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且行且優化
- 發佈時間:2014-09-03 21:30:3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就在外界不斷揣測天津和廣東是否會順利搭乘自貿區快車之際,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悄然走過了近一年的時間。這塊承載著改革開放重任的熱土在眾人關注的目光之下,以制度創新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紅利。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共新增外資項目1016個,合同外資54.15億美元,超過九成項目通過備案設立。區內完成經營總收入7400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商品銷售額6350億元,增長11.3%;航運物流服務收入535億元,增長19.0%;工商稅收335億元,增長21.0%。
從數據上看,上海自貿試驗區正憑藉日漸完善的法制和營商環境得到國內外企業的積極響應,並成為他們的良好發展平臺。
備受矚目的負面清單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室主任馮雷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內推行最快的是金融等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相比較來説,服務業對空間的要求要低於製造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空間有限,因此更容易在服務業領域取得突破。”馮雷告訴記者。
這樣的突破無疑應歸功於試驗區內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試點——這是上海所承擔的“自貿試驗”國家戰略的核心意義所在,也是外資企業最為關注的焦點。
2013年9月30日,就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的次日淩晨,外界最為期待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出爐,被業界評價為“體現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誠意”。
事實上,外商正在對試驗區內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錶現出強烈的信心。據統計,隨著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實施,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中外資企業比例從去年11月的2.6%,上升至今年3月的8.5%,今年6月達到12%。
今年7月1日,2014版負面清單公佈,取消了14條特別管理措施,放寬了19條特別管理措施,並列出了31條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措施,在開放度、透明度等方面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被視為負面清單“升級版”。
負面清單的“瘦身升級”仍然在持續。業內人士建議,未來的負面清單要與國際標準形式基本對接,使外商更容易理解,也可避免負面清單的保留行業及特別管理措施目錄太細太長。
複製推廣最重要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意義,在於將區內試驗之後可行的政策進行複製推廣,而非像傳統的保稅物流園區、加工區等一樣僅僅在區內享受特殊待遇。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寶榮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是中國向國外正式宣佈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例證。區內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及其他的一些做法都非常具有可複製性,是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而進行的很好的試驗”。“如果只是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一個特殊經濟區,然後到不同的省份去再造,就是對自貿區本質的錯誤理解。”馮雷指出,“可複製可推廣才是最重要的。”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近日向媒體透露,上海自貿試驗區在成立一週年之際,一定會推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措施。他同時稱,根據總體方案,未來隨著自貿試驗區的發展需要,空間和範圍還會作調整。“可複製可推廣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總體要求。我們將推出一批經過評估機構評估、效果被證明是可行的,經國家主管部門認可,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推廣的創新舉措。”戴海波説,“不排除在這個過程中,某些制度成果經主管部門認可後,在一定範圍內就可以推廣。”
正如馮雷所説,對於上海自貿試驗區來説,一年並不算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把目前的改革和嘗試繼續推行下去,就會越來越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