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股市新常態“新”在何處?

  • 發佈時間:2014-09-03 16:32:49  來源:生活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電(記者陶俊潔 趙曉輝)目前,在各界關於“牛市是否真正來臨”的討論中,關於中國股市在“經濟新常態”下會呈現哪些“新常態”的話題逐漸升溫。

  與當前經濟總體表現相比,A股市場悄然出現的結構性變化引起人們關注。今年以來,大數據、文化傳媒、網際網路金融、移動支付、新能源、高鐵建設、3D列印上海自貿區國企改革、“滬港通”等概念股相繼成為股市熱點。

  華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分析認為,上述熱點行業和概念,或涉及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新興産業,或與一些重要改革舉措同步。從這個角度來説,以優化資源配置為主要功能的股市,不僅反映著中國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的進程,更對其産生了顯著的助推作用。

  中小板、創業板的強勢上漲,也佐證了這一判斷。“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走勢要好于上證指數,這是因為它們代表了新興産業,説明我國經濟轉型的努力正在見效。”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慶説。

  實際上,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更加注重發展品質的“新常態”,股市運作也具備了逐漸步入“新常態”的客觀條件。宏觀政策更注重微刺激,使得股市的板塊輪動特徵更明顯。

  作為經濟運作的“晴雨錶”,股市與經濟的聯動不僅體現在指數的變化上,更體現在直接融資、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上。可以預見,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股市與經濟的互動將更為明顯。

  改革催生結構性行情。由改革帶來的結構性行情特徵將更為顯著。國企改革將激活國資藍籌股,創新驅動戰略將使創業板保持較快增長。然而,一些産能過剩行業的調整,如鋼鐵、有色、煤炭等,也可能會拖累市場走勢。業內預計,結構性行情可能會是股市“新常態”的特徵之一。

  簡政放權助推上市公司盈利提升。“轉變發展方式,釋放改革紅利,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上。全面深化改革,創造公平市場環境,從而提升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是檢驗我國改革實際成效的‘試金石’。”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説。

  “雙邊市”降低暴漲暴跌概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一組數據表明,與股指期貨上市前相比,滬深300指數近四年波動率下降了40%,漲跌超過2%的天數分別下降了59%和60%,股市波動極值範圍大幅縮小,系統風險明顯下降,單邊市特徵顯著改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張慎峰説,未來,隨著金融期貨産品的不斷完善,A股市場暴漲暴跌的概率將會進一步降低。

  雙向開放助力中國股市融入全球。從早期的QFII試點,到後來的RQFII試點,再到即將開啟的“滬港通”,A股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大。“開放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引進資金,更多是促使A股市場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風浪中走向成熟。”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