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的利多與利空

  • 發佈時間:2014-09-04 0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曹中銘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通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隨著滬港通配套政策文件和業務規則相繼發佈,以及兩地測試的進行,滬港兩地互聯互通將步入實施階段。

  受滬港通的影響,7月以來滬深兩市走出一波反彈行情。這波反彈最突出的特點是,遭遇了多年鬱悶的大盤藍籌股出現集體躁動。大盤藍籌股的“異動”與上漲,被市場解讀為“牛來了”的先兆。於是乎,“七年熊市已結束,牛市腳步近了”、“大牛市啟動”等鼓舞人心的觀點紛紛出現。A股到底是不是“熊去牛來”,沒有誰能夠準確預測,只有時間才能給予我們最忠實的答案。

  滬港通實施帶來的多方面積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由於滬股通標的500隻股票包括A +H類公司、上證180與上證380指數成分股,意味著境外資金通過滬股通投資滬市只能購買上述股票,由於上述股票中包含眾多大型藍籌股,境外資金又奉行價值投資的理念,因此這些個股可能會受到追捧,不僅會活躍滬市的交投,在穩定滬市指數,甚至帶動滬市大盤方面都有積極意義。

  事實上,滬港通在為滬市吸引境外資金的同時,作為仲介的滬港兩地券商同樣是受益者。根據監管部門披露的數據,截至7月18日,內地與香港分別有90家、215家券商申請參與滬港通試點,分別佔各自市場擁有經紀業務資格會員總數的91%和43%。這麼多券商欲參與滬港通的試點,無疑是為了分食滬港通的蛋糕。只要滬港通實施,兩地券商將從中獲利,這也為內地券商提供了新的利潤增長點。除了券商以外,嗅覺異常靈敏的基金同樣能從滬港通中分一杯羹。滬港通試點消息公佈後,某些基金已經意識到其中的商機。針對滬港通本身的特點,諸多基金公司開始著手研究發行滬港通的相關産品。

  當年“港股直通車”受到市場的關注,其實是源於內地資金投資港股存在極大的需求,而港股通則成為這股投資需求的釋放通道。滬港通的實施,境內外投資者、兩地券商、國內基金公司等都有可能從中獲取利益。

  來自中國證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Q FII及RQ FII持股市值為3149億元。而滬股通的額度就高達3000億元,如果這些資金都投入A股,相當於境外資金持股市值將近增加了一倍。但在滬港通實施初期,到底會有多少境外資金買入標的股票,顯然還是未知數。

  就像當年把Q FII“請進來”與把Q D II“送出去”一樣,滬股通在為滬市迎來增量資金的同時,港股通也會吸引境內資金走出去,而這有可能導致A股出現“失血”。對於A股市場而言,滬股通額度比港股通額度多500億元只是表面現象,關鍵在於資金的投資意願。如果滬市因此吸引了更多資金的加盟,那明顯是“利多”,反之則是“利空”。

  另一方面,香港市場雖然比A股市場成熟,但由於其再融資門檻比A股低,而且大股東玩法多,香港市場亦是充滿了“地雷”。比如其合股+供股多如牛毛(供股是一種再融資行為),像中國農産品曾于2003年10月、2010年9月及2011年6月先後三次進行股份10合1,2011年在合股後又來了個1供30。如果投資者在2003年10月前持股4萬股又沒有參與供股的話,那麼現在的持股數僅剩餘1股,香港市場的風險由此可見一斑。此外,由於兩地市場的定位不同,投資理念存在差異,如果把A股市場那一套搬到香港市場根本行不通。因此,對於內地投資者來講,香港市場並非“天堂”,而是隱藏著不少“地雷”,熟悉其遊戲規則,防範市場風險顯然是不可或缺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