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城市謀建智慧城市 向公眾開放政府數據是第一步
- 發佈時間:2014-08-30 15:59:4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8月30日電(記者何欣榮)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建設智慧城市成為區域發展熱點。記者從29日召開的“2014智慧城市創新發展峰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已有上百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但多數側重於政府管理而非服務民眾。專家指出,市民的參與性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指標,向公眾開放政府數據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前提。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發佈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意見同時指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雖取得積極進展,但一些地方出現思路不清、盲目建設的苗頭,亟待加強引導。
上海浦東新區經信委副主任張愛平説,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一大問題是市民感知不夠。“政府做了很多事情,市民卻沒認識到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認為,要讓民眾有好的體驗,政府首先應該向社會開放各類數據。“智慧城市會産生大數據。比如一個8M每秒的攝像頭,每小時能産生3.6GB的數據,而很多城市的攝像頭多達幾十萬個。開放這些數據,有利於市民參與城市管理和監督政府,進而改善公共服務。”
據鄔賀銓介紹,一些發達國家在開放數據上已有很好的實踐。如美國就建立了統一的數據開放門戶Data.Gov,按原始數據、地理數據和數據工具三種類型開放政府擁有的公共數據。對於平臺上沒有的數據,只要公眾提出,會有專門人員分析和回復。
政府開放數據給公共服務帶來了很大的提升。從Data.Gov公佈的數據中可以找出各種關聯,比如高中升學率與師資力量的關係、空氣品質與工廠數量的關係、肥胖者數量與快餐店多寡的關係等等。美國交通部開放航班飛行數據後,有市民利用這些數據開發了航班延誤分析系統,幫助旅客選擇正點率高的航班,這推動美國航班延誤率從早先的27%下降到近年的20%。
“現在Data.Gov上有近300個程式、插件是民間力量開發的,這説明瞭開放數據帶來的‘眾智成城’效應。”鄔賀銓表示。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政府在開放數據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轉換觀念。不少地方把維穩安防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首要目標,擔心開放數據會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要打破部門利益。很多部門希望把別人的數據拿過來用,卻不願意開放自己的數據。
“政府開放數據是原則,不開放是特例。”專家認為,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就開放數據達成協定,確定了公司、犯罪與司法、財政與合同等14個重點開放領域。當然,在開放的同時,也要加強資訊保護,避免數據被濫用。
國內不少城市在開放數據上也展開了積極探索,如上海和廣州都在研究組建大數據局的可能。“建大數據局只是一種形式,其最終目的有兩個:協調一個城市的資訊化建設和做到各部門的數據共用。不管有沒有這個機構都要做到上述兩點。”鄔賀銓表示,期待通過深化改革和完善法制,推動政府的數據開放和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
“2014智慧城市創新發展峰會”由上海浦東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主辦。由新華社上海分社發起的“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十大優秀應用”評選活動,在本次峰會上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目前已收到上百個項目的報名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