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炒家才是“棄樓斷供”的主角

  • 發佈時間:2014-08-22 07:36:27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有報道稱,由於房價波動,按揭房貸糾紛隨之增多。據廣州市番禺區法院統計,從2013年1月至今年7月,該院共受理按揭房貸糾紛案件191件,同比增長76.85%。據此分析,由於涉案的房屋大多為2010、2011年前後房價位於高位時買入,導致不少房主“棄房斷供”所致。對此,有業內人士就直言,因高位買入而導致“棄房斷供”的説法似乎過於片面地歸罪于“房價”了。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番禺區的房價雖然説確實是處於高位,但整體均價仍為1.5萬元/m2左右,較現在已經歷了降價回落後的7月1.6萬元/m2的均價依然沒有大幅的下跌。

  誠然,今年以來番禺確實有小部分個盤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下跌,如亞運城、萬科歐泊等,但大幅降價的也僅僅是部分清貨單位而已,這恐怕也難以導致大量的業主因此而“棄房斷供”吧?事實上,業主的斷供,往往有更多深層次的原因。首先,在樓價上漲時,面對著不斷飆升的樓價,有些衝動型的買家往往會基於對樓價上漲的擔心,而罔顧自身供樓的實力,在交了首期、甚至是供了一段時間樓之後,才發現自己“入不敷出”,一旦無力支付供樓款時,只能被迫斷供讓銀行“收樓”。這一群體“斷供”的關鍵是購買力不足。

  同樣也是在樓價上升期,那些曾經投資房産“有道”的投資客也往往會追漲入市,而這一群體通常不少都是“七個鍋八個蓋”,在那起勁的折騰,一旦房價下跌,“鍋蓋”不夠用了,資金週轉失靈的話,往往就會“快刀斬亂麻”,為求止損實施“棄樓斷供”。應該説,房價下跌時,“棄樓”者更多的是那些炒家,而非真正的用家。因為畢竟對用家而言,樓價走跌,儘管心理上難以接受,但作為自用的物業,其居住功能並不損失,更多的人只會怪自己投資眼光差,但並不會因此而賣掉住所。

  記者以為,市場出現“棄樓斷供”現象,某些銀行也難辭其咎。在信貸寬鬆的年代,部分銀行為了眼前的利益,在沒有對購房者的資信情況、資産狀況、償債能力進行充分評估和分析的前提下,隨意發放按揭貸款。一旦房價下跌,必然會面臨房屋資産折價不如貸款的現象,從而遭遇買家的“斷供”。目前,樓價已處在明顯的調整階段,就廣州本地而言,佛山的樓市政策變化對金沙洲板塊樓價就是一記重創,屆時是否有大批的買家因此斷供目前還有待市場觀察。但同時,由於價格的比拼,勢必又將導致市場有一批資金為逐利而趁低進場。

  日前有報道稱,有投資客一氣在同一個樓盤內買了30套單位。這無疑是典型的投資行為。但一旦金沙洲板塊價格持續走低,這類“炒客”手中的房屋“何去何從”,才是影響市場動蕩與否的關鍵所在。 (王荔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