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百貨業蕭條上半年關店15家 "二房東"模式走到盡頭

  • 發佈時間:2014-08-24 13:0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經濟之聲報道,儘管唱衰百貨業的論調近年來頻頻出現,但是百貨業從來沒有像2014年這樣慘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百貨企業關店數量達到15家,創下歷史之最。而最新出爐的多家百貨企業半年報,也印證了市場的蕭條。經歷了黃金十年之後,傳統百貨業已經走到變革和轉型的關鍵節點。

  百貨企業半年報印證市場蕭條

  8月23號,華堂商場北京北苑店。店門口兩個明晃晃的公告牌已經擺了一個多月,上面寫著,“由於公司經營結構調整的原因,華堂商場北苑店將於2014年9月1號起停止營業。”而在商場裏,大部分商品都在打折清貨,貨架前聚集著不少人在選購。商場工作人員説,打折清貨後客流比平時多了七八成,營業員感嘆,“要是天天這麼火,也就不至於關門了。”

  由於經營虧損,開業近5年的華堂商場北京北苑店即將閉門謝客。而有著相似命運的百貨店遠不止這一家。7月份,百盛商場北京東四環店正式關門,王府井百貨廣東湛江店宣佈停業。

  最新出爐的多家百貨企業半年報,也印證了市場的蕭條。數據顯示,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雙降,是多家百貨企業共同的標簽。以杭州解百為例,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8.6%,凈利潤驟減43.64%。

  傳統百貨業走到轉型關鍵節點

  種種跡象顯示,在中國市場經歷了黃金十年之後,傳統百貨業已經走到了變革和轉型的關鍵節點。中國城市商業網點建設管理聯合會副秘書長董利:“前幾年經濟高速增長,傳統的百貨業態日子過得比較好。自己主動調整適應市場或開拓性的適應市場這塊過去我們百貨業做得‘內功’不夠,傳統的百貨模式如果不進行調整,壓力是會比較大的。”

  “二房東”模式弊端暴露無遺

  業內人士分析,傳統百貨業千店一面的同質化問題尤為突出。日本和橋機構設計總監內田徹説過,中國大多數百貨店“把招牌摘掉之後裏邊看不出區別”。

  這就使得百貨店“二房東”模式的弊端暴露無遺。一方面,所有商品都是品牌商或者代理商的,商場沒有控制權,而同一品牌代理商和多家商場合作,進一步加劇了同質化競爭的局面。

  另外,百貨公司數量太多,缺乏足夠的人流和物流的支撐,導致虧損。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會長范君:“他這個到處開,而他本身這個商場就有很多了,他再去開,很多都是虧的。”

  網購衝擊也是百貨業經營慘澹的主要原因之一。網購興盛的服裝鞋帽、日用百貨和數位産品,正是傳統百貨業覆蓋的領域。

  轉型之路:購物中心化和專業化

  儘管迷茫是當下百貨業的整體思潮,但是,百貨購物中心化和專業化,這兩大轉型之路仍然得到業界的認可。北京工商大學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體量比較大的百貨店可以增加一些休閒,娛樂,教育等等各種各樣的功能,購物中心的功能實際上他是可以借鑒的。如果體量比較小比較單一的這種,應該專業化的去經營某一類商品,某一類服務,更多的顯出他的特色。”

  一些企業開始謀求轉型自救,一家百貨公司市場部經理何女士説:“這段時間也在嘗試一些新的變化,比如説重新規劃了零售區域的比重。包括我們也會和一些網商合作,嘗試幾個我們獨家品牌的網上銷售,還有就是把我們商場週邊的一些物業進行重新招商。”

  當然,也有不少企業並不想“輕舉妄動”,“能活下來挺過這個階段就不錯了。這個時候誰也不會貿然調整。”一名百貨業高管如是説。(記者魏紅欣 實習記者許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