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唐古村:“香巴拉”的生態觀

  • 發佈時間:2014-08-29 05:38: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鬱鬱蔥蔥的松柏在山上連成一片墨綠,山腳下金黃的油菜花開得正盛,熱振河玉帶一般繞村而過。遠處的高山草原,早已綠意甚濃。

  這就是唐古村。平均海拔4300米,西藏著名寺廟——熱振寺和熱振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一個藏在深山的“香巴拉”。

  走進村民央金的家,53歲的她正往藏式爐子裏添牛糞餅。“幹牛糞燒起來沒有異味,火旺,是天然的燃料。”在唐古村,幾乎家家都以牛糞為燃料。“實在沒柴火了,才會去山上撿一些枯樹枝,而且都得提前給村委會打報告。”央金説。

  在村黨支部書記羅布佔堆那兒,記者看到,在總共10條的《村規民約》中,有關生態保護的就有2條,“撿枯樹枝也得打報告”也在其列。在唐古村所在的唐古鄉30條《鄉規民約》中,生態保護條款有11條。其中規定:在藏曆4月15日之前,村民不能在公共草場上放牧。

  “以前大家不管時節隨便放牧,結果草長不好,一到冬天就缺牧草。”村民邊巴深知,遵守這些約定能讓他們受益,在他的眼裏,這些約定人人要遵守。

  除幾十年如一日地實行保護生態的各種規定,村民們根深蒂固的生態意識,還來源於一段慘痛的歷史教訓。

  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亂砍亂伐破壞了生態,原本清涼的夏天變得越來越熱,地裏的青稞苗都快被烤焦了;一場不大的雨,便會引發泥石流和山洪,沖毀了山腳下的農田……

  自1987年村規民約開始實行,接受了自然懲罰的村民虔誠地遵守著裏面的規定。

  “國家還實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草畜平衡補貼每畝1.5元,禁牧補助每畝6元,純牧民每年還有500元的生産資料補貼。”羅布佔堆説,國家實行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從國家法律和經濟的角度,保障了村裏生態的恢復和建設。

  “將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掛鉤。”唐古鄉黨支部書記王正勇用一句話總結了唐古村的生態保護之路。王正勇説,“生態環境好了,草原承載力上升,才能養更多牛羊,才能吸引更多遊人,增加收入。”

  “看到別的村開礦場、搞運輸,越來越富裕,不羨慕嗎?”“為什麼要羨慕?”次培説,“開礦運輸都不是長久之計,會破壞草場,草場破壞了,子孫後代怎麼辦?”

  只有小學文化的次培不懂什麼是“生態”和“可持續發展”,但在他看來,樹木、草場、野兔、白唇鹿和他們一樣,是村子的一部分,不能破壞傷害。

  村第一書記杜政衛2012年大學畢業後就來了這裡,他説,兩年期間,從未見過村民砍樹,即使是遍山跑的野兔和野雞,村民也不會去捉;熱振河裏,甚至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野生魚。“外地人進村第一天接受的就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誰要砍樹抓野雞,會被全村人孤立。”

  轉眼已傍晚,整個村莊已瀰漫在牛糞燃起的炊煙裏。黃昏的余暉裏,熱振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柏樹愈發巍峨,衛士一般,守護著這個人間“香巴拉”。

  連結

  唐古鄉唐古村,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西北方95公里處,是唐古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4個村組,共計260戶,1301人。全村主要以牧業為主,農業為輔。唐古村坐落著西藏有名的熱振寺。

  唐古村有獨特的人文資源和旅遊資源,已被西藏自治區列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區,保護區內有千年古柏萬畝,珍稀野生動物數十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