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新股凍結資金或超萬億 A股資金面臨考驗
- 發佈時間:2014-08-25 08:53:05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A股盤整機構“唱”對臺戲 本輪反彈見頂PK 7年的股市調整或結束
經過短暫的新股“空窗期”之後,本週股市將迎來密集的新股申購,共計有10隻。值得注意的是,這10家公司申購在兩天內完成,預計凍結資金超過萬億元。因此,A股本週後半部分可能面臨壓力測試。機構觀點出現明顯分歧,其中中信證券的毛長青極度看空,認為本輪反彈已見頂。而安信證券的高善文則指出,宏觀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基本過去,長達七年的股市調整或已結束。
本報訊 (文/表 記者張忠安)第三批發行的11家公司已相繼披露招股説明書,除重慶燃氣以外,其餘10家公司將集中于本週發行。有業內人士預計,根據目前市場對新股的熱情程度,預計這10家公司累計凍結資金規模在萬億元以上。
根據交易所安排,本週10家公司包括上交所4家,分別為節能風電、福斯特、亞邦股份和華懋新材。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5家企業分別是菲利華、騰信股份、天和防務、迪瑞醫療和中來股份。而好利來則打算在中小板上市。10隻新股計劃發行股數合計4.71億股,擬募資58.59億元。
A股資金面或面臨壓力測試
大多數普通股民疑惑,突然批量的新股申購會不會影響大盤表現?有分析認為,本週新股凍結資金規模有可能超出市場預期,A股流動性或承壓。不過,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看來,即使有影響,抑或是短期衝擊波。
根據今年7月份發行的情況推算,本週10家公司的累計凍結資金有可能超過萬億元。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以來,共有22家公司招股發行,且大多數已經成功上市。這些公司最初計劃融資額累計為91.20億元。而最終網上網下凍結資金達到2.01萬億元,是計劃募集資金規模的220.41倍。
因此,如果按此計算,本週發行的10隻個股凍結資金規模將達到1.29萬億元,相當於上證指數最近兩個周的成交量總和。
“這個規模還是很大的,而且同之前的不太一樣,這次打新的資金完全不能重復利用,都是一次性資金。因此,這也加大了對市場資金的抽血作用,特別是週三和週四,指數的壓力可能比較大。”券商投行人士認為。
而東莞證券分析師陳曦指出,從6 月到年底計劃發行上市新股100 家左右,並按月大體均衡發行上市。而今年發行規模與2012 年較為接近。而且目前排隊企業主要還是以中小板、創業板為主,衝擊不大。同時,陳曦還認為,由於監管部門對發行定價出臺了新的窗口指導,已經通過發審會的企業不得超募,且發行價格水準不得高於行業平均市盈率,老股發售原則上不再允許。募資規模受到限制,使得市場預期較為明確,第三批新股募集資金在60億元上下,預計對市場影響有限。
也有市場人士指出,可能過萬億元的凍結資金規模不排除會影響到A股短期流動性。不過,影響是短暫的。
後市:機構觀點分歧大
上證指數在進入2200點後,已經連續出現調整,此前動輒大漲1%以上的盛況少了很多。因此,有部分投資者擔憂未來上漲乏力。不過,記者了解發現,明星機構們觀點分歧,部分券商看法如同唱“對臺戲”。其中,中信證券成為悲觀派,認為本輪反彈已經見頂。而安信證券則表示,A股長達七年的調整有可能結束。
作為國內實力最強的券商,中信證券認為,經濟復蘇趨弱,市場反彈結束。該券商分析師毛長青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分析指出,匯豐製造業PMI預覽值結束了連續4個月的上漲,出現了明顯拐點並顯著低於預期,經濟復蘇的動能減弱。預計7月數據顯示的中期房地産下行和製造業去産能導致的需求疲弱趨勢在8月份仍將持續,本輪5月開始的經濟企穩回升或將提早結束。毛長青認為,短期來看,貨幣定向寬鬆的力度會保持,但中期來看,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政策面,超預期的可能性都不大,且基本面數據多次低於預期。另外,只要央行的貨幣口徑對房地産調控不放鬆,那麼房地産基本面的中期下行趨勢仍難以扭轉。市場反彈行情的基本面已經破壞,“我們認為,市場反彈已結束”。
而此前看空股市的安信證券卻表示,股市上行可以繼續。該券商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昨日在廣州表示,目前A股所面臨的房地産下滑、産能過剩以及其他悲觀因素正在改變,“悲觀正在過去,未來的情況不會太差。”。因此,他認為,市場底部正在穩步抬高,從2007年以來的股市下跌或者熊市可能逐步結束,甚至已經結束。
不過,高善文也提醒,雖然總體上市場不再那麼悲觀,但投資者對美聯儲是否提前加息以及國內房地産市場短期變化等高度警惕。“如果房地産調整超出預期,有可能引發行業危機,並帶來金融風險。”
提醒
申銀萬國分析師劉均偉經測算後表示,按照新的回撥機制,預計亞邦股份和福斯特網上中簽率有可能超過1%。而網下配售比例依然維持在0.6%以下的低位。有分析師建議,由於本週新股發行集中在週四和週五兩天,其中,週四就達到8家。因此,對於打新股民來説,就要好好考慮一下申購的對象和資金的合理分配了。
“我們覺得無論是網下,還是網上,新股一票難求的狀況不會改變。”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