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切為了國家戰略物資的保障供應

  • 發佈時間:2014-08-30 03:31: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買天 鄭可歡 文/圖

  在南中國亞熱帶的土地上,一望無垠的橡膠園、甘蔗林,是這裡最美的景致;一桶桶膠、一袋袋糖,是這裡奉獻給國人最好的饋贈。而經營這片土地的主人就是廣東農墾。

  盛夏時節,在祖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熱帶作物在藍天白雲下愈加顯得生機勃發。誰曾想,在六十多年前,這裡還只是一片莽莽叢林。

  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及西方盟國對中國實施橡膠等物資禁運。黨中央作出“一定要建立我們自己的橡膠生産基地”的決定。廣東農墾人肩負重任,不斷探索,帶頭突破了橡膠樹的生命禁區,將世界公認不可能在北緯17度以北生長的巴西三葉橡膠樹,大面積北移引種到國內,創造了世界天然橡膠人工種植史上的一個奇跡,保障了我國的戰略物資供應。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辛苦耕耘,廣東農墾人已將轄內350萬畝荒原變成熱土,建成了國家重要的橡膠、蔗糖、劍麻生産基地。如今,廣東農墾已發展成為以天然橡膠、蔗糖兩大支柱産業,以及畜牧、乳業、劍麻、食品油、現代服務業、房地産和物業租賃等七大優勢産業全面協調發展的集群式企業集團。

  日前,記者一路向南,穿梭在橡膠林與甘蔗地之間,深刻領略廣東農墾這支農業國家隊在南國邊陲一點一滴壘砌起來的現代熱作農業王國。

  從“本沒有橡膠”到引種成功,再到走出國門把橡膠種到東南亞

  ——凸顯農業“走出去”戰略的排頭兵優勢

  在廣東農墾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記者見到一株株橡膠種苗被裝在了營養杯中,青翠欲滴。

  “傳統的育苗方式是在大田裏,通過橡膠砧木來培養種苗。現在則是在工廠車間裏,通過籽苗芽接的新技術來培育種苗,育苗時間縮短了至少8個月。”科研所所長黃志告訴記者,芽接過的苗種首先被裝在營養袋裏,再被放進幼苗大棚,待長到一定高度再轉入另一大棚繼續育粗,然後才可移到大田種植。

  “以往芽接需在大棚裏進行,工人辛苦不説,芽接效率也很低。而現在芽接工作可以在室內工作臺操作,效率明顯提高了。”黃志説,室內籽苗芽接的育種方式解決了橡膠工廠化育苗場地受限、效率低等難題,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使育苗土地利用率提高5倍以上。

  如今,廣東農墾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的種苗繁育中心年出圃天然橡膠種苗200多萬株,不僅滿足了廣東墾區的種植需求,還為海南、雲南、廣西等墾區及其他種植戶提供種苗。

  除了統一種苗供給,廣東農墾還在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了統一管理。“這些橡膠樹去年剛剛開割,是2004年以後種下的,屬於第三代橡膠,年産量比上一代能翻一番。而橡膠樹下種植葛藤植物,可以有效減少其他雜草的生長,還能夠為橡膠樹發揮保水固氮增肥的作用。”廣東農墾建設農場場長張貴,説起橡膠樹的種植滔滔不絕。

  建設農場從1952年建場伊始,便以橡膠産業為主導産業,經過數十年摸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以“寬行密株”種植、機械化管理、葛藤覆蓋、病蟲害統防統治、水肥一體化灌溉等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橡膠生産管理體系。在廣東農墾,像建設農場這樣的橡膠種植基地有32家,種植面積達80萬畝。

  2002年,廣東農墾通過整合墾區橡膠資源,組建了廣東省廣墾橡膠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了集天然橡膠種植、加工、銷售及科研于一體的專業化橡膠集團企業,基本實現了産業鏈條的全面覆蓋,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産業體系。

  中國本沒有天然橡膠樹,儘管引種在國內取得成功,但受制于氣候和地理等因素,我國適宜種植天然橡膠的地區不多,這種國家重要戰略物資的國內産能遠遠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國家每年消耗橡膠380萬噸以上,而全國墾區産能加起來也只有七八十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70%以上。”廣東省茂名農墾局局長潘飛説。

  為了保障國家天然橡膠供給安全,廣東農墾毅然承擔起建設海外天然橡膠基地的任務。“從戰略上講,我們的目標瞄準了世界5500萬平方公里的熱作土地資源,低調進入,務實推進,與海外國家合作開發熱作資源,在海外再造一個廣東農墾。”廣東省農墾總局副局長呂林漢説道。

  2004年,廣東農墾第一個天然橡膠項目在泰國沙墩府設立;2012年,第一家自主投資、自主建設的海外工廠——泰國廣墾橡膠湄公河工廠建成投産,實現當年投産,當年盈利,在泰國享有“標桿工廠”的美譽。

  經過10年的發展,廣東農墾已經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建有天然橡膠産業項目20個,涵蓋了天然橡膠種苗培育、橡膠樹種植、橡膠原料加工以及國際貿易等橡膠原料全産業鏈條,境外資産總額達30多億元。2013年,廣東農墾海外橡膠産業營業收入31億元,佔到整個橡膠産業收入的40%。

  由於廣墾橡膠的海外種植園和加工廠大都建設在東南亞國家的邊遠山區,項目的落地帶動了當地民眾的就業,樹立了中國企業在國外的良好形象。“廣墾海外基地用現代企業理念進行經營,單就環保投入這一點,都要比當地的標準高。我們用國外的土地種植橡膠林,既為當地創造了效益,又保障了國內戰略物資供應。”呂林漢説。

  從生物防治、全程機械化到迴圈農業體系的建立,從普通蔗糖到結晶果糖高端生物製劑的國産化

  ——注入現代科技的傳統産業脫胎換骨

  蔗糖産業是廣東農墾另一個重要的支柱産業。在蔗糖的主要産區湛江墾區,現有大型現代化制糖廠12家,年産糖能力突破60萬噸,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種植甘蔗100多萬畝。2010年,湛江農墾成為農業部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在廣前糖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物防治站的操作間裏,工人們正把一隻隻身長不到5毫米的赤眼蜂幼蟲放到硬卡紙上。這些紙張將會被投放到甘蔗地裏,赤眼蜂會主動尋找甘蔗螟蟲進行産卵寄生,從而達到滅蟲效果。“用赤眼蜂來防治甘蔗螟蟲可以減少50%的農藥施用,減少農藥對環境的破壞,並使甘蔗糖分提高至少0.5%。”生物防治站研究員楊運萍告訴記者。

  農業機械化水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湛江墾區地勢平坦開闊,這給甘蔗種植的機械化推廣提供了良好條件。

  在湛江農墾廣前糖業發展有限公司甘蔗全程機械化核心基地裏,公司董事長劉東明向記者介紹,基地核心區達1200多畝,採用全程機械化技術種植甘蔗,同時結合蔗葉回田、深松深耕、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多項新技術的整合配套,節省勞動力、降低成本、提高甘蔗糖分和單産等。

  “像這樣一台甘蔗種植機,每小時可以種植5畝,種植效率是人工的3倍,成本卻要比人工節省50%。”廣墾農機服務公司董事長胡喬説,為了配合甘蔗全程機械化種植,農機公司從國外引進世界先進的大型輪式拖拉機、切斷式糖蔗聯合收割機和液壓重耙等各類機械,使甘蔗生産走向了規模高效化。

  廣墾甘蔗産業在農業種植中,運用全程機械化、生物防治、水肥一體化等現代化農業技術手段已經成熟,而在蔗糖加工領域,用現代科技改善傳統産業的優勢就更加明顯。

  從“十一五”開始,廣東湛江墾區便按照迴圈經濟的理念,逐步形成了蔗糖迴圈産業鏈。該産業鏈遵循迴圈生産方式,由甘蔗生産出糖、碎粒板、酒精等主要産品,最後,廢物利用産生的有機生物肥和液肥又回到了蔗田,實現了資源的迴圈利用。

  目前,湛江墾區已建成利用糖廠廢渣為原料的5萬噸生物有機肥廠。用糖廠廢渣生産的生物有機肥施用在甘蔗種植上,減少化肥的使用,還改良了土壤、提高作物品質,每畝能增産360~500公斤。

  迴圈經濟的三大原則之一就是“減量”使用。為此,湛江墾區積極探索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減少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

  制糖業對水資源的消耗極大,按傳統工藝,在沒有足夠的處理和回收措施的情況下,生産1噸糖需用85噸水,墾區每年的甜水排放量高達100多萬噸。針對這一情況,墾區先後投入1500多萬元為糖廠添置無濾布真空吸濾機,同時將其他污水引入沉澱池迴圈使用,使各糖廠基本實現了污水的零排放,噸糖耗水量從85噸下降到8.5噸。

  “數據令人興奮,整整下降了10倍!這一技術首先由我們從國外引進,通過改良使其更適合國情。目前該技術已在全國推廣,産生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湛江農墾局局長蔡澤祺説。

  再好的生産力歸根結底都要落在産品上,只有産品賣出了好價錢,企業才有效益,才能更好地發展壯大。蔗糖作為民生必需品,市場售價是低廉的。而對於蔗糖生産者而言,僅僅依靠蔗糖這一單一産品,是談不上規模效益的。

  結晶果糖作為蔗糖替代品之一,因其甜度高、熱量低、不致齲齒、不依賴胰島素、易被人體吸收等特點,發達國家在研發領域已走在了前列。在生物醫藥領域,結晶果糖可以作為糖尿病人、肥胖病人的理想甜味劑,而一支進口的結晶果糖針劑售價則高達六七十元。可見,加快新産品研發、提高附加值是解決蔗糖産業高效發展的出路。

  國內一般都用玉米、甜菜等生産結晶果糖,而用蔗糖生産結晶果糖,這在國內尚屬空白。誰來填補這一空白?破題者是廣東農墾。記者在廣東華海糖業發展有限公司看到,國內首家用蔗糖生産結晶果糖的生産線已安裝到位,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近期就將實現投産。“蔗糖生産結晶果糖的國産化,將一改依賴進口的格局,從而使我國在國際蔗糖替代品研發上佔據一席之地。”公司董事長譚雪廣説。

  從鞏固橡膠、蔗糖優勢産業到畜牧、水果等多業並舉,再到運作國際大膠商、大糖商的戰略佈局

  ——打造農工商融合發展的國家隊樣板

  作為現代農業的國家隊、排頭兵,廣東農墾堅守“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和優質農産品的生産保障基地”的使命不動搖。在此基礎上,他們更是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提出了打造國際大膠商、大糖商的戰略決策,以期在國際市場上牢牢把握天然橡膠産業等的話語權和控制力。

  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總經理陳小平介紹説,為實現熱作産業的新突破,廣東農墾提出將優勢資源集中到産業高端,有效整合從農資供應到終端銷售的所有環節,特別是要佔據育種、科技、資訊、品牌等産業鏈核心環節,組建熱作戰略科技創新聯合體,做大做強熱作種業企業,培育熱作國際化品牌,打造高端熱作産業。

  為了穩步推進國際大膠商計劃,廣東農墾將攜手雲南、海南等兄弟墾區,發揮農墾大基地、大産業和大企業優勢,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實施聯合體、聯盟、聯營體三大經營戰略,推廣産業化、集團化和股份化等三大現代經營模式,通過資源集聚與資本運作相結合的現代經營方式,組建天然橡膠等行業聯盟,提升我國相關産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為了夯實基礎、積蓄力量,廣東農墾在鞏固橡膠、蔗糖兩大支柱産業優勢地位的同時,還著力推進畜牧、乳業、糧油、劍麻、房地産和現代服務業等産業的整合與發展。

  “橡膠、甘蔗適宜種植的地域有限,我們要利用目前豐富的農業資源開發更多的産業。”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蔡向東説。

  以乳製品為例,廣東燕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廣東農墾集團公司下屬的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乳製品生産企業之一。近年來,燕塘乳業分別在廣東省粵東粵西“兩翼”斥資建設乳製品加工廠和奶牛場,在國內奶源缺、奶價高的背景下,燕塘乳業建設多個自有奶源基地,從源頭把控乳製品品質安全,無疑對自身全産業鏈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牧場的建成也給周邊地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奶牛飼養帶動周邊農民種植飼料,拉動當地農民增收。

  廣東農墾還將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帶動墾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今年6月,廣東農墾集團公司與廣東辰禧投資有限公司簽約,合作成立國際農産品物流投資公司,進軍農産品市場流通領域,實現全産業鏈經營。“要把農産品物流打造成為墾區‘十三五’産業發展規劃中的重要板塊,成為立足華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地區的農産品市場流通和保障供給的重要力量。”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總局)黨組書記、董事長(局長)雷勇健説。

  60多年前,開國元勳葉劍英率10萬墾殖大軍到華南開荒種膠,他們涉叢林、戰荒原,不懼瘴癘,笑對颱風肆虐,以百折不撓、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奠定了廣東農墾的基業。60多年後的今天,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新時代的廣東農墾人繼承發揚農墾精神,為了國家戰略物資的保障供應,他們高舉現代農業發展大旗,正朝著打造國際化大集團的目標昂首前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