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貴州畢節“靶向療法”扶貧

  • 發佈時間:2014-08-25 05:39: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貴州省西北角的赫章縣海雀村,田間的紅花已高逾2尺許,小小的花骨朵隨風搖曳,即將綻放。

  紅花是海雀村今年重點發展的脫貧産業之一。在精準扶貧工作隊幫助下,該村的170多戶村民種植紅花500畝,預計可戶均增收5800元左右。

  雖離富裕還有不小差距,近三分之一的村民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但精準扶貧工作隊的進駐,讓海雀群眾對早日脫貧信心滿滿。

  “種什麼養什麼、種多少養多少、怎麼種怎麼養,駐村幹部講得一清二楚。”在村民吳天華看來,今年的扶貧工作隊與往年的不太一樣,“管得有點細”。

  畢節所在的烏蒙山區,是我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近年來,該市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強力推進扶貧攻堅,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民每人平均收入穩步上升。但畢節目前仍有151.66萬人尚未脫貧,佔貴州貧困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開發扶貧”仍是畢節新一輪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

  在分析一些地方久未脫貧的原因時,畢節市委副書記胡吉宏認為,除了自然條件惡劣、群眾平均受教育程度低、市場意識不強等客觀原因外,扶貧工作往往在“扶真貧”、“真扶貧”上也有不小差距。

  胡吉宏告訴記者,過去那種“漫灌式”、“壘大戶”、“路邊花”式的扶貧方式,難免“漏人漏項”,精準度不高;由於管理機制、考核激勵導向及自身原因,過去一些部門和幹部潛意識裏認為扶貧工作很難出“成績”,存在“只喊喊、不到村”,“只轉轉、不用心”,“只談談、不落實”等應付差事現象。

  另一方面,隨著扶貧攻堅的深入推進,發展條件相對較好、人口素質相對較高、難度相對較小地區的貧困人口已陸續脫貧,剩下的都是些“難啃的硬骨頭”。

  “這就要求我們,在新一輪開發扶貧中變過去的‘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做到有的放矢。”胡吉宏告訴記者。

  圍繞貴州省提出的結對幫扶、産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基礎設施等6個“到村到戶”目標,畢節市今年初創造性地提出“十子”扶貧機制,並率先在海雀村試點。

  所謂“十子”機制,就是瞄靶子建識別機制,梳辮子建分類機制,結對子建駐村機制,理路子建規劃機制,想法子建幫扶機制,找票子建融資機制,甩膀子建動力機制,強班子建引領機制,湊份子建聯動機制,造冊子建管理機制。

  在海雀村村委會,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詹以香拿出了一沓“精準扶貧”到戶登記卡,貧困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身體狀況、住房情況、致貧原因、發展意願、幫扶措施、脫貧時限等資訊一目了然。

  據詹以香介紹,這些情況都是由駐村工作隊會同鄉、村幹部,在全村範圍內逐戶進行摸底調查得來的。

  “扶誰的貧,對象在哪?就要瞄靶子。”胡吉宏告訴記者,在貧困村尤其是連片貧困地區,每家每戶的情況乍一看都差不多,必須走進農戶家裏細看、細問、細了解。

  據了解,摸底結束後,還需經過村級民主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扶貧辦審核確認等程式,最終確定出貧困對象。然後,駐村工作隊進一步分析貧困家庭的致貧原因,研究脫貧途徑,制定幫扶措施,建立工作明細和臺賬,真正做到“六個到戶”。

  在海雀村村委會公告欄的“十子”機制示意圖上,記者看到橫坐標是“機制內容”,縱坐標是“精準內容”。從“瞄靶子”中的“底數精準”到“造冊子”中的“責任管理精準”,示意圖詳細列出了35個“精準”。

  “這些‘精準’,緊緊抓住了‘扶誰的貧’、‘誰去扶貧’和‘怎麼扶貧’等關鍵環節,最終目的都是儘早減貧。”胡吉宏告訴記者。

  目前,畢節市按照“單位到村、幹部到戶、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共組織1256個市、縣直行政企事業單位和261個鄉鎮(街道)結對幫扶2197個貧困村,實現了“一村一幫扶責任單位、一村一幫扶工作隊、一戶一幫扶責任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