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集美 宜居宜業新城
- 發佈時間:2014-09-04 23:29:59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廈門集美,背枕青山,三面臨海,居閩南金三角幾何中心,是進出廈門經濟特區的重要門戶,區位優勢獨特優越。坐擁東南沿海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廈門北站、4條進出廈門島的通道,廈門軌道交通建設中1號線、2號線的主要途經區,鷹廈、福廈、廈深、龍廈鐵路在此匯合,憑藉海西交通樞紐的地理優勢,集美當仁不讓地佔據著廈漳泉城際圈的橋頭堡位置。與此同時,基礎設施發展駛入“快車道”,教育、文化、醫療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且向高標準靠攏,使集美作為一個宜居宜業的人文之城,越來越受到外界的矚目。
遠眺杏林灣畔,集美新城正在迅速“蝶變”。未來的集美,將按照“一心四片”的總體發展格局,以新城為中心,依託已經形成的集美、杏林兩個老城區和快速發展的灌口片區、後溪新區,打造一個和諧宜居的美麗家園、一片活力四射的創業熱土、一座重教興文的魅力之城。
高校名校聚集百年學村更富人文價值
初到集美,仿佛就能在空氣中感受到一股“書卷氣”。由嘉庚先生一手創辦的集美學村,用百年的文化積澱,浸潤著集美這片土地。學村裏,嘉庚故居、歸來堂、鰲園、嘉庚公園等組成的嘉庚紀念勝地,不僅是久負盛名的旅遊景點,更是一筆無價遺産,勉勵著年輕學子。如今,以學村為輻射中心,一座現代化的文教區已然崛起,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及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等14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深深紮根於此,在校師生達20多萬人。依託高校資源,集美區還設立了集美職教中心等十幾所專業技術學校,每年培養出近萬名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創業提供中高級的人才,為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眾多學府的入駐,也讓原本文教氛圍濃郁的集美,形成了更具影響力和人才價值的文教品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以嘉庚精神為傳承的集美基礎教育品質不斷提升。據統計,2006年至今,集美區總計共投入30多億元進行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全國教育強區的目標之下,集美區政府不斷加大教育投入,進一步促進教育的協調、均衡和可持續發展。目前全區的8所中學、31所小學,其中包括國家級名校、辦學近百年的集美中學,廈門一中集美分校,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等等,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僅讓本地人受惠,也提升了新城的人居吸引力。“學在村中,村在學中”和獨具的僑鄉文化特色,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味和對外影響力。
在保護中開發生態宜居優於廈門島內
集美是一個久負盛名的風景旅遊區,也是一座優美的生態之城。拉開地圖,就能看到躍動於集美版圖之上的綠色靈魂。後溪的坂頭水庫是廈門的水源地,也是杏林灣水體的上游;水域面積達600多公頃的杏林灣被比作廈門的“西湖”,其間點綴著被譽為全球最大的水上大觀園的園博苑,已成為近年來廈門的一大景點;還有已全線開放的雙龍潭生態運動景區。
集美新城在建設過程中也始終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環境保護、綠色生態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通過集杏海堤開口改造、污水截流、清淤護岸、生豬養殖污染整治、重金屬污染整治等,空氣、水體和土壤品質有了顯著提高,生態環境逐漸修復。在旅遊開發上,也是進一步挖掘旅遊資源潛力、整合山地旅遊資源、加快旅遊産業轉型升級,發展生態之旅、文化之旅,為“生態新城”賦予了更多內涵。如今,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和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也已經成為集美的兩大旅遊品牌。
集美新城生態居住環境可以説更優於廈門島內,規劃建設國際皮划艇賽道、26公里環湖生態步行道、自行車道,溫泉和生態濕地點綴其中,營造了空氣清新、綠樹環抱、水天一色的自然環境,是廈門市首個國家級低碳示範區。今年年初,集美區又順利通過了國家生態區的技術評估,朝“國家級生態區”又邁進了一步。
按“四高”標準推進現代化濱海新城崛起
從2009年起,廈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島內外一體化發展戰略,掀起了集美新城建設的熱潮。2010年初,集美新城建設全面啟動,帶動原有四大城市片區的發展,形成“一心四片”蝶形發展的新城區格局,並按“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準”的要求有序推進。經過四年多16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集美新城的發展框架基本成型,産業雛形基本形成,生態宜居逐步顯現,群眾生活不斷改善,開發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規劃面積為6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區,目前已完成投資超過600億元,基本建成共同管溝、“三縱三橫”交通幹網等基礎設施,一批重要産業項目相繼開工,整體城市規模已初步顯現。嶄新的市民中心、市民廣場、誠毅大街、集美塔展現出恢宏的氣勢,新城藝術館、圖書館、科技館、書城以統一的嘉庚建築風貌拔地而起,這“三館一城”按照高標準進行設計、建造和運營,將成為廈門全市最高端的演藝中心和文化科技中心,引進了保利劇院、上海世博會中國航空館等項目。
自集美新城建設啟動以來,先後實施四批百億工程,總投資超1000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609億元,形成了磅薄的開發氣勢和宏大的建設規模,在島外新城建設中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集美新城被廈門市委主要領導肯定為島內外一體化的建設樣本,接受了中央、省、市領導多次視察並獲得高度肯定。
近期,廈門市委市政府對集美新城開發體制機制進行重大調整,集美區接過了新城建設接力棒,標誌著集美新城開發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下階段,集美新城將圍繞“人文集美”理念,著重提升城市管理層次和宜居品位,聚商氣、聚人氣,打通新城四大片區,推動各開發組團“連片成勢”,加快産城融合。至2015年底,初步實現“五年基本建成”目標,一個管理有序、人文和諧、宜居宜業、品位高尚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初步呈現。
城市化帶動産業升級産城互動融合發展
一直以來,集美區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深厚的人才積澱,推動了産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集美和杏林兩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經過20年發展,加上省級廈門(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在此的10年拓展,集美工業實現了從“量的劇變”到“質的飛躍”,已形成汽車、工程機械、電子資訊、紡織服裝四大支柱産業和汽
車、機械兩個超百億元産業鏈。2008年集美全面啟動現代服務業,突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預計到2015年,集美將實現二、三産業平分秋色的經濟發展格局。
而新城的蛻變,不僅體現在“面貌”的變化。事實上,集美新城已經從基礎設施大建設階段步入文化、産業、人才、創新等內涵要素充實的階段。在44平方公里的集美新城,集美區著力打造了廈門軟體園三期、中移動手機動漫基地、中國電信海峽通信樞紐中心、中國數位港海西運營中心、産業研究院等資訊産業,靈玲國際馬戲城、神遊華夏園等文化旅遊産業,以及大量的商貿物流産業和營運中心等總部商務産業。新城最引人矚目的産業項目軟體園三期,目標是打造廈門“矽谷”,計劃總投資360億元,計劃5年內建成,建成後可容納20萬人就業,形成2000億元産值,産生近50億元稅收收入。軟體園三期起步區6棟30萬平方米的研發樓已全部交付使用,已經有15家企業入駐,今年內的入駐目標是80家企業。
目前,經審批入園的企業共有309家,另有17家企業自建。不久前,軟體園三期首個由企業購地自建項目雅馬哈資訊基地正式奠基動工,建成後將成為雅馬哈發動機集團全球唯一的資訊系統離岸研發基地。以吸引總部經濟為主導的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群樓,採取邊建設邊招商的策略,年底前就將有100多家企業實現入駐,另外還有300多家企業正在“排隊”。(黃繼秋燕)
軟體園三期起步區集美區重點企業、納稅大戶宏發股份公司生産線
建設中的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
美麗杏林灣景觀林志傑攝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