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山公園改造後晨練團隊有序回歸黨建指導站掌握節奏發揮作用

  • 發佈時間:2014-08-29 04:53:17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山公園去年經歷了一次為期半年的大規模閉園改造。剛一開園,各支文體團隊陸續回歸,秩序井然。

  中山公園的養管單位是長寧公園綠化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是長寧區綠化市容局下屬的一家國企。早在七八年前,為了與常駐公園鍛鍊的遊客建立常態聯繫,公司設立了一個“三位一體黨建指導站”。指導站接受公司黨支部的指導,併發展出了一支志願者隊伍,協助維護公園日常管理——隊伍的骨幹就是各支晨練隊伍的領袖。公司黨支部書記助理陳沈慧介紹:“團結了晨練隊伍的領袖,也就相當於抓好了晨練隊伍的管理。”

  改造前打好感情牌:“關鍵時刻不離不棄”

  “公園改造就好比家裏裝修,這段時間需要大家配合,先挪出去。”改造前,黨建指導站召集各團隊領袖們開了一次會議,不但把“裝修方案”向大家交了底,還承諾幫助為常年在中山公園活動的100多支團隊找到“臨時活動點”。

  長寧公園綠化同時管理著天山、水霞、虹橋、天元等眾多小綠地,這是黨建指導站的優勢資源。黨建指導站與這些綠地裏的晨練團隊領袖商量:“有人來做客半年,能不能照顧一下,騰出點地方?”多數團隊大度地應允。

  也有個別不肯讓步,黨建指導站請來當地街道幫助溝通協調。當時正值隆冬,黨建指導站的工作人員反覆在周邊綠地奔走協商,讓團隊領袖們很感動:“他們在關鍵時刻對我們不離不棄。”

  開園時搭好大平臺:“錯時包場”達成共識

  整個改造過程為期半年。這期間,指導站常常請大媽們“回家看看”:一方面向他們介紹改造進展,發放一些小慰問品,同時也貼心地問問大家:“在外面過得好不好,有什麼需要幫忙協調?”

  “別看是些小禮品和幾句話,大家卻感到很受尊重,很溫暖。”黨建指導站負責人戴素琴説,“中國人就是這樣,講感情——有了感情,什麼事都好商量。”

  重新開園前,公園主動把大媽們請回來看看新的設施及環境:“這是新的硬地坪,條件比原先好多了——這麼多公共資源,怎麼分配,大家自己協商。”

  感情發揮了大作用:都是當家好手的大媽們很快協調分配好了晨練資源。由於團隊數量多,場地資源總量不足,精明的大媽們想出了“錯時包場”辦法,很快達成了共識。

  正式開園那天,大媽們根據事先商量好的場地和時間前來鍛鍊,秩序井然。公園新開,吸引來不少散客晨練團隊,大家自發組成志願者隊伍,對音響過高等不文明現象主動上前勸阻。

  本報記者顧一瓊

  ■記者手記進退之間,肯管還要會管

  上海人多地少,幾乎每個公園、綠地都曾發生過晨練隊伍之間的小摩擦。早些年,肯出頭管的政府部門不多。隨著群體間關係日趨多元,政府對社會管理的意識不斷發展,“跨前一步,主動作為”多了。但是,肯管還要會管,在政府與社會的關係處理上,如何把握進退之間的節奏,是一道新課題。

  中山公園閉園改造,管理部門出人意料地“前進一步”,幫助團隊找安置點,出乎大媽們的意料;公園重新開放,手裏“有權”的管理方卻主動放權,退到後臺,鼓勵大媽們在基於感情的基礎上自行協商場地資源分配問題——政府適時的進退,換來了和諧的自治。

  目前管理復興公園的黃浦區綠化管理署同樣把進退之間的竅門定位於“間接管理”:這個駐紮有70多支團隊的老公園裏,大媽之間的“領袖”都是公園管理的參與者——自行協商促成了自發平衡,管理方只需要居中協調。

  事實上,在目前上海社會的發展中,鼓勵市民自治是解決很多社會問題的最佳路徑。但是,社會自治所賴以成立的公共參與精神、互惠合作的意識都需要政府的適當介入才能逐步形成。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在鼓勵社會自治的過程中都曾在規劃、指導乃至經費上給予過支援。我們對於社會自治的培育,更需要政府的適當介入——從已有的實踐來看,培育、引導、組織自治力量的“領袖”,是一條具有操作性的道路。這種“介入”需要耐心,更需要政府部門轉變管理理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