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汪清水隨君來

  • 發佈時間:2014-08-22 02:33:58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梁棟李錚歸欣本報通訊員豐興漢

  背景素描

  唐河縣南水北調工程任務涉及3個鄉鎮、2個辦事處,其主要工程任務是土方開挖即管網建設和2個水廠建設,總投資約為1.3億元,年分配總水量為6000萬立方米。南水北調輸水管線穿越社旗向唐河縣城供水,涉及唐河縣桐河、源潭、城郊、濱河、文峰5鄉鎮(街道)14個行政村2個社區,唐河境內輸水線路總長24.45千米。

  再有兩年,淩移就該去村裏的小學讀書了。從襁褓中哇哇啼哭的嬰兒,到現在滿村亂跑的娃子,時間已經過去四年。

  四年前,出生僅6天的小淩移,還沒有好好看看故鄉的模樣,便隨父輩告別淅川,來到唐河縣畢店鎮淩崗移民新村安家落戶。也正因如此,他的父親淩續崗為他取名“移”字。歷史上,淅川移民多次遷移。淩續崗的名字,也是當年祖輩從丹江邊的下淩崗搬遷到上淩崗的紀念。

  父子倆的名字就這樣各代表了一段記憶。

  大多數移民雖都經歷過幾次後撤,但都未曾遠離丹江水。此次,他們遠走他鄉,卻也不顯孤單,因為伴著他們的還有家鄉的水。

  唐河縣以河得名,境內唐河縱貫,歷史上也曾水運發達,素有“千里唐河萬里飄”的美譽。如今,寬廣的河道也能讓人不禁聯想起當時千帆爭渡的場景。因此,在大多數人的眼裏,這裡並不是個缺水的地方。

  唐河有水,水質卻不達標,城市飲水靠的是140個深井。隨著城區的擴大,人口的增多,這水多少也有點捉襟見肘。去年的高溫,使得唐河水位下降,當地網友更是“吐槽”唐河都變“唐可”了。

  而如今,這一切將有所改觀。淅川丹江口庫區的移民世代逐水而居,此次這丹江水卻伴隨他們而來。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縣,一汪清水不日即將穿社旗、潤唐河。

  “沒想到啊,咱還能喝上丹江水。”落戶湖陽鎮陳營移民新村的一位老人的話裏滿是憧憬。從碧波萬頃的丹江湖畔到極目百里的平疇沃野,日子雖然一天好過一天,可移民們在嘴邊念叨的還是這丹江水。

  7月25日,記者走進陳營,只見黃綠色的香樟樹整齊地挺立在道路兩旁,鮮花搖曳的樓門庭院自成一景,説不出的悠閒。

  可是,村民們卻都很忙。

  “以前,大家都是上山種個樹,下水摸個魚,小富即安,哪像現在都在忙發展。”陳營新村黨支部書記陳廷江説道。

  可不,一個1400多人的小村,卻有自己的移民創業基地,這在全市也是開了先河。

  置身創業基地,大棚內西瓜罷園後又冒出了綠油油的蔬菜嫩芽,牛場內膘肥體壯的南陽黃牛悠閒地咀嚼草料,羊場內波爾山羊發出咩咩歡叫,新打的機井輸送著汩汩清泉……

  這座佔地197畝的移民創業園,就有養牛場3個,養羊場2個,大棚20個,建成深井灌溉系統一套。

  “以前種糧食還得一鐮刀一鐮刀地割、一扁擔一扁擔地挑,哪像現在收割機跑一圈就好。農閒時還能去村裏的電子廠打打零工,收入可不少。”一組數字,印證了陳廷江的話——2013年陳營村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搬遷前的4000多元攀升到9606元。

  富而思進,富而尚美。這是陳營村人的期待,也是陳營村人的實踐。

  登高望遠,滿眼皆綠。難怪有村民説,“有土的地方就得有綠。大傢夥兒都説,種樹乘涼,種花看景,種菜省錢,到處綠汪汪的,看著心裏舒坦。”

  讓陳營村人驕傲的還有不少。若不是得到肯定的答覆,讓人很難想像眼前滿目澄碧、鮮花吐芳的生態遊園就是村污水處理站。既聞不到刺鼻的怪味,又看不到污濁的黑水,村裏的污水都是靠凈化池那些綠色植物來凈化的。

  圍繞村子有一段乾枯的礓石河河渠,陳營村人又起了引水的念頭。有水繞村,是否會離思念的丹江更近些?

  “丹江水甜。現在你們還喝不到,可有一天唐河人卻能喝上咱丹江的水。”説著,好客的村民遞上一塊自家種的西瓜。入口生津,真甜!③11

  編後

  就在接受這次採訪後不久,唐河縣陳營新村黨支部書記陳廷江被查出癌症,永遠倒在了南水北調移民工作的崗位上。讓我們向他致以崇高敬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