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法治造就有限政府與有效政府

  • 發佈時間:2014-08-29 15:32:37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駐京記者 楊麗瓊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召開,主要議程之一是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採訪錢穎一教授,重點介紹他十多年前就提出、論述並不斷豐富的“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目前約束政府的法律太少”等思想,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錢穎一是位不事張揚埋頭工作的學者,他為人隨和但很少接受採訪。所幸,記者的採訪得到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溝通與推廣辦公室的幫助。

  人物簡介

  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並任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中央企業外部董事專業資格認定委員會委員等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

  研究領域包括比較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轉軌經濟學和中國經濟等,獲2009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背景資料

  從1981年提前畢業于清華大學數學本科後赴美,到先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等學位。1990年起輾轉任教于斯坦福大學、馬利蘭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2006年10月出任曾經由朱鎔基總理擔任了17年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有著被國際國內同行公認和充分肯定的學術建樹。他在繁忙的教學、管理和社會活動之餘,一直深入研究當今中國經濟轉型的問題。對如何建設世界一流的經濟管理學院,他也進行了大膽探索、創新和實踐。

  市場經濟需建立在法制基礎上

  錢穎一是經濟學家,但在他的筆下和演講中,卻常常高頻次地出現“法治”一詞。十多年來,每當論及經濟“轉軌”和市場經濟,他往往要強調“法治”的不可或缺作用。他認為:市場是不能自我持續的,必須要有制度支撐,而幾乎是唯一有效的制度支撐就是法治;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其前提條件是法治;一個穩定的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

  錢穎一認為,市場經濟是有好壞之分的,並不是把政府推到一邊,市場經濟就自然是好經濟了。從世界範圍來看,有許多市場經濟搞得並不好。一方面,經濟人即消費者、生産者、投資者的自我約束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外在的共同認可的規則,即法律來約束;同時,産權的安全、合同的執行、競爭的市場也都需要法律來保障。那麼由誰來約束“經濟人”呢,由誰來監管産權保護、合同實施,來執行規則呢,錢穎一説,這就是政府。

  錢穎一同時指出,當一個強大的政府用它的權力去保護産權,實施合同,並做有利於市場的監管時,這個政府也可以用它的權力破壞産權,不公正地實施合同,做不利於市場的管制。如果政府不受到約束,它就容易用自己的權力換取利益,它所做的事情就無法保證市場經濟有序。因此,“市場經濟必須解決的另一大問題是政府必須被約束。”

  錢穎一以縝密的邏輯繼續分析: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人類發明的最好的制度叫做法治。“法治的第一個作用是約束政府,第二個作用才是約束經濟人。重要的是,法治造就一個有限與有效的政府。因此,法治是建設好的政府、好的市場經濟的制度保障。”這也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所在。“如何在制度上防止政府的任意行政干預,現在提出的建立政府權力清單,並且逐步縮小其範圍是一個正確途徑。”

  約束政府是法治建設重點

  “法治不是單指政府用法律工具治理國家、管理經濟,法治是所有社會成員包括政府都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約束政府應該作為法治建設的重點。”這是錢穎一反覆強調的一個觀點。他説,為什麼要把約束政府放在首要位置?因為我們的歷史不僅是從計劃經濟走過來的,而且也沒有有限政府、政府行為要受到約束的概念。

  錢穎一指出,在現實中,違背法治的突出表現正是法治沒能約束政府——

  第一類情況是政府頒布的限制經濟人活動空間的法律太多,而事實證明,限制經濟人活動的法律過多,往往是窒息經濟發展活力、導致一個整體尋租性社會的主要原因。

  第二類情況是限制政府任意權力的法律太少。政府任意對企業的各種騷擾、攤派、贊助等,都沒有法律約束,這非常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限制政府任意權力的法律仍欠缺。

  錢穎一因此告誡,政府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往往是雙重的。一方面是法律太多的弊端,使政府干預有了法律的依據,對企業生存和發展造成困難;另一方面是政府做事可以不按程式,干預的任意性很大。反映出把法律作為政府管理的工具的觀念誤區,只有徹底改變這種普遍存在的觀念,才能建成真正的法治。

  錢穎一還指出,“法治的意義絕不僅限于經濟領域,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我相信法治也佔據核心位置。”

  誰能推動改革就提拔誰

  錢穎一的學術研究始終聚焦于中國的經濟發展與改革,他十分關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並對此積極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議:當務之急是厘清改革順序,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將推進改革的表現作為考核政府官員的重要標準。

  關於改革順序,錢穎一建議從金融、財政和轉變政府職能這三個領域率先展開。他分析,金融改革特別是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彈性和形成機制的改革,幾年前就已開始推進,金融監管部門在思想和技術方面的準備也比較充分。財政特別是預算管理制度和中央與地方事權的重新劃分,應該建立更為詳細的、進一步具體化的清單。而在轉變政府職能,特別是取消中央及地方的行政審批的過程中,還應該區分行政法規和法律,前者可以立即清除,後者則應該儘快啟動法律修改流程。

  錢穎一格外重視改革的動力問題。他主張建立激勵機制,將推進改革的表現作為考核政府官員的重要標準,誰能成功推動改革就提拔誰。他建議可通過編制各地區的“行政審批指數”和“市場負面清單指數”,取代GDP增速考核,激勵和促進各級政府積極推進改革。他説,“減少政府的權力、幹部的福利等等,是推動改革邁向市場化的重要激勵。如果在未來幾年,我們看到又一次出現官員下海,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的熱度大幅降溫,那就説明市場真正開始起決定性的作用了。”

  【觀點摘錄】

  ● 世界各國的經濟難題有一點很類似,即都不單純是經濟金融問題,更多是與各國的政治、政府,以及政府的體制制度緊密相關。中國的增長問題、結構問題説到底也都是與政府相關,牽涉到分配關係、權利關係、所有權關係等等。因此沒有政府職能的轉變,不可能有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預期結果。

  ● 民主的基本原則決定了民主本身不能防止51%的人要求平調49%的人的財産,因此民主的決策原則內含有劫富濟貧、重新分配財富的傾向。而法治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保護弱勢群體免受強勢群體的侵犯,如公司治理法律要保護小股東的即少數人的利益不受侵犯。因此,民主需要同法治結合在一起,對産權的保護和對經濟的發展才有效。

  ● 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對於經濟增長的作用只是短期的。長期經濟增長則基於生産函數的供給模型,包含人口、資本、改革開放、結構調整、創新等因素。較高投資可以帶動短期經濟增長,同時也會加大結構扭曲,使長期增速下降。另外,政府經濟調控政策不同,對於經濟增長也會起到很大影響。在分析季度、半年甚至一年的經濟增長時,應有足夠的理論和工具來分析對經濟長期發展的影響。

  【相關連結】

  重構中國的教育

  身為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對學院的管理和人才培養有著獨特的思考。他將自己的一系列現代教育思想大膽付諸學院的管理和教學實踐當中。他曾動情地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們這一代人,將親手把中國的教育重新構建。”

  錢穎一特別強調“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本科教育理念。在他看來,通識教育不是簡單地擴大知識面和增加知識,而“是融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人類核心知識獲取為一體的教育體系”。他常告誡學生,到大學學習,重要的是要學會思考。他將“中國文明”、“西方文明”、“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中國與世界”等內容,列入清華經管學院本科生的必修課程。而在MBA、EMBA課表中,則更注重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更強調經濟管理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在錢穎一的帶領下,近年來清華經管學院對本科、博士、碩士、MBA、EMBA和高管培訓等各個教育項目進行了系統性改革和創新,大幅度提高了國際化水準,還開創了體驗式、跨學科的教育平臺。他不斷探索學院治理和管理新模式,實施了一系列“教師治學”和學院管理職業化的改革。在學院原有的學術委員會和教授提名委員會基礎上,又陸續成立了由教師組成的薪酬委員會、各教學項目委員會、係資深教師委員會、係教師招聘委員會等,通過這些委員會,把“教師治學”切實落到了實處。

  錢穎一還認為,研究型大學的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思想性的工作,不能用計件制、用論文篇數來評價和考核教師。因此,從2009年開始學院對教師人事制度進行了系統性改革,對教師的科研評價由原來的一年一評,變成三年一評,薪酬也改為年薪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