“紅旗社區”,確保受災群眾過渡安置生活穩定。

  “要建,就建一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標準化社區,讓受災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

  社區選址任務,落在朱江政委和臧爾方書記肩上。災區山高坡陡,“不能讓群眾住得提心吊膽;不能讓群眾住著不方便……”8月9日,兩人翻山越嶺,實地考察,最終把地址選在銀廠村和鎮上的接合部。

  鎮領導動員土地承包戶收割莊稼、徵集大型機械平整場地;炮兵團撥出專款購置土木工具,官兵們搬運水泥、沙石硬化地基,搭建帳篷……短短兩天,佔地2400平方米的第一座“紅旗社區”拔地而起,163名受災群眾喜遷新居。6天后,一對新人在“紅旗社區”舉辦了婚禮。不到半個月,8座“紅旗社區”建了起來,集中安置受災群眾3000多人。

  搶險救災度過了危急時刻,災後重建工作有序展開。8月17日,“烏蒙鐵軍”奉命回撤。

  這些天,火德紅鎮黨委書記臧爾方依然每天與回到駐地的炮兵團政委、李家山村黨總支副書記朱江通電話,念叨災後重建的大事小情。幾個好主意就在與“朱副書記”的念叨中生發出來:牛欄江紅石岩堰塞湖後期開發,可參照唐家山堰塞湖模式,打造成遺址性景觀;協調幫助有條件的村民外出打工,組織婦女們繡十字繡,聯繫商家購買;組織老人、小孩收集廢舊物資,政府統一收購……

  臧爾方感慨地説:“災後重建的任務十分繁重,黨員幹部不能絲毫懈怠,基層黨組織繼續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