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的種子如格桑花般盛開
- 發佈時間:2014-08-21 15: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拉薩8月21日訊 (記者 夏先清楊雲琴)西藏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扎西崗村,村民江白正往兒子達瓦次仁的行李箱裏塞滿自家做的奶渣,滿臉的不捨。再過幾天,達瓦次仁就得返回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上課了。
達瓦次仁是江白家的第二個大學生。10年前,達瓦次仁還在上小學那會兒,江白就動過讓他輟學回家放羊的念頭。
“讀書又不能當飯吃,識幾個字就行了”是這個半農半牧區當時最流行的觀念。加上鄉里辦學條件有限,教學品質差,教師、家長積極性都不高。“每學期都會有學生輟學,有的甚至上午還在上課,下午就回家放羊去了。”扎西崗鄉黨委書記劉登貴還記得,那時候,每到開學是最忙的,他得帶著老師挨家挨戶去“勸學”。
發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如何改變當地”讀書無用論”的觀念成了擺在南京援藏幹部面前的一大難題。經過大量的走訪和調研,南京市第一批援藏幹部、當時的墨竹工卡縣縣委書記王文生決定,先改善學校的軟硬體設施,重塑家長們對學校的信心。
1996年5月,南京市投入援藏資金105萬元,改擴建南京希望小學,使其佔地面積擴至13967平方米。“那只是個開始。”墨竹工卡縣南京希望小學校長尼瑪次仁説,眼看著學校越變越好,升學率提高,不少孩子考到內地西藏班,大學畢業後靠知識致富,當地“讀書不如放羊”的觀念也慢慢發生變化。“早就不用去‘勸學’了,現在入學率100%.”,尼瑪次仁説,隨著農牧民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不斷提升,生源增多,以前的希望小學已經“不夠用”了。2013年,南京援藏再次投入1000萬元,對希望小學進行改擴建。
和南京希望小學一樣,從1995年全國援藏正式開始,一大批中小學在援藏力量的支援下雨後春筍般在雪域高原崛起:由北京市援建的北京中學、江蘇省援建的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浙江省援建的浙江中學、遼寧省援建的海拔4800多米的安多縣中學等。它們的建立,徹底的改變了農牧民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同時也將“教育、知識”的理念傳進了西藏的每一寸土地。
基礎建設是前提,師資力量的強弱才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格桑曲珍是墨竹工卡縣一所小學的藏語文老師。2012年,她們班畢業的39人中,37人都回鄉鎮縣做了老師。而她的母校——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則是整個西藏自治區唯一一所師範類學校,在西藏的小學教師中,60%都是從這兒畢業的。
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江蘇省第七批援藏幹部黃曉曦介紹,為培養高素質的基層教師,學校採取“自身走出去、專家請進來”的方式對師生進行培訓,並先後與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20余所江蘇省高校建立良好關係,加強與內地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引進先進教學理念。
除為全區培養基層教師人才外,拉薩師專還肩負著培訓全區小學教師、提高其師資水準的任務。僅援藏期間,就為全區函授學歷教育教師8800余人,佔全區小學教師總數的47%。
“我們培養的都是最基層、最一線的老師,通過他們,我們希望能將知識的種子傳遍西藏的每一個角落,”黃曉曦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