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普惠走上高原
- 發佈時間:2014-08-22 05:41:5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總面積7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73.2萬。”在全國人口密度最小的高原省份青海,農牧區不少鄉鎮間隔上百公里,有的鄉甚至只有數千人。在“山大谷深”的環境中,普惠金融的意義更多在於如何滿足人們基本的公共金融需求。
探路社區金融
今年5月19日,青海首家社區支行——青海銀行西寧昌運世紀村社區支行正式運營。“我們計劃到今年年底開到10家,目前4家已經準備就緒,2家已開業。”青海銀行首席資訊官應海峰説。
雖然社區支行在東部沿海地區早已“遍地開花”,但這種“服務下沉”對於青海卻有著特殊意義。
“青海的個人信貸資源比較有限,全省72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73.2萬,還有大量無人區。”據青海銀行行長鐘園介紹,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366億元存款餘額中,對公存款達270億元,個人儲蓄存款僅為96億元。
這一現象既與當地居民儲蓄、投資意識相對淡薄有關,也與其金融服務獲得率較低有關。“社區支行員工的最主要職責是與居民日常溝通交流,了解社區所有居民的金融服務需求,指導他們使用自助設備。”應海峰説,其次才是銷售理財産品。
目前,青海首家社區支行的業務範圍已涵蓋繳費、購買機票、積分兌換、繳納罰款等。加上隨後開業的青海銀行莫家街社區支行,兩家支行截至目前累計辦理的業務量已達8085筆,存款總額達833.07萬元,發卡584張,手機銀行開戶74戶。
覆蓋服務“空白點”
錯時經營的社區支行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然而在青海,除了打通城市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廣袤的農牧區金融服務“空白點”仍需填補。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海銀監局和當地金融機構的合力推動下,農牧民基本的公共金融需求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離我們最近的、有銀行網點的縣城要走2公里,太遠了。現在好多了,在家門口就可以刷卡了。”在海北州海晏縣三角城鎮三聯村小賣部門前,村民祁萬梅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小賣部裏的電子機具不僅可以全國轉賬、刷卡消費、查詢、繳費,還能領取新農保養老金、各項“三農”財政性補貼。
這款電子機具是中國農業銀行“惠農通”工程的一部分。“今年年初,全省還有113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機構,屬於空白點,我們希望通過‘惠農通’來覆蓋。”農行青海省分行行長劉洪説,截至目前,農行青海省分行在縣域農村地區累計布放各類電子機具2105台,電子機具覆蓋鄉鎮332個,鄉鎮覆蓋率達89%。
兼顧盈利性與公益性
然而,在普惠之路背後,有著不可回避的問題:商業銀行如何處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
相對於經濟發達省份,高原社區金融需要摸索、解決的問題有很多,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何保本,進而盈利。“據我們了解,社區內居民至少要達到1000戶才有可能收回成本,因此在社區的選址上需要週密的論證。”應海峰表示,此外還需考慮人力資源成本、社區輻射的服務範圍等要素。
相較于社區金融,農牧區金融更具公益特性。“從某種程度上説,我們可以説是在不計成本地推進這項工作,必須把好事辦好。”農行青海省分行三農金融部總經理何永武説,布放電子機具在牧區的難度非常大,很多地區沒有移動信號。“遊牧民流動性強,村子到底在哪兒不好確定,而且很分散,這會涉及現金流問題。”
據了解,為了鼓勵商戶使用電子機具交易,銀行給予商戶每月200元至500元不等的補貼。此外,在間隔上百公里的鄉鎮之間,每月一次的機器巡檢也需要銀行付出較高的人力成本。
“金融服務空白點全覆蓋要逐步推進,包括‘有效率’的提升,這些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何永武説。
從調研情況看,青海省各金融機構普遍反映今年存款增長趨勢不樂觀,儲蓄存款下降壓力大,貸款投放將會受到更大影響。作為地方性城商行,青海銀行去年將新增貸款的60%投向了小微企業。“如果存款這塊能上去,接下來對中小微的支援力度會更有保障。”鐘園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