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傑出的人才當有“傑出”的支援

  • 發佈時間:2014-08-23 01:30:5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業內人稱之為“傑青基金”,已經設立20年了。20年,于一個人也不過弱冠而已,但這個基金支援的傑出青年才俊,卻可用棟樑薈萃形容。

  “傑青基金”旨在支援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這一創新的制度設計,用20年光陰、可以計數的投入,換來的卻是一個國家頂尖人才和科技實力的幾何盈增,是難以度量卻可期許的未來。有數據顯示,20年來,傑青基金共分20個批次資助3004人,他們中有的成為了國際有影響力的專家、院士;有的成為了學科領域內的國內領軍人物;有的成為科技部門的領導者和政策制定者。截至目前,傑青中已有142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54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70余人擔任過或正在擔任“211”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所所長以及其他國家級科研機構領導者。而且在“傑青基金”的資助下,促進了一批優勢學科的國際化發展,扶持了一批薄弱學科的全力追趕,培育了一批新興交叉學科的迅速崛起。

  傑出的人才當有“傑出”的支援。當今世界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西方科技強國不斷推出人才計劃,網羅全世界高素質人才。一方面,制定了海外人才吸引計劃,通過移民政策等不斷地吸引其他國家的優秀青年人才為其服務。比如美國對於技術移民的優先權;德國針對非歐盟國家專業人才提供了“歐盟藍卡”;南韓的“人才庫計劃”;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不斷增加高端人才永久居留的簽證數量。另一方面,他們注意培養本國的青年人才,為其提供寬鬆的科研環境,充分激發青年學者的研究潛能。比如德國實行的“卓越計劃”旨在為德國培養卓越的研究人才,保障德國的科研創新能力;日本重視産學合作培養博士人才,以期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基礎研究是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驅動發展的原動力,而高水準青年人才則是增強動力的智力之源。只有高端的人才,才會成就前沿和高水準的科學,才會不斷地帶動和創造新學科、新方向,引領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兩個百年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關鍵靠人才,尤其是需要一大批高水準的傑出青年人才。

  傑出的人才當有“傑出”的支援。“傑青基金”設立20年已經培育出了一大批國內科學領軍人物,其堅持海外引才與本土培養並重,堅持以科學共同體的公認標準為評判,堅持學術實力第一的遴選原則,也為我國人才評價機制和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但當下中國,具有世界眼光的高端人才和基礎研究拔尖人才匱乏,尤其是大師級戰略科學家近乎缺如的現實,不是一個“傑青基金”所能改變的,也不是若干個如“傑青基金”這樣的計劃可以改變的。科技體制改革要有超越“一城一池”之得失的勇氣,也要跳出“一盆一景”爭成敗的拘束。

  一個國家的傑出,歸根到底在於有沒有傑出的人才。傑出人才從哪來?從傑出的環境、制度來。只有在健康的環境和科學的制度之下,更多的傑出人才才可獲得傑出的支援,也才可熙攘而來、脫穎而出。我們希望“傑青基金”的成功可以複製,更希望它有超越自我的勇氣,在不斷改革中為中國科學創造更加明媚的未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