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買手店在大陸靠什麼捲土重來?

  • 發佈時間:2014-08-21 15:59:3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中國網財經8月21日訊 蜚聲全球的國際買手集合店10 Corso Como進入中國市場,落戶上海靜安寺,可以看做是買手店在中國發展到了新階段,捲土重來。此前,已有Lane Crawford、C.P.U.以及I.T等在中國大陸經營多年,佔有一席之地的買手店,有自己固定的客戶群。與此同時,還有越來越多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本土買手店。

  當本土買手店跟國際買手店共同開始“引導、教育顧客”,才能讓顧客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時尚。這個過程就像當年JOYCE 時裝精品店,將香港人從時裝愛好者培養到時裝知識分子。各路人馬對未來充滿信心,但市場殘酷,我們仍然要拷問買手店在中國大陸大張旗鼓捲土重來,要成功到底靠什麼?

  消費人群的逐步成熟

  時尚傳媒集團發佈的《2012 “中國•時尚指數”白皮書》數據顯示,在消費過中國設計師品牌的人群中, 97%的人同時擁有國際奢侈品牌,而在消費過奢侈品品牌的人群中, 42.5%的人同時擁有中國設計師品牌。這説明中國內地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日漸成熟,逐步進入個性消費時代,開始理解時尚、設計的附加值。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人盡皆知的奢侈品大牌早已不能滿足時裝精英們的胃口,追求“時尚”“獨特”“個性化”才是與商品價格本身更為匹配的核心價值的體現。

  2006年,連卡佛大規模撤出大陸市場的原因之一,就是消費者不願意為不熟悉的設計師品牌埋單。時至今日,10 Corso Como們通過消費者、流行趨勢、購買行為等一系列調研,得出了結論,“中國的市場已經從單一品牌購物過渡到了多品牌購物,這就好像1990年代的日本。中國消費者已經為買手店做好準備了。”

  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奢侈品消費國之一。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經有足夠大的能量,可以開始撬動時尚大佬們的神經。大量分析文章認為,LV、Gucci等奢侈品品牌的去Logo化,與中國官方推行“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政策,一部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改變不無關係。

  但實際上,直到現在Joyce和連卡佛在內地門店的虧損狀態並不是秘密。中國龐大複雜的大陸市場,還需要買手店投入更多精力,需要更多的買手店集體發力,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徹底打開局面。10 Corso Como從總部調用的買手,本地招徠的人才,一起將米蘭總店的餐廳、畫廊、書店、咖啡館,連同服裝和配飾,結合文化、商業、行銷,好看的産品,加上有趣的故事,以此滿足挑剔的上海消費者。

  這是一個商家與消費者相互教育、相互成長的過程。

  本土設計師品牌漸成規模

  開放的市場環境,龐大的行業基數,孕育了越來越多的本土設計師品牌。撇開“例外”、“素然”這些品牌商業化運作已經相當成熟的設計師主導原創品牌,以及成熟服裝企業撥款運作的本土設計師品牌,現如今設計師個人主義色彩較濃的品牌,很少實現規模化商業運作。

  當聯營制的國內商場不做買手不賣貨時,國內獨立設計師品牌的出路也就顯得很單一,這正是本土設計師品牌面臨的困境。業內人士坦言,儘管不少品牌在國內都小有名氣,但由於缺乏資金運作、工廠生産、市場渠道等因素,遲遲難推向本土市場,反而受到國外買手的青睞。

  買手制的設計師品牌整合店也就應運而生,不僅銷售單一設計師的作品,而且引入不同設計師品牌,通過買斷或寄賣的方式幫助他們打開市場。棟樑、SEVEN DAYS便是本土設計師品牌整合店的代表。

  SEVENDAYS是一個設計師品牌寄售店,主要經營模式是為品牌提供場地銷售並進行行銷推廣,收取提成。目前在上海、北京、南京、寧波、武漢共開設了18家大型旗艦店,總營業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棟樑則採取銷售與買斷兩种經營方式,2009年底,棟樑將首家店開設于北京,2011年7月第二家店選擇落戶上海,不久之前北京的門店面積擴容3倍。

  本土設計師品牌增多,意味著買手店有了更多更好的商品資源,但二者合作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當品牌基數足夠大,市場成熟度足夠高時,本土設計師品牌的未來也就“産品形態不成熟及進價過高是本土設計師品牌進入買手店的主要軟肋。”一些國際設計師品牌精品店,會因為本土設計師品牌跟國外品牌比沒有競爭優勢,優勝劣汰。越來越多的海外小眾品牌,通過買手店與中國大陸消費者見面。

  “要在內地開店,還是得找一些比較有知名度但是又沒有獨立門店的品牌,然後再搭配穿插一些小眾的新設計師品牌。如果整個店舖都是時裝人才認識的品牌,其餘人群不認識的話,這樣就會出事。”Cosmopolitan香港版前執行主編王麗儀從實踐中得出了寶貴經驗,2005年她與朋友合夥在香港中環開了一家叫做Libre的精品買手店,主要負責與品牌聯絡商談代理與訂貨。

  本土買手人才培養形成體系

  有買手店才需要專業買手人才,還是有了專業買手才能開出好的買手店。我們很難説哪部分更重要。顯而易見的是,隨著買手店增加,轉型買手制的企業增多,買手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

  但買手這類綜合性人才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體系化的買手工作流程知識,再加企業實際工作歷練2、3年,才能獨立開始工作。以I.T在北京的自由買手為例,工作中拋開設計風格、流行元素、款型、布料等專業技術方面的影響,還需要考慮北京公司的預算、當地店舖的規模、天氣、價格、款式等。一般來説,只會挑選全部衣款的七成到大陸地區來,還必須隨時關登出售業績,哪一款賣得好或賣不動,是否需要調貨、分貨的問題……

  由此可見一個品牌的時尚潮流的指標,職業買手的存在和繁榮,才意味著這個品牌擁有了自己的潮流特質、獨立的時尚判斷力,而不只是亦步亦趨盲目跟隨潮流表像。

  目前,國際買手店在自身人才培養上下了很大功夫,本土買手店人才要麼靠挖,要麼店主本身是買手,在人才培養方面還有欠缺。中國做時尚買手培訓能夠形成體系,並提供學員實訓的機構不多,主要集中在北京、香港兩地,分別是中國商業聯合會與法國巴黎Mod’Art國際時尚藝術學院聯合推出的時尚買手執業資質培訓及時尚管理EMBA培訓;香港時尚買手學院推出的時尚買手MBA培訓。

  以時尚買手執業資質培訓為例。培訓以買手通用工作流程為脈絡,找資深買手、行業高管,在最潮的買手集合店、時尚生活館上課,教學員如何整體定位,如何預測運用流行趨勢等,再將買手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商品企劃、採買(OTB)、商品控制納入沙盤模擬系統,剝離光鮮亮麗的時尚外衣,將買手培訓落實到數據分析,通過讓大家經歷實戰考驗,真正了解如何在限定的預算下,買下一盤合適的符合目標客群需求的貨品,在合適的時候,以合適的價格,通過合適的上貨波段,將貨品售賣出去,賺取最大的利潤。

  完善的培訓體系,能夠快速培養出一批適應時尚零售企業、買手店需求的買手人才,這也許才是買手制模式壯大的關鍵所在。

  現在,看上去所有的事情都在朝有利於買手店的方向發展,這一切對於買手店來説,都是好消息!對於中國的實體零售市場也是好事兒,買手店能夠起到的鯰魚效應,或許比網路零售更大。(中國網財經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