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二次機器革命》主要內容

  • 發佈時間:2014-09-05 00:51: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一部分,跨度從第1~6章,描述了第二次機器革命的基本特徵。這些章節提供了很多精彩的例子,用以闡明最新的技術進步———就像科幻小説所描述的那樣,並且還解釋了為什麼它們現在會發生(畢竟,我們在幾十年前就擁有了電腦),揭示了為什麼我們對電腦、機器人和其他數字化工具給未來社會所帶來的創新的規模和速度如此有信心。

  第二部分,跨度從第7~11章,分析了數字化進程的兩大經濟後果,即紅利和收入分化。紅利指的是現代技術進步所提供事物體量的增大、種類的增長、品質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它是我們今天這個世界最令人振奮的經濟新聞。然而收入分化並不是如此令人鼓舞;它所帶來的經濟成功將會製造很大的差異———涵蓋財富、收入、靈活性以及其他衡量指標。技術進步的分化效應在最近一些年裏一直在增長。並且出於很多原因,這是一個讓人感到非常棘手的發展過程,如果我們不在第二次機器革命時期加以干預,這個過程還會加速發展。

  最後一部分,跨度從第12~15章,探討的是在這個時代裏,什麼樣的干預是合適而且有效的。我們的經濟目標應該是最大化地獲得紅利,削減收入分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對於如何完成這些目標,我們將會提供一些建議———不論針對的是短期還是更長遠的將來。未來,你會發現技術進步真的會把科幻小説所描繪的樣子變成現實。正如我們在最後章節裏所強調的那樣,我們現在所做的選擇將會決定我們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最偉大的故事:時代的大畫面

  ●“技術是上帝的禮物———除了生命之外,它可能是上帝賜予人類最偉大的禮物。它是文明、藝術和科學之母。”

  ———弗裏曼·戴森(Freem anDyson)

  美籍英裔數學物理學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數千年以來,人類發展曲線一直呈現出平緩向上的趨勢。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極其緩慢,以至於幾乎無法辨清。牲畜和農業、戰爭和帝國、哲學和宗教都沒有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但正好是在200多年以前的時候,劇變發生了,人口和社會發展使得人類歷史的發展曲線幾乎彎曲了90度。

  進步的機器

  到現在,你可能已經猜中了那是什麼。擺在你面前的這本書是一本探討技術發展對社會産生影響的書,因此,我們以這種方式開篇來闡述技術的重要性是一種頗具説服力的方式。18世紀末期的突然轉折,也與我們耳熟能詳的社會大發展契合:工業革命開始了,它幾乎集聚了機械工程、化學工業、冶金術以及其他行業所有的社會發展刺激因素。在這裡,你很有可能會做出判斷,這些技術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發展突然、快速而持續性的進步。

  工業革命不僅僅只有蒸汽機,但是蒸汽機開啟了工業革命的所有進程。它超越了所有的技術進步,克服了人類和動物肌肉力量的限制,讓人類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能源産生的動能。這一進程催生了工廠和大規模生産,鐵路和大規模運輸時代到來了。或者可以説,它開啟了人類現代意義上的生産與生活。工業革命引領了人類第一次機器革命———我們的社會發展進程第一次主要由技術創新驅動,這一次機器革命堪稱是我們整個世界最深刻的社會大轉折。源源不斷産生的機械動力如此重要,借用莫裏斯的話説,它“使得整個世界早期發展歷史的所有劇本都顯得拙劣無比”。

  現在,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到來了。就像蒸汽機及其他後來的技術發展克服並延展了肌肉力量一樣,電腦和其他數字技術———那種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和塑造環境的能力,正在對金屬力量 做著同樣的事情。這些新技術正在幫助我們突破以前的種種能力限制,並引領我們進入新的領域。這種變革的力量究竟是如何發揮出來的還是個未知數,但這場新的機器革命能否大大改變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曲線———就像瓦特發明的蒸汽機所做的那樣,則是一件極其重要的大事情。

  和數字技術握個手

  我們之所以寫作這本書,是因為我們非常迷惑。多年以來,我們一起在研究像電腦、軟體和通信網路這樣的數字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力,並且認為,我們已經非常好地理解了數字技術所發揮的能量以及所限之處。但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這些數字技術卻開始讓我們吃驚了。電腦開始診斷疾病,和人類進行聽説交流,還能創作高水準的散文和詩歌,而機器人也開始圍著倉儲貨櫃忙個不停,自動駕駛汽車也可以在幾乎不用導航的情況下暢行無阻。長期以來很多人一直忽略不計的數字技術,好像突然之間成為新的寵兒。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這種發展與進步(既突如其來,又堪稱一個社會發展進程)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嘗試了乘坐無人駕駛汽車,觀看電腦在競猜節目《危險邊緣》中大勝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團隊,抓住一台工業機器人的手腕並引領它行走,親手感觸一隻用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金屬碗,當然還與各類技術進行了無數思維與心靈的交融。

  我們在哪

  ———我們正生活在數字技術突飛猛進、讓人目不暇接的時代———電腦硬體、軟體和網路是其核心。實際上,這些技術並不是新生事物;電腦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已經應用於商業領域,《時代》雜誌也早就宣稱個人電腦是1982年的“年度機器”。但正像需要花費數代人的努力才能把蒸汽機提升到推動工業革命的程度一樣,我們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去改造我們的數字機器。

  電腦的性能還將持續不斷地提升,未來還將能做更多新的、前所未有的事情。我們在這裡使用“強大動力”這個詞語只是為了説明,數字技術的整個框架已經搭建完成,它將像蒸汽機一樣對經濟和社會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簡而言之,因為電腦的出現,我們正處於一個重大變化的轉捩點上———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曲線得以發生急劇變化的轉捩點。我們正在進入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

  ———由數字技術引領的這種變革將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收益。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時代;這個時代將會更加絢爛多姿,因為我們能夠消費的種類和體量都會大大增加。當我們以乾巴巴的經濟術語這樣描述時,聽起來好像沒有多大的吸引力———畢竟誰想要一直消費個不停呢?但要知道,我們不僅僅消費卡路裏和汽油,我們也從書籍和朋友中消費資訊,從超級明星和業餘愛好者那裏獲得娛樂消費,從教師和醫生那裏獲取知識和技能,以及獲得其他數不勝數的非原子世界的事物。技術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選擇,甚至是自由。

  ———數字化將給我們帶來一些棘手的挑戰。但這種挑戰本身並不會讓人太吃驚;即使對未來發展最有益處的技術進步也會給人帶來不利的後果,這種後果也是可以有效應對的。工業革命也會同時伴隨著倫敦上空瀰漫的煤煙以及對童工令人髮指的壓榨。那麼,這種技術進步後果的現代版本是什麼呢?迅速發展的數字化可能帶來的是經濟的大分化而不是環境的大破壞,這一切源於一個事實,即電腦的性能和數字化技術會變得更加強大,公司對各類勞動者的需求將會大幅縮減。正像我們所要闡述的,擁有特殊技能的勞動者,或者接受過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教育的人,將會迎來一個絕佳的機遇期,因為這些人能夠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技術去創造和獲取更多的價值。然而,對於那些僅僅掌握了“普通”技能而且各種能力平平的勞動者來説,這將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時代,因為電腦、機器人和其他數字技術也正在以一種可怕的速度獲取這些技能。

  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人們總結道,工業革命的一些讓人無法接受的後果經過一系列修復過程最終都消除了(民主政府和技術進步都有助於此)。我們非常有信心地認為,這些消極後果並不是無法逾越的,但也是不會自我修復的。

  因此,這是一部展現第二次機器革命大畫面的書———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將會因為數字化的出現而發生重大轉折。這是一個有著正確目標和方向的大轉折———富足而不是稀缺,自由而不是束縛;當然也是會面臨很多困難、挑戰和選擇的大轉折。

  新機器時代的技能:技術超越一切

  “ 任 何 足 夠 先 進 的 技 術 都 稱 得 上 是 魔 力 之源。”

  ———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 C larke)

  英國科幻作家、發明家和未來學家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自動駕駛汽車、超級電腦以及很多用途廣泛的機器人都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這些創新的技術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演示品,它們在這個真實世界中已經展現出了技能和能力。它們的出現也預示著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轉捩點———發展曲線就將出現重大彎曲的轉捩點。在這個轉捩點上,以前我們只能在科幻小説裏才能看到的技術已經變成了現實。隨著更多科技産品的問世,我們對技術進步的印記會越來越深刻。

  在《星際迷航》(Star T rek)電視系列節目中,有個叫“三錄儀”的設備。

  在《星際迷航》中,三錄儀是一個萬用工具,能夠感知環境四週,並將這些數據記錄下來,然後進行計算。它也可以探測生命信號,入侵操作者指定的電腦系統,對人體進行掃描以檢測病患、錄音、掃描地形等。———譯者注被用於瀏覽和記錄三種數據:地形數據、氣象數據、醫療數據。而實際上,今天我們手中的智慧手機就已經具備了這些功能;它們能像測震儀、實時天氣雷達地圖以及心臟和呼吸記錄儀一樣發揮功能和作用。當然,智慧手機不僅限于這些功能,它們還可以充當多媒體播放機、遊戲平臺、工具書、照相機和G P S設備。在《星際迷航》中,三錄儀和私人通信設備是分開的,但在現實世界中,這兩大功能已經在智慧手機裏融為一體。即使我們處於移動狀態,智慧手機也能夠同時接收和發送大量的數據資訊。這種技術的進步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創新機會,正像風險投資家約翰·杜爾(John D oerr)所説的“SoL oM o”[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移動(m obile)]。

  我們知道,有史以來,電腦都寫不出什麼像樣的文章。雖然最近電腦能夠寫出一些符合語法習慣的句子,但這些句子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過這種事情免不了會被惡作劇者大肆借用一番。比如在2008年,電腦科學與軟體工程國際大會接收了一篇名為“電子商務模擬研究”(T ow ardstheSim ulation of E -com m erce)的論文之後,決定邀請這篇論文的作者參會。而實際這篇論文的作者是“SC Igen”,來源於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隨機生成電腦科學研究論文”項目。SC Igen的發明者寫道:“我們的目的是達到最大的娛樂效果,而不在於寫出連貫的文章。”但在讀了《電子商務模擬研究》這篇文章的摘要之後,你就發現難以與他們爭辯了。

  雖然最近的研究顯示,並不是所有由電腦生成的文章都是毫無意義的。Forbes(福布斯)網站與N arrativeScience公司(一家智慧軟體寫作公司)合作,讓這家公司負責撰寫公司收益預覽,F orbes網站會把這些預覽放在網站上。預覽所使用的數據和材料都由一定的運演算法則計算得出,人不會參與其中,不過,最後形成的預覽與人的分析幾乎是毫無差別的。

  即使是電腦週邊的設備,比如印表機,也正在取得巨大的技術進步———那些在科幻小説裏才能看到的一切都變成了現實。和把墨直接噴在列印紙上的傳統列印方法不同,現在的3D印表機可以用塑膠、金屬和其他材料進行複雜的3D列印。3D列印也被稱為“增材製造”,它利用了電腦列印原理:印表機要把一層很薄的材料(傳統上是列印墨)噴灑在列印介質(比如紙張)上,然後通過電腦的列印模式進行列印。

  技術創新者推理認為,印表機列印時完全可以把一層列印材料疊加在另一層上。和傳統的列印墨不同,3D印表機可以使用像液體塑膠一樣的材料———要使用紫外光進行固化。每一層材料都很薄———大約是1/10毫米,但經過多層列印,一個3D物品就成形了。使用這種列印成形技術,有的形狀的列印是很複雜的,因為一些形狀中間會有孔洞,甚至各個部件還是彼此分離的。在業界領先的設計軟體公司歐特克公司位於舊金山的總部,我們親自操作了一個可調式扳鉗的列印過程,當然是整體列印,不需要組裝。

  這個扳鉗是由塑膠列印而成的演示産品———但3D印表機也可以使用金屬進行列印。歐特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卡爾·巴斯(C arl B ass)是增材製造這個迅速發展領域的愛好者和實踐者。我們在他的公司展廳進行參觀時,看到了陳列櫃裏展示的各種各樣的産品和項目,他還向我們展示了一隻由他在電腦上設計並用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漂亮的金屬碗。這只碗的邊上還有精心繪製的格子圖案。巴斯説,他問過參與過金屬加工生産的一些朋友———有雕刻師、鋼鐵廠工人和焊接工等,這只碗是如何製作出來的。他們之中沒有人能夠説出這種格子是如何做出來的。答案是,通過鐳射技術熔化金屬粉末,然後噴灑在每一層上就成形了。

  今天的3D列印技術並不僅僅用於製造像巴斯的金屬碗這樣的東西。現在,3D列印已經被無數公司用於列印原型産品和模型部件。它還被用於很多終端零部件———從塑膠排氣孔到美國航空航太局下一代月球車,再到83歲婦女的人造金屬下頜骨。在不遠的將來,3D印表機甚至可以現場實時為有缺陷的發動機列印可替換的零部件———而不是讓零部件堆放在倉庫裏。甚至一些實驗性項目也表明,未來的3D列印技術將會被用於列印混凝土房屋。

  我們在這裡所描述的大部分技術創新都發生在最近這幾年的時間裏。這些創新都發生在長期以來一直緩慢發展和提升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最出色的研究思想總是認為,技術的發展不可能突飛猛進。但數字技術卻在長時期緩慢發展之後突 然 出 現 了 迸 發 , 而 且 這 種 迸 發 出 現 在 多 個 領域,從人工智慧到自動駕駛汽車,再到機器人的崛起。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這是一次僥倖的成功嗎?難道是諸多幸運的機遇匯合在一起,然後在同一個時間內暫態爆發?很顯然,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最近所看到的數字技術的進步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僅僅是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技術變革的一小部分。這是第二次機器革命時代的黎明。

  專家、學者、企業家評論

  一本令人震撼的書

  這是一本比《世界是平的》更給人以震撼和啟迪的書。

  以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機器革命讓人類擁有了力大無比的幫手。“1.0版”的機器是“四肢”遠比人類發達但腦力為零的“大力士”,它們高效而可控地“外包”著人類的體力。而以機器人、3D印表機、超級電腦為雛形的新機器導致了人類腦力的大幅度外包。這種“靈長類機器”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其真正的特性不僅在於它們具有腦力,更在於它們的腦力能夠以巨大的加速度持續進化。

  新機器大爆炸、大裂變式的腦力增長將不斷釋放令人震驚的生産力,在諸多方面將不斷地讓人類自嘆弗如,人類以往對生産力的計量體系將面臨窮盡和崩潰。

  新機器既是人類的幫手,也是人類的對手。人類將日益面臨與新機器的殘酷競爭。

  憑藉勞動力成本優勢而贏得比較優勢的國家(比如中國和印度)可能很快會陷入相對的劣勢之中。個人和國家獲取競爭優勢的唯一途徑,是如何以“四兩撥千斤”的太極手法贏得競爭———做只有人能做的事、幹機器自嘆力不勝任的活兒,找到“最不易被機器奪掉飯碗的職業”。這是這個“美麗新世界”裏國家、企業、個人競爭戰略的基點。———吳伯凡《21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冬吳相對論”主持人

  “《第二次機器革命》對數字技術是如何改變經濟的———這一剛剛開始的社會進程,給我們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視角。埃裏克和安德魯的理論基點是:當大規模科技創新深刻地重塑我們這個世界時,我們需要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需要新的科學技術以及新的政策體制來擴展、強化我們人類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每個人在這個逐步走向自動化的時代裏才能獲得充分的經濟自主。”———裏德霍夫曼 (領英聯合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紐約時報》暢銷書《至關重要的關係》合著者)

  “雖然我閱讀過很多同類的書,但《第二次機器革命》真的幫助我看清了明天的世界將以指數級增長而不是以算術級增長———不論是宏觀世界還是在微觀領域。這也就意味著不論是教育者還是學習者,都要趕上這一社會發展的潮流。這本 書 真 的 給 我 們 描 繪 了 一 個 極 其 興 奮 的 未來。”———克萊頓·克裏斯坦森 哈弗商學院教授、《創新者的窘境》作者

  “布萊恩約弗森和麥卡菲是對的:這是一個技術促動社會重大變革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裏,我們處於浪潮之巔。任何人如果想獲得長遠的繁榮與進步,就一定要讀一讀《第二次機器革命》這本書。我將鼓勵我們所有的企業家閱讀這本書,同時希望他們的競爭對手不要讀到這本書。”———馬克·安德森 網景公司和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聯合創始人

  “在這本充滿積極和智慧力量的書中,布萊恩約弗森和麥卡菲極其鮮明地闡述了智慧機器人將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哪些紅利。但他們討論認為,要想獲得這些紅利,依靠的是找到與機器協作而不是與機器對抗的方式。這也就意味著,像我這樣的人,需要生産更容易操控和使用的機器。最終,那些鍾情于新技術的人們將會成為受益最多的群體。”———羅德尼·布魯克斯 (新型機器人製造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

  “毋庸置疑,新技術可能會給我們的經濟和人類的福祉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布萊恩約弗森和麥卡菲撰寫了一本探討我們未來10年都要面對的由技術驅動帶來的機會和挑戰的書。任何人如果想了解新技術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經濟社會,都要從這本書開始。”———奧斯坦·古爾斯比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

  “《第二次機器革命》非常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正在進入的這個新世紀。在這個世紀裏,我們人類只有同機器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能。憑藉其可行性的經濟分析,這本令人激動不已的書更加具有前瞻性,也很適合大眾讀者閱讀———它的確是一本必讀書。”———約翰·希利·布朗 (施樂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

  “布萊恩約弗森和麥卡菲做了一件讓人非常吃驚的事情,他們闡述了技術的發展進程,描繪了未來的發展前景,探討了技術進步給經濟社會帶來的革命性影響,並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這絕對是一本必讀書。”———維維克·瓦德華 杜克大學普拉特工程學院研究主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