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橡膠價格低迷 膠農棄割棄管

  • 發佈時間:2014-08-27 08:35:15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梁振君 洪寶光

  特約記者 黎大輝 實習生 林詩婷

  眼下正值割膠高峰期,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煙園村168戶村民(有橡膠收割的佔90%),逾九成不約而同作出這樣一個選擇:棄割棄管。

  橡膠是海南農民的“綠色銀行”,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許多村民收入的半壁江山來源於橡膠。長期以來,守著“綠色銀行”維生的村民,為啥突然棄割棄管了?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膠價低挫傷割膠積極性

  “辛辛苦苦三更半夜上山割膠,賣出的錢還不夠付工錢!”煙園村5隊村民李啟心向記者訴苦,膠價實在太低了,他兒子乾脆到建築工地打零工,每天還能賺150元工錢。

  蔣文蘭一家在山上種有500株橡膠,每逢割膠季節,她和家人每隔兩天都會在三更半夜爬起來,走一個小時的山路到膠地割膠,他們成為極少數不棄割的村民。

  “實在沒法子,家裏收入主要靠橡膠,膠價再低也得割。”蔣文蘭的母親一臉無奈:“去年膠塊3.5元/斤,勉勉強強不虧不賺,今年掉到2.1元/斤,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村民棄割也産生連鎖影響。目前設在長征鎮上的收膠站有7個左右,由於村民棄割觀望,收購站門庭冷落,有三四個收購站關門了。

  “太慘澹了!”長征收膠站負責人呂勇直呼:“正常年份,我們每天可以收三四噸,今年以來每天平均只有0.7噸,最多不過1噸。”

  橡膠棄管現象普遍

  截至目前,瓊中農民種植橡膠已達33萬畝(不含農墾國有膠),橡膠已成該縣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近年來,受國內外需求放緩、天然橡膠供應過剩等因素影響,膠價持續走低,橡膠生産積極性下挫,膠農棄膠現象普遍,林業經濟和農民收入受到較大影響。

  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住戶調查數據顯示,與上年同期相比,除了陵水和澄邁兩縣農民的每人平均橡膠出售量和橡膠收入略有增加外,海南其他16個市縣均不同幅度減少。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橡膠棄割現象尚在我省個別植膠區出現,但棄管現象尤為普遍,個別地方甚至砍掉橡膠樹、改種其他作物。

  “膠價低挫傷了農戶割膠積極性,膠農為減少損失,不得不減少投入,比如該施肥的不施或少施,該灑農藥的不灑,這對橡膠今後生長極為不利。”瓊中福島橡膠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忠光説。

  “崩坎村已有數戶村民砍掉橡膠樹、改種紅心柚樹。”瓊中營根鎮紅嶺村新坡1隊村民駱元世説。

  盼實施幹膠收購保護價

  據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監測數據,今年上半年橡膠生産者價格下降19.73%,已連續10個季度下降;全省農民每人平均出售橡膠18.86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32%;農民每人平均出售橡膠收入131元,下降53%。另據海南省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全省林業增加值下降4.6%,橡膠産量(下降1.6%)及價格均下降是重要原因。

  “天然橡膠是農墾的核心産業,膠價長期跌破成本價對集團的發展十分不利。”海南省農墾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林進挺説,橡膠價格目前已跌到每噸1.5萬元至1.4萬元,並面臨境外低價膠的衝擊(東南亞膠每噸成本價平均0.9萬元至1萬元),短期來看,價格低迷現象還將持續。

  如何才能保護膠農利益及産業發展?

  林進挺説,面對天然橡膠産業比重較大,其他三大産業板塊比重偏小,難以起到支撐作用的局面,集團將繼續強化內部管理,調整管理經費預算,大幅壓縮非生産性開支。同時在橡膠原材料市場收購價低於每噸2萬元時,啟動風險儲備金機制,補充承包戶收入,從整體上促進生産經營的穩定和職工隊伍的穩定。

  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據調研,農民期望政府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將農業補貼由橡膠苗拓展到幹膠收購環節,實施幹膠最低收購保護價格。

  (本報營根8月26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