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中心扎堆涌現,前海應冷靜思考”

  • 發佈時間:2014-08-28 06:32:1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卓越集團主辦的“經濟轉型與前海探索”高峰論壇舉辦之際,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和國務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分別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專訪。

  既有在海外資本市場浸淫多年的實戰經歷,同時又是金融學的研究學者,陳志武以國際化的視野,分析了前海金融的現狀、不足與發展前景。陳志武認為,前海作為跨境人民幣貸款的通道,其通道意義非常大,未來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將成為前海最有發展潛質的市場;而針對前海提出要打造國際資産管理中心,他提出的建議是,前海首先要打造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在專業性、法治化方面,儘快與香港或國際化標準接軌。

  而巴曙松則更多從深港互動、滬港互動的角度分析了前海在和香港、上海比較中的優勢和産業導向。巴曙松表示,如果説上海的格局是政策有意引導的結果的話,他覺得深圳更多的是一個民間市場力量的先行者,而在此背景下,深圳前海應著重開闢一些深港金融市場連通的通道,包括繼續擴大跨境貸、跨境債、跨境資金池等産品的使用範圍和審批額度,通過前海—香港的在岸和離岸市場的互動,探索人民幣資本項目逐步開放的實施步驟和監管模式。

  陳志武

  前海政策不如上海

  嚴峻挑戰來自香港

  金融中心地理意義越來越小

  南方日報:作為一個經濟觀察者和研究者,除了前海,上海、天津、廣州等城市也在積極打造金融中心。你如何看現在金融中心如同春筍一樣冒出來的現象?

  陳志武:這個現象的確很有意思。我去過中國好多城市,很多城市都説要建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連鄂爾多斯這樣的城市也在聲稱要建金融中心。問題是,中國需不需要這麼多的金融中心?

  先看看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趨勢。一方面,隨著網際網路、新媒體、新的資訊手段的出現,使得地理意義上的金融中心變得意義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國際金融中心和金融機構目前都已呈現出“贏者通吃”的趨勢。

  過去美國的金融中心很多,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堪薩斯都是金融中心,但今天,美國真正的金融中心只有紐約。

  事實上,除了美國,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在經歷類似的“贏者通吃”的發展趨勢。像日內瓦和巴塞爾這些瑞士的傳統金融中心,現在基本上都被蘇黎士通吃掉了。法國原來有很多個城市金融中心,現在也基本被巴黎通吃了。離我們比較近的澳大利亞,像墨爾本、布裏斯班等,過去都是金融中心,但現在只有雪梨一個金融中心了。

  金融中心“贏者通吃”的趨勢越來越強化,這個趨勢對於中國來説,特別是對於深圳、前海來講,對那些想要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方來説,我們不妨冷靜思考一下。

  前海優勢主要靠法治環境

  南方日報:按照前海的規劃,未來前海的發展目標是打造成為“深港國際金融中心”。與上海、天津甚至北京這些積極打造金融中心的城市相比,前海的優勢在哪?

  陳志武:首先是前海的地理優勢。前海毗鄰香港,深港之間有一種天然的合作優勢。這是上海、天津其他城市比不了的。毗鄰香港這個國際化金融中心,意味著深圳前海可以把香港很多成熟的經驗直接借鑒過來,為我所用。

  其次是深圳作為改革開放30年的特區,這裡是引領改革的橋頭堡,過去30年,深圳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此外,這裡的文化也很特殊,這裡的人來自五湖四海,移民文化本來就有不受拘束、敢想敢幹的特點。所以這些,都賦予前海更多的創新基因。

  我想説的是,金融業發展最關鍵的是制度設計。前海應在法律制度、人才機制、金融監管與營商環境等方面大膽創新,建設國際化的新體制。從管理水準、市場主體、業務範圍等角度全面提高國際化的水準,營造國際化金融環境。

  前海現在提出的“一地兩法”的思路,就是充分借鑒香港的法治。未來如果前海在司法改革方面能充分走國際化路線,這將成為前海最大的優勢,甚至比上海都會更有優勢。

  創業板啟動激發深圳活力

  南方日報:上海自貿區建立後,前海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在政策層面,上海自貿區獲得中央政策的支援似乎更大。你怎麼看這個現象?

  陳志武:從中央對前海和上海自貿區的定位來看,兩者的定位是不一樣的。上海自貿區的定位是“國際金融中心”,前海的定位是“深港國際金融中心”,從定位看,前海還排在第二位。在政策優勢上,深圳可能趕不上上海。

  我更想談的是,深圳不僅面臨上海的挑戰,還面臨香港的挑戰,而後者的挑戰更嚴峻。

  雖然毗鄰香港,前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國際化金融中心,對前海的發展也帶來一定的壓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業態發展成熟、歷史長、規模體量大、國際地位高,不管是香港本籍人士,還是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都願意去香港辦理各種金融業務,因為香港更國際化,更成熟,選項更多,法治更完善。與之相比,前海才剛剛起步。

  這個情況讓我想起紐約。過去美國金融中心很多,但今天真正的金融中心只有紐約。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匯集到紐約去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一談到美國,首先想到的是紐約,沒有幾個人願意從紐約再去波士頓或到芝加哥這些傳統的金融中心城市去。這樣一來隨著美國金融市場越來越國際化,紐約就變成了美國幾乎唯一的、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帶給前海的壓力,就在這裡,的確是嚴峻的挑戰。

  南方日報:前海有多大的騰挪空間?

  陳志武:我觀察到,此前創業板沒有在深圳啟動之前,深圳金融市場總體上顯得暮氣沉沉;創業板啟動後,情況大不一樣了,直接帶來的影響是深交所在國際金融界地位的直接上升。間接的影響是,創業板的啟動引發了深圳本土經濟方方面面的活力,連出入深圳機場的人都翻了好多倍。從這個意義上講,深圳前海還是大有作為的。

  跨境貸業務最值得期待

  南方日報:具體而言,跨境人民幣貸款成為前海金融創新重點發展的一個業務,也一直得到大家的高度關注。我從工商銀行前海分行獲得的最新數據是,2013年該行的跨境人民幣貸款備案金額為9.8億元,取款金額為0.97億元。而截至今年7月,該行跨境人民幣貸款備案金額就達到了87.7億元,取款金額是13.7億元。也就是説,今年該行前7個月的備案金額是去年全年的9倍,前7個月的取款金額是去年全年的14倍。面對這樣的加速度,你怎麼看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的發展前景?

  陳志武:決定和影響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貨幣政策的鬆緊度。當貨幣政策鬆動的時候,跨境人民幣貸款的活力就增加;其次是當人民幣走出去,它的持有量是多還是少?在香港,人民幣的持有量很高,過去是幾百億元,現在已達幾千億元;其三,是境外人民幣資金的投資走向如何?用人民幣投資的數量是多還是少?如果在境外用美元投資能帶來更多的升值機會,那市場就會傾向用美元投資;反之,大家更樂意用人民幣投資。

  從目前來看,國內由於存在很多的金融管制,前海作為跨境人民幣交易的一個通道被打通了,這個通道的意義很大。隨著未來投資渠道的增多,前海的通道價值將越來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工商銀行前海分行的數據就充分印證了這點。

  南方日報:美聯儲退出QE,有可能對前海帶來哪些影響?

  陳志武:會帶來新的流動性並分散到其他國家。在貨幣發放方面,會越來越緊,但對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的影響不大。

  我認為,美聯儲退出貨幣寬鬆政策後,其實會給前海帶來更多正面的、積極的影響。美聯儲退出QE,是因為美國經濟已經走出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泥潭,就業也開始好轉,最近美國股市不斷創下新高。在這個時候,前海的理財中心、基金管理公司如果進行境外投資的話,對這些業務而言,是利好。

  財富管理中心重在金融生態建設

  南方日報:2014年,深圳市政府發佈了《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打造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探索在前海建立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國際通行保密制度,鼓勵發展高端理財業務,推動建立“大資産管理”格局。前海是否具備打造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條件?

  陳志武:儘管前海打造為金融中心之勢已初顯,但目前資産和財富管理行業在國記憶體在系列問題:一是資産管理的需求龐大,但市場能提供的優質服務和工具不充分。這導致不合資質甚至嚴重誤導投資者的服務商涌現,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二是資産管理人才不能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三是投資者教育的相對滯後。如果投資者對行業缺乏正確充足的了解,資産管理不外乎是投機的經紀服務而已;四是行業監管的缺失。目前該行業在國內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監管機制相對不成熟,這也導致不少“濫竽充數的專家”充斥市場。

  南方日報: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前海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陳志武:關鍵是建立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資産管理涉及到處理大量的契約交易、跨境投資,隨之就會産生大量的法律合同和法律糾紛,這就需要一支專業的法律隊伍,這些律師不僅要精通不同司法體系的法律,還要有國際化的業務水準;其次,資産管理業務對金融審計的要求也很高,特別是基金、PE對審計行業的要求非常專業。雖然國內的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在境外名聲不太好,但深圳這一塊相對比較靠前,未來前海在金融審計人才的引進上要加大力度。

  此外,要發展財富管理中心,還需要專業的法院、法官和國際化的法律準則。這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事,還涉及到司法、公安體系的配合。最近前海引進了香港觀察員,這就是增加前海的吸引力之舉。沒有司法改革的配套,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建立和發展就很難。

  香港經過多年發展,資金自由出入且不乏有效監管,資産管理配套服務和工具以及行業人才充足。建議前海借鑒香港以及先進國家在資産管理和財富管理方面的經驗,建立一個在資産管理理念、人才培養及後續教育、資訊保密及有效監管等各方面健全的財富管理産業。

  巴曙松

  上海是政策引導

  前海是市場先行

  香港初期觀望心態可以理解

  南方日報:儘管前海定位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但目前香港企業進駐的數量和比例都不高,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如何能吸引更多的香港企業進駐前海?

  巴曙松:在相當一部分香港金融從業者看來,對前海的扶持是對中環功能的分流,所以他們有一定的初期觀望心態是可以理解的。在前海建設初期,相對於香港企業,深圳的企業、國內的企業對整個政策的了解和對國內融資渠道、開發渠道的熟練運用應該更有優勢。因此,可能前海的發展需要達到一定的規模,形成一個載體,才可以讓更多的港企進駐。

  另外,香港的企業在選擇上的機會比較多,香港的企業進駐前海可能要選特定的規模、産業和行業。比如前海的跨境貸款做得很好,吸收了很多香港的企業,特別是香港的一些銀行,因為前海提供了特定的通道讓其參與。因此,不能籠統地説香港企業對前海不感興趣,而是要區別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來差異化地做評價。

  南方日報:國家給予了深圳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這樣的定位,前海與香港可以進行離岸和在岸之間的互動,那上海與香港也可以進行互動,兩者有何異同呢?前海除了擁有地理上的優勢外,還有哪些自己的特點?

  巴曙松:前海很重要的特點是它已經與香港有著非常密切的互動了。如果説上海的格局是政策有意引導的結果的話,我覺得深圳更多的是一個民間市場力量的先行者。實際上,目前已經有很多資金通過一些渠道進行往來,只是我們現在要找一個規範的渠道,前海就是可以試圖把這些渠道規範化、透明化的地方。而前海也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如果前海做不好,替代不了原來已經存在的各種民間溝通渠道,它也不可能從香港中環分出一塊業務來,也不可能在橫琴自貿區的差異化競爭裏找到自己一個好的定位。前海要做好這些工作,做成專業化、規模化還是很難的。

  建議前海做一個PE産業園

  南方日報:目前前海産業優惠目錄已獲批,但金融業未納入目錄,而對此,前海表示,入區金融企業不僅僅看稅收優惠,更重要的是看前海能否開展別的地方不能開展,或可以開展但在前海可以開展得更好的業務。對於此説法,您認為稅收優惠對金融企業發展影響大嗎?前海這一深港合作創新金融示範區的政策對於金融企業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巴曙松:稅收當然有影響,但是如果金融業僅僅靠稅收來吸引産業的話,是很難可持續發展的。上海自貿區也好,前海也好,橫琴也好,不能把重點放到稅收的優惠上來,如果僅僅做稅收的優惠,在深圳市內無非是一個註冊地的改變,把其他市的註冊地遷到前海來,沒有什麼意義。我覺得不一定要看稅收有多大的優惠,而是要開闢一些深港金融市場連通的通道。我一直在呼籲,在前海做一個PE(私募股權投資)産業園,向中央要一個額度,在海外的額度1千億元範圍內的,國內投資人出去投1千億元範圍內的報備一下就行了,這方面的利好,就不是簡單的一點點稅收優惠所能覆蓋的。

  南方日報:在前海的金融改革創新方面,支援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是其中一大亮點,這被解讀為促使在港人民幣存款回流的制度安排。請問,前海的PE産業與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相結合方面可做怎樣的探索?

  巴曙松:首先,前海可以借鑒香港在融資、投資、監管、稅收等方面的市場經驗,實施一系列市場化的政策,嘗試境內外資金在可監管的範圍內進行自由募集、兌換及投放。對於在前海地區註冊的符合資質的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可以考慮允許其外幣資金在香港匯集後再在前海兌換,然後進入大陸境內進行投資;同時,可以考慮允許在前海設立的人民幣基金的內資資金在前海匯集後經過在香港的兌換,自由流往境外,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的投資,從而雙向增強人民幣與外幣資本的投融資自由度,深化和推動深圳乃至中國的金融體制創新和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可以包括多種業務形態:如設立合格境內私募股權基金(QDPE)和合格境外私募股權基金(QFPE)制度;探索基金的結售匯創新,結合PE行業發展規模、人民幣國際化的政策目標等,在前海註冊的私募股權基金可以考慮允許申請QFPE/QDPE等總體額度,在此範圍內向相應的申請人分配具體額度,設立後需根據獲批額度在前海批量結匯,迴圈使用;還可以考慮探索投資和監管模式的創新,在現行外資準入、審批制度框架下,對於在前海設立由外資GP管理的QDPE和QFPE採取更為寬鬆的監管制度;對於鼓勵和允許類領域,允許其適用內資待遇,以人民幣資金進行投資後直接履行工商登記程式。

  其次,鋻於PE投資目標集中于實體經濟,加之投資週期較長,流動性較差的特點,以及行業集中度高,且運作流程簡明清晰,PE行業在實際中,一方面易於追蹤監控,另一方面能降低資本大規模、高頻繁跨境流動的影響和風險。但在考慮開放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外資進入的條件和成本,這樣可以阻止和減少臨時性與投機性比較強的資本進入。

  策劃:張建明 甘雪明 週刊統籌:劉勇 曲廣寧

  本版撰文:譚冰梅 卓泳 本版攝影:魯力

  “前海資本市場要關注交易品種創新”

  南方日報:從合作機制和合作內容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如何實現前海在岸金融産業和香港離岸市場的良性互動,從而實現“跨境融合”和“優勢互補”?

  巴曙松:首先,在餘額監管、總量控制、事後稽核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跨境貸、跨境債、跨境資金池等産品的使用範圍和審批額度,通過前海—香港的在岸—離岸市場的互動,探索人民幣資本項目逐步開放的實施步驟和監管模式,探索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機制。

  其次,探索擴大香港離岸市場人民幣計價産品的品種範圍和交易機制創新,探索通過前海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規模的擴大,逐步促進香港離岸市場對接在岸市場人民幣價格體系;前海在岸市場可以考慮根據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情況,重點服務於産業發展,尤其是産業走出去的狀況,在香港推出以産業債券等為主的中長期投資工具,一方面彌補香港資本市場債券相對弱的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形成香港短融、可控回流的持續融資渠道。

  合作內容方面,目前前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還要關注交易品種的創新。比如,可以考慮在前海股權市場的基礎上,積極發展收益權轉讓市場。還可以考慮擴大與港交所合作,擴大國內企業香港上市以及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借此形成規模化的人民幣離岸交易市場。在深港互動過程中,推動本地PE交易市場的建設,通過做大人民幣PE市場規模,以RQFLP等形式形成人民幣進出的安全墊,避免大進大出影響市場匯率波動。

  另外,以前海為平臺,運用支援産業發展的RODI、債券、保險、夾層、股權等中長期投資工具支援本國企業實現跨國並購,才能提升本國企業在全球産業鏈的分工地位提升,以前海先行先試為突破口,真正使得前海金融市場服務於人民幣海外投資,進而促進産業輸出,提升中國産業在全球産業鏈中的地位。

  其中的重點之一是連接香港資本市場尤其是金融機構,借助香港的市場優勢,推動前海成為國際資本進入中國投資中國高成長行業的基地,成為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和服務實體經濟走出去的平臺;另一方面,可以設立專門聚焦海外産業投資的産業發展基金,推動中國産業鏈往海外延伸。最後,要通過對接香港金融市場,推動香港人民幣債券産品的發展,在前海形成以基礎設施為主導的債券市場,打通離岸在岸市場價格互動機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市場定價基礎的形成。

  南方日報:據了解,截至2014年7月底,前海入區融資租賃企業已有160家,可與天津、上海的融資租賃業相比差距還很大,您認為前海可以在哪些方面繼續加大融資租賃業的發展,給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巴曙松:首先,要進一步明確區域內與融資租賃相關的稅收、法律、海關等法律和行政細則,便於融資租賃行業規範發展和金融創新;其次,結合跨境業務和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將融資租賃融資端與貨幣市場、債券市場掛鉤,一方面解決融資租賃公司資金成本高、期限不匹配問題;另一方面,豐富離岸在岸市場互動的産品形態,在提供人民幣回流渠道的同時加大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支援;最後,探索在前海和香港開展跨境飛機、船舶融資租賃,提升設備余值收益,進而支援形成規模融資租賃二手市場,提升融資租賃公司收入來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