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藏熱村興起“奶牛熱”

  • 發佈時間:2014-09-04 02:29:35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拉薩市城關區納金鄉,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小康村,靠著奶牛養殖,這個僅有797人的小村,奶牛常年存欄達到1204頭,養牛專業戶有162戶,達到全村住戶的72%,村民因為養殖奶牛走上了致富路。

  “是黨的惠民政策則為我們村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村黨支部書記格桑平措一語道破致富“天機”。

  他告訴記者,藏熱村總耕地面積為300畝,村民依託豐富的秸稈資源,以盤活土地資源和村集體資金為抓手,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業,進行奶牛養殖業改良,讓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好。隨著城關區城市框架的拉大,藏熱村的區位優勢越來越明顯,具備了圍繞城市發展産業的有利條件,村委會就引導群眾擴大養殖規模,逐步增加群眾收入。“算是我們黨支部引導群眾找到了致富路子,但最終還是要歸功於黨的惠民政策呀。”格桑平措説道。

  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大,為擴大養殖規模提供了市場空間,而養殖規模的擴大也有許多制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技術和資金。為解決這些難題,藏熱村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思維,利用黨的惠民、惠農政策,借助國家350萬元資金,率先辦起了奶牛養殖小區,並以村民聯合養殖方式進行,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養殖積極性。

  眼見為實。記者隨格桑平措走訪了幾家養殖戶。

  在村民羅布家的院子裏,3頭奶牛一字排開,擠奶器把牛奶擠出後,通過管道送入冷藏罐,再由專車運走,嫺熟的擠奶過程只用了10多分鐘。羅佈告訴記者,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擠奶,傍晚把一天的鮮奶送到拉薩市的收購企業,這樣一年下來,大概可以有15萬餘元的收入。

  而村民央宗家有14頭奶牛,平均每天有近300元的收益,面對這樣可觀的收入,央宗特別滿意,用她的話形容就是“不用下地幹活,有新房子住,有錢賺”。

  益西旦增則更有經濟頭腦,他利用所學技術,加上自己摸索出的行銷經驗,把牛奶加工成酸奶,拿到拉薩的市場上賣,還註冊了“巴扎”品牌。在拉薩市的許多商店裏都能見到“巴扎”酸奶。“我的酸奶每天在拉薩市區就能賣出2000多杯,年收入已經超過了20萬元,我還解決了村裏20余人就業。”益西旦增介紹,言語中透露出無比的驕傲。

  活生生的致富例子讓藏熱村的“奶牛熱”也傳到了其他地區。近年來,山南、日喀則等地到藏熱村購買奶牛和奶牛養殖取經的人絡繹不絕,在寬闊的納金路上行走著越來越多的奶牛養殖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