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和晚霞湖的蝶變

  • 發佈時間:2014-08-28 06:35:48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建設美麗鄉村】西和晚霞湖的蝶變

  本報記者 周者軍

  在西和,提起晚霞湖,外來的旅遊者説,它是體驗農家生活、欣賞詩畫田園的理想之地;對生活在湖區周圍的農民來説,它是折射農村生活巨變的一面鏡子。

  晚霞湖位於西和縣姜席鎮,距縣城5公里,原本是一座用於灌溉的普通水庫,水域面積1800畝,庫區周圍有謝莊、青溝、姜堯、董坡、峰坪、麻莊6個村,總人口5400多人。過去多年,由於人口密集、管理落後,環境問題十分突出。

  近年來,西和縣委、縣政府充分依託晚霞湖資源優勢,把環境保護、景區打造與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弘揚乞巧文化、精神文明創建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把晚霞湖變成了“衛生整潔、生態優美、景色秀麗、文明和諧”的風景旅遊區,還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風景區”。

  環境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湖區呈現景在水中、村在林中、人在畫中的格局

  夏日,從西和縣城出發,沿著隍城公路西行。一路上滿目蒼翠,花香撲鼻。峰迴路轉之間,碧波盪漾的晚霞湖映入眼簾。

  湖面上,遊船來回穿梭,在水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環湖樹林中,一個個白墻青瓦的農家小院,在大紅燈籠的點綴下,頗有田園詩的味道;湖區西邊的濕地裏,荷花亭亭玉立、蘆葦隨風搖曳。置身湖區,仿佛走進了山水畫。

  “過去,我們這裡不光村莊破破爛爛,而且也沒有像樣的環湖路。現在,這裡是不收門票的4A級景區,每個村莊都是美麗鄉村的示範村。”説起晚霞湖的變化,65歲的姜堯村村民姜昇很是感慨。

  近年來,西和縣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把晚霞湖庫區周圍的6個村納入全縣105個生態文明新農村示範村行列,積極推行“一坑(爐)兩池三桶四筐”的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分散處理模式,為六村配齊環境衛生設施。組織環保、住建、國土、林業等部門人員以及鎮村兩級幹部,對柴草亂垛、垃圾亂倒、污水亂潑、家禽亂養、農具亂放、房屋亂建、車輛亂停的行為開展集中整治。同時,成立晚霞湖環衛所,開展經常性保潔,使湖區環境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針對以往湖區環境衛生存在的反覆反彈問題,縣裏成立景區環境保護監察中隊,把湖區公共區域環境衛生治理任務劃段包乾到湖區六村,並強化考核管理,每月對湖區六村環境衛生進行一次督查,每季度進行一次考核,並實行重獎重罰,形成長效機制,使湖區環境衛生大為改善。

  為把湖區周圍的村莊融入山水風光之中,成為湖區一道亮麗風景線,按照“房屋統一規劃、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良好、服務場所齊全”的總體思路,目前,在6個村改建以秦漢風格為主的農家四合院1080戶,每戶人家的院墻上都繪製了二十四孝、唐詩宋詞等內容的壁畫;村村建起了五保家園、衛生所、黨員活動室、文化廣場。昔日面貌陳舊、秩序混亂、功能不全的舊村莊變成了生態優美、衛生整潔、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生態民俗文化村。(轉3版)

  (接1版)

  湖區品位通過挖掘地域文化、加強生態建設得以有效提升

  西和是乞巧文化之鄉。為挖掘保護傳承這一民俗文化,西和縣以傳承發展乞巧民俗文化為重點,請我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在乞巧島完成了大型織女雕像,在謝莊村修建了集乞巧民俗表演、乞巧動漫播放、乞巧旅遊工藝品展示為內容的乞巧民俗展覽館,常年向遊客免費開放。為提高庫區周圍群眾的收入,發展乞巧民俗農家樂23戶,湖區文化旅遊的品位大大提升。

  西和縣副縣長許彤介紹,在湖區生態建設上,西和縣堅持把造林綠化作為改善湖區生態環境的有效舉措,以打造特色生態景區為重點,聘請上海市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對晚霞湖造景綠化工程進行了規劃設計,圍繞“一水”(晚霞湖)、“一帶”(濱水景觀帶)、“三林”(背景林、經濟林、景觀林),實施了晚霞湖綠化造景工程,連續4年組織全縣廣大幹部職工和湖區群眾積極開展義務植樹造林活動,完成了7.1公里的環湖濱水景觀帶綠化工程;在湖區四週山坡打造經濟林果園,建成了以核桃、花椒、杏桃為主的經濟林1.4萬畝;在湖區建成景觀林8000多畝,在重要節點用花草樹木造型,豐富了整個湖區的景觀視線。同時,在湖區周邊山頂和山腰栽植圓柏、側柏、刺柏等常青樹種,建成背景林8600多畝,築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美化了景區環境。

  為讓晚霞湖的水資源得到彰顯,西和縣在湖區西面的濕地區域先後種植蘆葦4500平方米,修建了乞巧島、濕地長廊等亭臺廊榭12座,建成了暮霞碼頭、湖灣碼頭、畫廊、九曲橋、棧橋等水上建築。

  如今,庫區變成了風光旖旎的景區,形成了“遠山如黛寫春秋、湖光似鏡映晚霞、乞巧歌舞醉遊人”的美好景致。

  文明新風如細雨滋潤著鄉野田園,如春風盪漾在群眾心中

  “我們晚霞湖不光風景美,而且隔三岔五每個村還會開展文明戶評選活動。”湖區峰坪村“聚賢山莊”農家樂負責人任二平,是晚霞湖周圍第一個開辦農家樂的農民,談起晚霞湖的變化,有説不完的話。

  任二平告訴記者,近幾年,西和縣把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教育貫穿環境衛生治理全過程。村與村之間開展以環衛設施配套、村容村貌整潔和長效機制建立等為主要內容的評比競賽活動,戶與戶之間開展以比院落、比廚房、比被褥、比廁所、比畜禽圈舍為主要內容的“五比”競賽活動。通過多角度宣傳教育和開展評比競賽活動,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環境衛生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養成了文明健康的生産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衛生行為,樹立了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的良好風尚,形成了人人參與環境治理、人人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局面。

  西和乞巧文化集信仰、歌謠、音樂、舞蹈、勞動技能為一體,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女兒夢,體現了傳統女性敬畏自然、尊重勞動、熱愛生活、展示巧慧、感恩擁有的精神內涵,乞巧精神至今統領著西和婦女的思想發展。

  為了在晚霞湖環境治理中充分發揮婦女的積極帶動作用,縣委縣政府把弘揚傳承乞巧文化精神與引導婦女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衛生治理結合起來,積極組織開展“弘揚乞巧魂、清潔進萬家”活動。借助鎮村婦聯這一平臺,採取多種方式,對湖區六村廣大婦女進行環境保護、衛生知識、健康常識等方面的培訓,增強了婦女愛護環境衛生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的意識,形成了婦女積極參與衛生清掃、日常保潔的良好局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