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號”進入郵幣卡交易市場
- 發佈時間:2014-09-02 04:29:23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服務幾代上海市民的上海郵政大樓二樓營業廳昨天“華麗轉身”,由中國郵政發起成立的國內首個郵幣卡電子交易服務平臺——上海郵幣卡交易中心宣佈落戶於此。目前國內線上線下郵幣卡交易市場總共有83家,上海交易中心的成立,意味著“國字號”已經入場。
線上平臺引入“新鮮血液”
上海郵幣卡交易中心總經理徐智斌介紹説,交易中心是一家國有控股的混合型股份公司,將有效整合線下資源與線上優勢。投資者通過交易中心的平臺,可以進行流通、投資、收藏、鑒定、倉儲、融資、文化推廣的封閉迴圈,滿足其全方位的功能需求。
記者了解到,由於分散離線市場交易的時間空間有限,缺乏權威鑒評機構,買方無法了解賣方郵幣卡的品相、真偽、評級、價值,目前郵幣卡收藏市場面臨日益萎縮的困境。而參與人“平均年齡超過50歲”這一嚴酷現實,也表明郵幣卡市場迫切需要注入“新鮮血液”。
徐智斌表示,交易中心平臺上線以後,新入門的“生手”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鑒別郵幣卡真偽的知識,只要對藏品的價值趨勢有判斷,就可以馬上進行交易。“當然,以後圍繞上海郵幣卡交易中心的研究機構還會出現,投資價值的判斷也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年輕人進入郵幣卡市場的門檻將大大降低。這一改變,將為郵幣卡市場的繁榮帶來巨大可能,從根本上影響行業發展趨勢。”徐智斌説道。
分批推出4種交易模式
交易中心昨天表示,將分批推出現貨掛牌、現貨競價、現貨託管、現貨訂單4種交易模式,吸引眾多投資者眼球。
相關人士介紹,掛牌交易類似于電商裏的京東,藏品統一鑒評、統一製作、統一入庫、統一倉儲、統一齣庫、統一物流,以保證交易藏品的交收品質;競價交易類似于藝術品拍賣,可以充分挖掘藏品的價值,適合於專業收藏人士;託管交易類似于中小板股票交易,集中託管,隨時提貨,解決了郵幣卡商品保存難的問題,兼具收藏和投資功能;最後的訂單交易,類似于商品合約遞延交易,集中交易,每日交收,價格發現充分,具有套期保值功能,適合於專業投資者。
4種交易模式中,“掛牌”、“競價”先期推出,這兩種模式兼顧廣度與深度,“老精稀”與熱門品種並重,使沉寂的郵幣卡藏品能快速、低成本地轉讓和流通。至於對資金和專業能力要求更高的“託管”和“訂單”交易,將在稍後擇期推出。
這位人士表示,在藏品的鑒評上,交易中心將採用自建鑒評團隊、鑒評專家委員會、第三方權威評級機構三位一體的鑒評體系,在行業內首次實行所有交易藏品全部“先入庫、後交易”模式,通過專業製作確保品相完好,嚴格保證交收藏品的品質,為市場參與者鋪設一條順暢的進入與退出渠道。
有望喚醒“沉睡的市場”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共有線下郵幣卡交易市場62個、網路市場21個,市場總體規模在5000億至6000億元之間,年交易額約為200億至250億元。這一數字,與國內龐大的收藏投資人群及民間巨量的沉澱藏品量不相適應。
造成這一現狀的因素,主要有三點:一是缺乏統一、規範、公開的交易平臺,市場交易秩序紊亂,商品價格發現不充分,無法形成良性迴圈的生態産業鏈;二是缺乏便捷、安全、普遍服務的交易手段,市場交易效率和參與度較低,商品的投資和保值功能未得到充分發揮;三是缺乏具有公信力的交易保障體系,資訊傳導功能失真,市場交易群體萎縮。
資深市場分析師如意認為,網際網路的興起為郵幣卡、郵票收藏的復興帶來了新的機遇,線上平臺更便捷的交易方式和更低的交易成本,為收藏市場注入了“興奮劑”。近期在各地文交所掛牌交易的郵幣卡品種行情持續性火爆,就是一個例證。據悉,南京文交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連續多日市場成交突破億元,多個錢幣、郵票品種連續大漲,“賺錢示範效應”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加入,每天新開戶人數在400人到500人之間,以平均每份新開戶資金10萬元計算,僅南京文交所一地的郵幣卡交易,吸引到的資金一天就達4000萬元至5000萬元。
本報記者朱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