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機器替代人不僅幹體力活

  • 發佈時間:2014-09-05 00:34:32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張懷中

  今年《變形金剛4》火紅銀幕,讓大家好奇的是:那些在電影中大顯神通的機器人,未來真的會在現實中出現嗎?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已經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在很多家庭,小到吸塵器,大到監控設備,越來越多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已經上崗工作,讓人們從繁瑣的家務中解脫出來。

  而在很多工廠和車間,機器人已經大量使用,搬運工、焊接工、噴塗工、裝配工等工種,正迅速被“機器人”取代。

  8月31日,由湖南大學、長沙市工信委主辦的企業資訊化建設與管理高級研修班開學,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楊學山作了“未來資訊化發展以及IT新技術趨勢”專題講座。他認為,機器替代人,是工業革命的主旋律,而新一輪機器替代人的浪潮,不再是替代簡單勞動,而是替代複雜勞動;不僅替代體力勞動,還替代腦力勞動。

  鳥槍換炮

  自動化生産,每年節約人工成本1500萬元

  “機器人正在替代人類的重復性工作,我們無法阻止。”谷歌董事長埃裏克·施密特表示,正是機器人才使得我們的生産效率更高。

  而在長沙的一些工業企業,隨著機器人和全自動生産線的引進,生産方式和生産效率出現了革命性的變革。位於寧鄉經開區的加加食品科技工業園就是最新的一例。這裡安裝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全自動高速生産線,實現了從玻璃瓶卸垛,到衝瓶、灌裝、壓蓋、貼標、裹包、碼垛、CIP清洗的全機器化、全自動化生産。

  “連續蒸料機、壓榨機等設備都是國外進口的,整個生産裝備這一塊投入達到5億元。”加加集團技術人員介紹,以前公司醬油生産屬於半自動化,一條生産線需要404名工人。而現在實現自動化後,整個生産流程,加上灌裝線,全部工人不到150人。

  “生産全自動化,每年僅在人力成本方面,就為公司節約1500萬元。”半自動向全自動製造邁進,工業化與資訊化的高度融合,加加製造裝備的鳥槍換炮,帶來了生産效益的大幅提升。這樣的變化,正越來越多地在長沙工業企業發生,越來越多的現代科技,更多的自動化智慧裝備,正在推動長沙工業經濟的轉型發展。

  需求增長

  中國成為世界最大機器人買家

  隨著新型工業化的高速發展,我國對包括機器人在內的高度智慧裝備的需求快速增長。今年6月,在德國慕尼黑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博覽會上,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佈的最新全球機器人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共買入36560台工業機器人,佔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達60%,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機器人買家。

  與此同時,令人關注的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也在今年開始大幅度轉型,在貴州建設了以機器人為主的生産車間,爭取到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新客戶,和惠普合建雲伺服器公司,“代工之王”的轉型之路受到全球廣泛關注,並預示了産業發展的諸多趨勢。其中最突出的是,工業智慧化全面升級,製造産業逐步去人工化。

  機器替人

  三年50萬工人僅剩下5萬

  在資訊技術條件下,機器替代人將會進一步加速。楊學山認為,從今天可以預見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工業生産環節都是可以無人化的。

  在工業化和資訊化加速融合的潮流下,廣東、江蘇等工業發達地區均提出自己的“機器人發展戰略”。如廣東就提出以智慧製造為抓手,推動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積極實施“設備換人”和“生産線與生産系統”改造工程,並在全省培育十大智慧製造示範基地,大力發展機器人産業。

  廣東先後授予佛山市順德區、東莞市國家級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暨智慧製造試驗區。楊學山介紹,東莞大朗鎮被譽為世界毛織之都,這裡3年前有50萬工人。隨著數控織機等大批智慧生産裝備的普及,機器設備換人在這裡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今50萬工人,僅剩下5萬人,近9成工人被機器替代了。

  特別令人關注的是,新一輪機器替代人的浪潮,不僅替代體力勞動,還替代腦力勞動。

  美國的數據顯示,進入新千年後,中産階級的資訊處理工作職位日漸下滑。從2000年到2010年,有1100萬個秘書職位被網際網路服務所取代,後者讓維護日曆、計劃行程這樣的事情十分容易。同一時期,電話接線員減少64%、旅遊代理減少46%、會計減少26%。美國並非個案。在歐洲,7600萬個中産階級職位中的三分之二成為技術的犧牲品。

  人工智慧,這個曾經看似遙遠的技術如今正大步邁向現實。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預測稱,機器人可逐步替代車間工人、行政秘書、客戶服務經理、家政餐飲人員、律師、外科醫生、新聞工作者、清潔工、專業救災人員等9類崗位工作。

  發展大勢

  一些職業消失,一些崗位又新生

  自動化、機械化、網路化的發展大趨勢,我們自然無法抗拒。但機器代替人的大規模發生,是否會威脅到人們的就業?

  其實,對此不用過分擔心。一是隨著中國的老齡化進程,中國即將迎來勞動年齡人口的歷史性拐點。人口紅利即將逐漸萎縮之際,招工難不斷涌現,這就倒逼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減少對人工的依賴;二是80後、90後等年輕的一代,越來越不願意再重復簡單的勞動崗位工作,而生産轉型升級,能為勞動者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三是生産自動化、機械化進程由來已久,且一直在持續。事實上,放眼人類的工業革命歷史,這一進程一直在發生,並沒有太多人受到影響。科技的發展會帶走一些工作,同時也會創造大量新的工作,如今天的網購服務員、物流快遞員、軟體程式員。

  從目前的狀況看,自動化改革的核心是廉價的感測器、人工識別、機器學習和分佈式智慧技術,這些領域全部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要想把“機械手臂”變成真正的“機器人類”,則需要大數據存儲、高速運算的長足發展,例如機器人的每一個動作背後都有一套相應的程式去控制,必然會創造出大量的程式員崗位,最可能的情況是一台能完成高精度組裝的機器人,消滅了iPad 32道工序所有的裝配女工,卻創造了1325個程式員崗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