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科技+設計”新模式

  • 發佈時間:2014-08-28 01:31:1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設計是整合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與社會經濟要素,基於智力和創意,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生産、生活價值和品質的創新活動,是符合首都“高精尖”産業定位的典型代表。北京市科委積極探索建立“以科技創新促進設計産業發展,以設計促進首都經濟發展”的“科技+設計”為核心特徵的發展模式,探索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設計”的轉型之路。《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提出“推進北京‘設計之都’建設,實施首都設計産業提升計劃,加快中國設計交易市場、北京市設計創新中心建設”。設計已成為促進北京科技與文化緊密融合,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和城市品質,服務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途徑。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辦的“感知中國”設計北京展上,一款運用“可見光”傳輸數據的可穿戴運動監測設備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是在荷蘭從事通信技術學習與研究10餘年的郭成,歸國發展後與北京的設計公司合作研發出的目前全球最小的可穿戴設備Goccia(義大利語“水滴”)。Goccia直徑17.9毫米,厚度7.2毫米,如扣子般大小,最大的特點是與手機、平板電腦的攝像頭接觸,借助光通信技術,依靠可見光實現數據與智慧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光通信技術的一個優勢是能耗低,採用目前最小的鋰聚合物電池完全可以滿足Goccia的用電要求,這為設計師設計出如此小的設備提供了便利,便於使用者佩戴,呵護使用者健康。Goccia憑藉前衛時尚的設計獲得了2014年美國IDEA工業設計大獎。目前在國內電商平臺正式開賣。

  Goccia的成功只是北京設計活力的一個縮影。北京自2012年以科技創新的鮮明特點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被授予“設計之都”稱號以來,採取措施推進設計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將科技與設計有機結合,在促進設計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設計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中,北京形成了“科技+設計”的新模式,在加速産業融合、助推京津冀協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北京設計國際化、助力企業創新、提升北京設計影響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加速産業融合

  科技創新、設計創新在文化創意、高端製造、現代服務等産業領域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成為促進産業融合的重要力量,北京的“科技+設計”模式正加速産業融合。

  為進一步推進設計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北京市科委實施了首都設計提升計劃,通過設計提升相關産業創新能力以及設計産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在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內,引入科學技術,開展設計示範項目,助推設計與資訊技術、節能環保和高端裝備製造領域融合,推動企業與設計公司對接,企業新産品銷售收入累計超過700億元。

  近些年,在北京市科委的引導和支援下,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先後與通州、亦莊、順義進行對接,不斷完善科技條件平臺,協助相關區縣推進産業協調發展。在通州區,通過中國設計紅星獎進通州、首都設計提升計劃項目對接,側重向企業普及設計創新理念及價值;在亦莊,通過科技人員進企業的方式,邀請設計專家、機構與亦莊的製造企業進行需求對接和現場諮詢診斷;在順義區,以企業培訓、項目徵集、與産業園區進行項目對接等方式,幫助完成工業設計規劃佈局,為其現代製造業整體實力的提升積極謀劃。

  依照“科技+設計”模式,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産業基地建設了工業設計領域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DRC快速設計製造技術服務平臺”,成為中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工業設計共性技術平臺,整合了全國54家成員單位,38個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開放共用1023台(套)、價值5.7億元的科技資源。依託該平臺,北京聯合美國3D Systems公司等世界先進設備企業、技術服務企業、生産企業、培訓機構等五類成員組建中國工業設計服務聯盟,開展3D列印技術攻關和示範應用,建立中國首個3D列印電子商務網實現遠端線上列印,為千余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促進設計跨界融合、推動産學研協同創新。

  助推京津冀協作

  北京設計企業及科研院所發揮科技資源優勢,研發設計先行,開放共用科技資源和成果,與津冀企業聯合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實現三地的協同發展。

  DRC基地入駐設計企業智加問道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民航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中國航信等發揮科技研發與設計優勢,聯合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開發出我國首款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準的全自助行李托運系統,通過該系統,線上旅客不僅可以和機場服務無縫對接,在機場外享受網際網路值機服務,而且可以統一交運作李,降低行李分揀失誤率。今年4月,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正式使用該系統,統計顯示交運每件行李平均縮短至20秒,比人工辦理節約20%的時間。該系統2013年榮獲中國設計紅星獎以及天津市創新創業大賽團隊組二等獎。

  2013年4月,中國北車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創辦了國內首家“綠色智慧人文一體化交通聯合研究中心”。雙方整合清華大學相關學科優勢科技資源,立足唐車公司産業化平臺,面向既有鐵路、高速鐵路、城軌交通等綠色智慧交通領域,建設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産學研基地,推動北京的科技與設計資源與河北製造企業對接,實現兩地的協作發展。同期,唐車公司研發設計的兩款交通新産品——時速250公里城際動車組和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下線。其中採用智慧化設計、“鯊魚”形車頭、輕量化車體和環保材料,大幅降低運作阻力和噪音,無污染、無排放、能耗低的時速250公里城際動車組榮獲了2013年中國設計紅星獎至尊金獎。

  2014年8月1日至15日,中國設計紅星獎參展“協同創新、應對挑戰——京津冀在行動”科技專題展。本次展覽展出了中國北車集團唐山軌道客車有限公司開發的高鐵動車組、天津市愛谷工業設計公司設計的汽油變頻發電機組以及北京聯想集團設計開發的IdeaCentre大屏一體電腦等京津冀地區優秀獲獎産品。設計創新首次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新亮點。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通過設計轉化為産品,完成從技術的“新”向商品“美”的蛻變。科技成果為設計實現整合創新、催生新産品和新服務提供了重要支撐,設計則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依託強大的設計資源和科技力量,北京正在將科技優勢與先進的設計理念相結合,以服務民眾、保護環境為根基,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民生醫療等領域為城市服務。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擁有一項通過超聲波治療癌症的“高能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研究成果,但由於結構設計缺乏及製造成本過高等原因,致使項目始終停留在臨床檢測階段,無法形成醫療産品。北京源德公司從北大人民醫院購買了高能聚焦超聲腫瘤治療技術後,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組建設計團隊對該項技術進行研發,將治療床模組化設計,減少工裝模具,降低産品成本,並採用淡藍色主體色調,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産品當年上市後獲得産值1.5億元。2005年8月,該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超磁晶體”高科技材料技術早在十幾年前就已成熟,但由於無適當的設計介入,一直躺在實驗室裏。經北京市科委“首都設計提升計劃”的支援,北京設計師將該技術應用於迷你音響産品,開發出幻響神州i-mu迷你音響,並催生出幻響神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批“i-mu”系列産品上市1個月,國內銷量直線上升到15000台,市場售價也從最初的每台588元上漲為1200元。英國、馬來西亞、印尼、南韓、日本等東南亞及歐美地區的訂單也紛至遝來。

  在大型儀器裝備領域,利用設計轉化科技成果、提升産品附加值和競爭力的作用尤為明顯。由DRC基地孵化的設計公司設計的大型設備“瓦楞紙柔版印刷機”上市後,與上一代機型相比單價提升400萬元,半年即實現銷售額6000萬元。該公司同時利用已有科技成果設計出“G型臂透視手術系統”,幫助本土企業品牌成功打入高端醫療儀器設備市場,改變了國內該類産品均靠從國外高價進口的局面,形成本土國際化高端醫療設備品牌。

  利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雨水回收等節能環保技術,採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風,是北京開通的地鐵“張郭莊”站最大的特點。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可以提供其大約1/3的日用電量,回收的雨水存放在蓄水池中用於車站周圍的綠化灌溉,自然光覆蓋車站內75%以上的區域。這些以保護環境、強調資源再生利用的生態設計,很好地銜接了環保技術,在為乘客提供舒適乘車環境的同時,為北京市城鐵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樣本。

  推進北京設計國際化

  北京設計傳承了創意與文化融合的傳統,在接納國外設計的同時,形成了建築設計、規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工藝美術等設計體系,涌現出一批高水準的設計機構,中國設計的産品也成功走出了國門。

  傳承文化傳統,北京向世界輸送設計正能量。2009年,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與義大利百年國際著名設計品牌阿萊西合作,由八位中國建築設計師以“止禁城”為主題,衝破“紫禁城”思想文化的禁錮,用中國文化詮釋設計,完成了八款創意“盤子”産品,並在阿萊西全球5000多個商店銷售。“簡”是紙張發明以前中國人的書寫材料,由同樣的牘片串聯而成,“簡”被用金屬材料設計製成呈送碗盞的“盤子”時,也在呈送中國人古老智慧。“荷”出泥不染,歷來被中國文化推崇為“花中君子”,設計師將一片枯萎的荷葉用電腦掃描,用不銹鋼來重新詮釋,“一片荷”,枯萎的荷葉少了些許初生的鮮嫩,卻有了起伏和優美的形態,當人們使用器皿的時候,觀賞的仍然是那一片荷。設計的靈感源於生活,傳遞的是中國文化,呈現給人們的是高於生活的藝術。八位中國設計師、八個中國文化命題、八款創意家居産品,透過阿萊西品牌和國際銷售渠道,以西方文化能夠接受的方式,向世界傳播東方的中國文化。這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設計,也是一次借船出海傳播文化的嘗試,一改過去中國製造給世界廉價和模倣的印象,第一次將中國設計、義大利製造鐫刻在設計史上。

  通過設計與西方城市範本進行文化對話。由西城區政府和北京國際設計周共同運作了三年的“大柵欄項目”以“穿越·北京”為主題代表中國建築于2014年6月亮相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城市館。其中,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也做了大量工作。“大柵欄”是老城改造和文化保護的最典型案例,體現了基於微迴圈改造舊城城市的方法,在保護城市文脈的同時,通過設計為區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呈現的不僅是中國城市設計演變的狀態,而是以活化人居生態為目標的老城區微迴圈改善方式,透過大柵欄多年來的變遷和改造,展示更多中國城市變遷的歷程與思考。

  互為補充、陰陽協調、天與地、和諧與平衡的中國傳統哲學觀點,在國際著名設計大師的解讀中,通過創意設計轉化為現實。透過鳥巢,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中國瓷器冰花紋及菱花隔斷的影子,通過水立方,我們可以體會和領悟陰陽和諧、平衡和對稱,在國貿79、雲·酷、主席閣、雲頂等餐飲休閒場所,我們則能感受到設計巧妙傳達出的華夏文明的影響力。由北京DRC孵化出的設計企業洛可可則讓國際設計師領略了中國意境的魅力。點燃香堆,煙霧如流水般依石傾瀉而下,以石代山、以煙代水,利用煙霧負壓下飄的原理設計出的“高山流水”香臺,把東方傳統文化精萃畫卷立體的呈現出來。通過這款作品,日本工業設計造型界大師黑川雅之看到了追尋已久的“中國之美”。

  助力企業創新

  “科技+設計”模式在助力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具有先天的優勢,它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

  北京的東成新維産品設計諮詢有限公司是北京最早的産品創新開發和設計服務企業,借助北京形成的“科技+設計”模式,公司展示出了其在創新機會發現和專業設計開發的優勢。東成新維和九安醫療在進行ODM項目的設計開發時,雙方一直在思考,在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逐漸擴大的環境下,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下一代産品的生産模式。

  一個機會在2008年出現了,蘋果公司發佈了第一代iPhone,並提出了外接設備的應用、智慧操作以及數據管理的産品拓展服務。這給了東成新維研發設計團隊很大的啟發,形成了用iphone的觸摸屏來代替傳統有螢幕血壓計的操作,開發出一款外接移動互聯血壓計設備的概念。這個概念得到九安醫療管理層的高度認可,東成新維的研發團隊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裏就拿出了第一款樣機。帶著這款樣機整個研發團隊飛到了美國蘋果總部,蘋果公司對這個産品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並提出在研發審批方面提供諸多方便條件,但是希望該産品可以和第一代iPad相容使用。研發團隊帶著這個興奮同時又有巨大難度的結果連夜飛回國內,進行技術攻關,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設計出全球第一款可以相容iPhone和iPad的藍芽智慧血壓計。2009年,iHealth品牌正式在矽谷註冊成立,iHealth Blood glucose(移動互聯血壓計)成功登錄美國蘋果專賣店。2013年,iHealth産品登錄中國的蘋果專賣店。2014年,在蘋果公司召開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在介紹蘋果新一代健康管理系統和應用時,演示使用的正是iHealth blood glucose産品。3年來,東成新維陸續為九安醫療設計開發了血壓、血糖、心電和健康秤在內的20款産品,一舉佔據了智慧健康領域的制高點。

  2014年5月,眾籌中國創新聯盟以及設計産業第一個金融産品“設計寶”項目在北京設計之都大廈發佈。這是對中國國際設計版權交易、設計消費行銷中心、設計金融服務、設計消費全産業鏈經濟體系建設進行的有益嘗試,為推動中國設計産業步入從設計到生活的設計品牌之路、支援中國創新産業發展開闢了創新路徑。

  提升北京設計影響力

  2012年北京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設計之都”,並成立了北京“設計之都”協調推進委員會,由王安順市長擔任主任,成員單位包括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商務委、北京市財政局等15家相關部門。之後,北京在“科技+設計”模式的帶動下,在世界範圍內提升北京設計的影響力。

  2013年10月,北京首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成功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北京峰會,是將教育、科技、文化三項重要內容作為共同主題舉辦的重要國際活動。2014年3月,首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感知中國”設計北京展,推動北京設計“走出去”,提升北京設計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借助設計和創新力量實現自我突破,促進北京融入世界城市的進程之中。

  2012年3月,北京市科委和內羅畢大學共同創立了“北京—內羅畢創意設計研究中心”,通過舉辦展覽、非洲青年設計師大賽和設立工作室等方式,鼓勵肯亞年輕設計師進行創作。北京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設計之都”後,北京市科委通過“中非創意工作坊”項目,推動開展幫扶非洲工作。今年6月22日至30日,肯亞內羅畢大學代表團就“北京—內羅畢創意設計研究中心”開展的重點項目“中非創意設計工作坊”來京進行交流。期間,內羅畢大學與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師生共同完成了9件北京—內羅畢兩座城市的旅遊紀念品概念設計,未來這些設計將被開發成兩座城市的“旅遊名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