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炒樓資金轉戰股市 "房冷股熱"形成反差

  • 發佈時間:2014-08-27 07: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宦佳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看空樓市和看漲股市的兩種聲音在近期的市場中可謂是不絕於耳。自2007年股市告別6000點以來,股市走熊、樓市走牛的格局一直持續。然而,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這一趨勢正在開始改變。專家認為,在樓市投資回報率大幅降低的背景下,不少逐利資金加入A股投資是正常現象,未來股市能否保持良好勢頭更多要看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以及股市基礎性制度設立方面的腳步能否跟上。

  “房冷股熱”形成反差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4個,較上月的55個又增加9個,其中北京首次出現下跌。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商品房銷售面積也不斷下滑。房企中報也證明了這一事實。截至8月24日,兩市已有84家A股上市房企披露了中報,這些公司上半年業績同比下降了3.7%,樓市低迷對房企業績的影響開始顯現。

  “大部分企業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中原地産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限購取消對市場影響較為有限,在目前政策環境趨好但信貸環境尚未明顯好轉的前提下,房地産市場或許面臨加速築底的情形。

  與之相對的是日漸回暖的股市。從7月22日本輪行情起漲點2049.81點,到8月20日盤中高點2248.94點,22個交易日中上證指數最大漲幅已達9.7%。上周的滬深兩市也在宏觀數據表現不佳的情況下仍舊保持了前幾週的震蕩向上走勢,市場的樂觀情緒顯露無疑。權威數據顯示,7月底以來A股新增開戶數不斷增長,場外投資者入市步伐正在加快。

  市場表現各有內因

  實際上,投資熱點從樓市轉向股市跟此次宏觀經濟的改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高盛(Goldman Sachs)在本週一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儘管7月份數據顯示經濟有所降溫,但投資者的樂觀情緒、流動性環境維持寬鬆、外部資金流入以及滬港通和國企改革等政策利好依然支援著中國股市上漲。

  “從市場資金面看,本輪行情啟動以來不斷有新增資金入市。整個7月份證券市場保證金累計已經凈轉入1230億元,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餘額也已經連續兩周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的歷史高位,較此前的平均水準提高了約1500億元。”五礦證券分析稱,一方面,賺錢效應吸引更多資金參與A股,除了存量投資者帶來的增量資金外,即將開啟的港股通、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企業年金等新增資金也將陸續入市,其中就有在樓市投資回報率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加入A股投資逐利的大量資金;另一方面,只要市場的上漲邏輯沒有發生變化,如宏觀經濟仍在復蘇當中、改革紅利仍會持續不斷地釋放、週期股的去庫存正在進行中,則市場做多的基礎就依然存在。

  炒樓資金轉戰股市

  當樓市無法再保證“只賺不賠”時,作為老百姓另一個投資渠道,股市開始受關注就不難理解了。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投資性購房需求正在逐步淡出樓市,“炒樓”資金在資本逐利本性的驅動下,會自發流向其他價值“洼地”。而目前股市的泡沫程度遠低於樓市,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而且股市投資低門檻,比起樓市投資更易於吸引觀望資金進入。同時,由於房地産在國內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樓市不斷降溫時,中央政府很可能放鬆銀根,降準甚至降息來維持資本面充足的流動性,則資金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這意味著投資A股的機會成本隨之下降。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就當前股市來看,炒樓資金的進入能否推動股市牛市啟動,仍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一個如此之大體量的房地産市場,它的調整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前十幾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基本上是以房地産的擴張為主導,因此房地産市場的調整不僅會影響整體經濟增長下行,更重要的是會影響與房地産關聯十分密切的銀行、房地産企業、鋼鐵、煤炭、建築材料等行業,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又在國內股市中佔絕對比重。如果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不能夠有好的表現,那麼中國股市能否進入牛市還是相當不確定的,必須首先要解決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問題,讓長期沉澱在房地産市場的等待增值的資金得以有效流出。”易憲容認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