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建立科研數據利用及智慧財産權共用機制

  • 發佈時間:2014-08-28 01:31:2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實現CCgenous研究項目資源共建共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重復開發建設,建立團結協作、互信、互助的夥伴關係,要建立中國肝病數據庫,將各類數據整合在一起,為未來進一步研究提供一種有效的平臺和智慧財産權分享制度。”日前,在“丙型肝炎登記註冊系統及CCgenous研究研討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魏來教授表示,將通過制度建設,將科研數據進行二次開發和利用。

  科研數據二次研發需要制度支援

  臨床研究隨訪調查的基本數據在課題結束之後,是將大量的數據束之高閣還是繼續設題研究?如何將更多的研究人員引進到與臨床相關的科研項目中,魏來教授認為,這是許多科研課題面臨的一個新問題,應該通過制度設計促進課題延伸。

  以往,許多與臨床醫學相關科研課題研究是由多中心參與完成的,各地的臨床醫生在收集數據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研究報告的撰寫和署名要求,他們的貢獻沒能夠在研究報告上得到足夠的體現,同時,有些參與者所具有的開拓性研究難以得到智慧財産權的保護,還有更多的人希望利用已有的調研數據再進行二次研究,人們發現,這些時候都會面臨著智慧財産權如何分享的困境。魏來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在國內還沒有相應的法規和制度作支撐。

  鼓勵和吸引更多臨床醫生參與

  魏來從事慢性丙肝的研究長達20多年,在丙型肝炎和肝炎免疫治療領域有很深造詣,現任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全國臨床檢驗標準委員會臨床應用準則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主持制訂了國家衛生計生委行業標準《丙型病毒性肝炎篩查及其管理》,還是美國《慢性腎臟疾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預防、診斷、處理和治療指南》唯一參與編寫的亞洲肝病專家,參與編寫《亞太地區丙型肝炎專家共識》,中國《慢性乙型肝炎指南》和《丙型肝炎指南》等專業及科普類叢書。在國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參加並主持完成了近18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具有豐富的臨床、教學和科研經驗。

  “丙型肝炎是在1989年被發現的,我從1993年就開始圍繞相關課題做研究”,魏來教授説。在20多年的臨床治療和研究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一方面,許多臨床數據還有待深入挖掘,另一方面,應該讓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到科研課題中。

  “我們鼓勵不同地區的醫生對所擁有的數據進行二次研究,通過學術探討和突破性研究,將相關臨床診療方法和手段提煉出來,在一個公共平臺上共用。而這個平臺將圍繞一個智慧財産權體系建立起來,通過一個配套制度得以延續和發展。”魏來教授説。

   從CCgenous延伸二次研發

  丙肝基因型在不同區域呈現出不同的特徵,比如,南方地區的丙肝基因以6型為主,發生常常與吸毒有關。我國目前出現的B型肝炎和丙肝合併發生的現象越來越多,這在歐美國家都不常見,有待於臨床醫生對這一流行病學現象進行更多的深入研究。

  據了解,由魏來教授主持的CCgenous課題是針對中國漢族人群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和IL28B宿主基因型分佈的一項橫斷面研究,有全國28家大學醫院參加,以997例漢族丙肝初治患者的肝病並發癥及肝外表現。調查結論是:我國丙型肝炎以基因1b型為主,為相對難治的丙型肝炎。但是大部分患者宿主IL28B基因型為CC型,該宿主基因型利於抗病毒治療病毒學的應答。研究結果顯示,肝硬化患者佔有相當一部分比例,對於丙型肝炎應該重視早期診斷和治療,以減少和避免終末期肝病的發生。

  “這一課題由全國28家醫院的專科臨床醫生參與,來自於各地的病例數有所不同。有時數據出來後,各地的醫生會以自己所掌握的局部地區的數據進行分析,但這一研究得出的結論在科學方法上是不夠準確的,因為課題設計之初,是以全國為一個大樣本量進行設計的。要讓更多的人用好數據,利用全部的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就需要構建一個知識共用的平臺,也要吸引更多人參與。”魏來教授説。

  為了構架這一新型的數據平臺,魏來教授課題組建立了《中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佈及隨訪研究—資源共用和智慧財産權分享制度》,並於今年7月6日,在CCgenous課題所有的參與者中進行討論。

  記者注意到,在《資源共用和智慧財産權分享制度》的第二條中,對於資源做出如下定義,即“研究項目所涉及的病例資源、病歷及檢測數據資源、軟體資訊平臺、文檔及影像資料等”,而第四條則表明,本項目臨床研究數據由各參加單位共用。針對專利申請也有明確的規定。

  魏來教授説,現在提倡大數據分析,我們是希望為臨床醫生提供有效的研究平臺,解決臨床診治中遇到的問題,並通過論文的形式發表出來,使更多的人能夠在臨床中學會應用。

  丙肝臨床研究強調可持續性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丙肝報告發病人數達17萬餘人,相比于2003年的發病人數在8年間增長了7倍。魏來教授指出,丙肝已經成為我國繼B型肝炎之後的另一大慢性疾病。由於丙肝症狀比較隱匿,容易被忽視,我國丙肝患者就診率僅為1.6%。

  目前,通過國家計劃免疫戰略實施,B型肝炎的發生率逐年降低,而CDC報告的丙肝病例數卻逐漸升高,特別是丙肝病人發生肝癌、肝硬化的幾率在上升。而有哪些因素導致了這些病程的發生,如何去預測和干預,如何用藥,丙肝疫苗的研發還都處於未知階段。

  魏來教授呼籲,丙肝及其相關疾病的科研應強調可持續性,以確保在丙肝作為慢性高發病因出現之前能夠獲得有效的方法,通過公共衛生等手段進行全面的防控,遏制其大範圍發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