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雲和“搬遷扶貧”走新路

  • 發佈時間:2014-09-04 07:35:01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雲和9月3日電

  見習記者 金春華

  縣委報道組 鄭琳健

  隨著最後10余幢農房被一一拆除,地處雲和縣霧溪鄉的水口自然村,在初夏時節悄然“消失”在霧溪水庫畔的崇山峻嶺間——這裡的村民已經全部搬進城了。

  “搬遷是從去年開始的。我們鄉是雲和縣‘整鄉搬遷’的首例試點。”霧溪鄉黨委書記王樂介紹説。當時,縣裏提出把扶貧與縣城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結合起來,斥資1億元啟動了霧溪鄉整鄉人口轉移工程。

  但對於下轄6個行政村、居住著2108名村民的霧溪鄉,要完成全體搬遷並非易事:這裡的村民原本就不富裕,離鄉背井的壓力非常之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縣裏首先出臺了轉移公寓房安置政策:按2人戶50平方米、3人戶70平方米、4人戶90平方米、5人戶120平方米的標準享受優惠面積,房價為每平方米2980元,比市場價低1000元。此外,村民還可以選擇享受貨幣安置政策:如果在霧溪水庫庫區外自購房或自建房,每人能拿到多於公寓房安置的2萬元補貼。

  “翻來覆去好幾晚,還是覺得進城做市民好。”作為首批前往鄉政府遞交“願意搬遷”申請的村民,坪垟崗村村民雷新菊算了一筆明白賬:全家三口人,能拿到70平方米的優惠面積,加上每人6.2萬元的整村搬遷補助和2.4萬元拆房補貼,相當於不花一分錢就能入住城裏的新房。

  “村民轉移出去之後,如果不打算繼續務農,鄉里會安排田地流轉,讓進城農民有基本生活保障。另一方面,我們還積極促成企業進村與村民對接,及時發佈用工資訊,免費對農民進行用工培訓,幫助進城村民順利找到工作。”王樂説,“對於少數仍渴望繼續務農的村民,則引導其從事污染小、效益高的中藥材種植,並給予相應的生態産業扶持補助。現在,我們正引導各村通過到縣城購置物業等方式以壯大集體經濟。”

  隨著人群逐漸向外遷移,山鄉也並沒有被簡單地荒棄。如今,只要走近霧溪水庫,就能看見一圈植物繚繞的“綠網”,網內緊貼水庫的農田上,成片的美人蕉正在隨風盪漾。

  “這些農田,是鄉政府以每畝250公斤幹谷的價格,向農民租來的。”王樂説,“這些‘放養’的美人蕉就像綠色衛士,守護著一方碧水。而在距水庫更遠的地方,鄉里正在著手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規模化發展對水源無污染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讓農民獲得更多的土地收益、增收致富。”

  目前,雲和縣已累計實現農民異地搬遷9437戶、33171人。2013年,異地搬遷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9704元,同比增長13.1%,比未轉移農民高出3.5個百分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