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4億”並未白燒

  • 發佈時間:2014-08-22 03:29:2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趙翰露

  這幾天上網,常可見到不少關於網際網路打車軟體的新聞,標題諸如“網際網路打車APP遭政策冷對,24億補貼打水漂”、“24億補貼為何留不住消費者的心?”、“補貼大戰熄火,燒24億元仍無盈利模式”,等等。説的是,8月初滴滴、快的取消補貼後,打車軟體市場熱度驟降。

  多家媒體引用的“24億”中,滴滴打車佔14億元,數字出自滴滴打車今年3月底自行發佈的報告。報告稱,14億元補貼為滴滴帶來7800萬用戶,用戶獲取成本約為每人18元。而快的打車否認了“10億”這個數字,恐怕是原作者在數月前“滴滴出資10億血拼快的”這一報道基礎上的猜測。

  且不論數字精確與否,打車軟體開展補貼以來,在乘客和司機身上花了很多錢,這的確是事實。這筆錢,媒體普遍認為是“打車軟體的用戶獲取成本”。而另一端,每個用戶能為滴滴、快的帶來多少收益呢?有的媒體非常直接地回答:沒有盈利模式,看不出來有什麼收益。

  但移動網際網路的從業者和投資者遵循的,並不是這個邏輯。眾所週知,“燒錢大戰”打響時,看似是滴滴與快的的競爭,實則是背後兩家巨頭——騰訊與阿裏旗下支付軟體的對壘。效果如何呢?根據某監測機構的報告,2014年一季度,也就是“燒錢”燒得最猛的那段時間,全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規模猛增一倍,交易額增長超過8500億元。而“燒錢”大戰逐漸熄火的二季度,增長率立刻跌到了可憐的0.2%。儘管可能有其他因素,但打車軟體補貼與移動支付市場增長的相關性,是顯而易見的。

  另一個需要考量的譜係是O2O。在從業者看來,打車軟體正是一個有很強應用場景的O2O平臺。數千萬人出門打什麼車、去什麼地方、花多少錢,這樣的“大數據”,不值錢嗎?一旦打車,就要打開打車軟體,小小螢幕,可以説是滿載商機。這樣的平臺,自然也有其巨大的價值。

  當傳統企業在為新生事物“破壞市場規則”爭論時,何不想想,到底是什麼能讓這些移動網際網路企業“燒錢”。虛火有之,泡沫有之,但動輒給出上億估值的投資者們,並不是傻子。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為了現在僅僅是一個概念、未來可能商機無限的項目投下血本,可能是創新型企業必須做,傳統企業也該學會接受的一件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批評打車軟體“燒掉24億”,甚至“找不到盈利模式”、“打水漂”,多少有點離題了。

  當然,打車軟體的補貼之下,的確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果不能在合法性、服務品質等方面練好內功,光靠補貼來吸引司機和乘客,短期或可承受,長期來看,會不會成本過高?用戶忠誠度如何保證?是否能始終得到投資者的認可?相關部門都必須給出清晰的答案。今年5月,滴滴、快的在取消補貼後,又重啟補貼。這樣的事會不會再發生,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