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郭敬輝:不盲目追求規模 佈局資産證券化和産業基金

  • 發佈時間:2014-08-21 09:54:5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中鐵二局到中鐵信託,郭敬輝的職業生涯於今年年中,迎來了新的挑戰。在跨越10萬億元大關後,信託行業如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恐高症”。履新中鐵信託董事長,對郭敬輝而言,是挑戰,亦是真正歷練其專業能力的機會。

  雖為信託界新帥,但郭敬輝的過往職業經歷,使得他在房地産和基建領域都有著深厚的積澱。早在中鐵二局履職期間,郭敬輝分管投資和房地産領域。多年的金融與實業融合的經驗,令他更加“接地氣”。

  近日,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郭敬輝就信託行業的風險及轉型,道出了自己的見解。這是他就任中鐵信託董事長職務以來首次接受媒體採訪。

  過去幾年,信託業被戲稱為“躺著都能賺錢”的行業。而今,白熱化的競爭早已瀰漫整個行業。當信託行業高速增長的“光環”逐漸褪去之時,一些信託大佬開始選擇隱退,抑或加盟其他更具增長魅力的行業。因為,在一些業內人士的眼中,此時再接手信託這個“燙手山芋”,多少有些壯士之舉。

  “信託公司一定要清醒認識到,哪些是憑自己能力賺的錢,哪些是經濟大勢和制度紅利所帶來的。目前,經濟處於下行週期,監管部門對信託公司的要求也日趨嚴格,大資管競爭更加激烈,對我來説確實是新的挑戰,現在正是需要信託公司歷練內功、打造更高專業能力的時候。”郭敬輝説。

  正面回應問題信託項目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以來,有媒體報道稱,中鐵信託先後有4款運作期內産品的融資方出現了債務問題,且都是地産信託。這是否與2013年上半年較密集發行房地産集合項目有關?能否介紹下這些信託産品目前的運作情況?

  郭敬輝:這是媒體記者在沒有到中鐵信託實地採訪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而且相關報道與實際情況有出入,也給公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媒體所報道的4個項目此前都運作正常,付息正常。

  以宜華地産為例,中鐵信託曾在去年2月與宜華地産全資子公司簽署債權轉讓協議約定,發行了一款規模為3.5億元的集合資金信託,用於受讓廣東宜華對宜華地産不超過3.5億元的應收債權。

  今年7月,在得知市場出現關於宜華地産實際控制人的有關傳聞後,我們立即派人到該公司及現場,向他們的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到目前為止,該公司的經營和付息,一切都是正常的。我們不知相關媒體記者是從何處得知和證明此信託産品已陷入困境。

  當然,我們歡迎並重視媒體的監督報道。它從另一個側面提醒我們,只要信託項目未結束,信託公司自始至終都應保持高度重視,並且絲毫不得放鬆風險管控。

  2013年,房地産企業融資需求旺盛,我們發行了一些房地産集合信託項目,這在行業中頗為普遍。不然,去年信託業的規模也不至於衝到11萬億元。但我們並非放棄了盡職謹慎的原則,而是看準了才做,且房地産信託規模在信託資産總規模的佔比,也是嚴格控制在監管部門的要求之內。所以,目前我們房地産項目的總體風險是可控的。

  證券時報記者:有數據統計,今年到期的3萬億元至4萬億元的信託産品中,約600億元的投向領域是房地産。而被媒體披露發生兌付危機的事件中,房地産信託佔了近一半。該類信託的發行是否會受到影響?

  郭敬輝:這是信託機構在當時的背景下,為滿足客戶融資需求做出的選擇。就整體而言,房地産信託所佔比例很小,不到2%。

  近兩年,隨著國家加強對房地産的調控,以及部分購房者對購房持觀望態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房地産的銷售。因此,開發企業的資金緊張狀況是客觀存在的,有的開發商甚至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現象,也導致部分信託産品面臨兌付窘境。

  實際上,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們公司也有意放慢了集合信託的發行,尤其是房地産信託發行的節奏。但未來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以及房地産調控的一些鬆綁措施出臺,這種狀況應該會得到改觀,房地産類信託的發行,也會隨之有所變化。

  主動降速

  風控“三道防線”

  證券時報記者:中鐵信託在今年上半年明顯放慢了擴張的步伐。單單從房地産領域來看,中鐵信託在今年上半年發行的房地産信託規模,是2011年以來最少的一次。這主要是什麼原因?這是否會影響公司今年的業績?

  郭敬輝:年初,公司召開會議,專門對前些年信託公司快速擴張的業務結構和國家今年的經濟形勢,做了認真分析,未雨綢繆,提前採取應對措施;主動放慢節奏,在選擇交易對手和項目時,更為謹慎,不盲目追求規模,而是看準了再做。

  首先,對於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堅決不做;其次,對國家調控行業、産能過剩行業的交易對手,選擇更加慎重。

  今年以來,哪怕對於自己頗為熟悉的領域,中鐵信託也顯得十分謹慎。對於不熟悉的交易對手,或者一些中小企業,我們都控制得很嚴。因為不了解它的背景,即使你花費大量的精力做盡職調查,都可能百密一疏。

  而這也有可能導致一種結果,對公司收益有所影響。因為,越是有實力的交易對手,越是好的項目,對於融資成本的議價能力就越強。

  和去年同期相比,我們預計今年新增的信託規模會有所減少。但因為去年我們還有一部分存量,所以今年總體信託資産管理規模和創利水準,可能與去年差不多。其實,今年整個信託行業都面臨這個問題。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以來,中鐵信託在風控方面的思路有何變化?

  郭敬輝:在風控領域,我們目前已形成了業務管理、合規檢查和內部審計有序分工的“三道防線”。通過事前、事中、事後控制三者結合,進行風險綜合防範。其中,尤其強調過程風險控制。

  對於項目的前期盡職調查方面,我們要求業務部門不僅要了解客戶面上的財務情況,還要關注和了解潛在的融資情況。同時,要求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深入分析,要親自到現場查看項目,並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企業和實際控制人的其他情況,從入口上保證信託項目健康。

  在項目的實施階段,公司實行了全流程管理的項目風控措施,通過風控員與審計員的“雙派駐”制度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外部仲介機構的獨立化審查,從運作上保障信託項目的安全。

  同時,公司強化了項目後期管理和風險監控的職能,項目組人員通過貸後管理,跟蹤項目進度,每月召開預審計會議,對六個月內到期的項目進行逐個風險排查,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有效防止了項目風險的發生。

  信託業不存在系統性風險

  證券時報記者:信託業風險的討論,在近期備受關注。據媒體報道稱,銀監會近期召開內部消息通報,信託業總體上報的風險資産超過700億元。您如何看待信託業的“風險資産”?

  郭敬輝:信託公司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為信託行業打下了一個抵禦風險的基礎。整體而言,目前不存在系統性的風險。據統計,過去兩年,全國信託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已達千億元。截至今年二季末,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産總規模為12.48萬億元。從這些數據看,信託公司資産品質到目前為止,總體表現應該是優良的,且具備一定的單體或項目風險抵禦的能力。

  其次,與其他金融子行業相比,信託業整體的不良率並不高。同時,長期以來,信託業一直實行信託賠償金制度和凈資本約束制度,加之這些年來監管部門對信託公司日趨嚴格的監管,不斷增強了信託行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當然,我們仍然要高度重視風險,尤其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更不能有任何疏忽。關鍵要在風險還處於萌芽狀態之時,就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通過有效措施將風險緩釋和化解,它就不能稱之為風險了。

  佈局資産證券化和産業基金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各大信託公司都在探索轉型之路,不知中鐵信託在這方面有何規劃?您認為未來信託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興領域在哪?

  郭敬輝:去年,公司在研究發展部下設創新業 務分部,作為新業務的孵化部門。目前,已在資産證券化、軌道交通産業基金、養生養老産業基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發工作。

  我們認為,城市軌道交通産業有著巨大的商機,除了幹線鐵路、城際鐵路,還有城市輕軌和地鐵。這個市場很大,特別是城市地鐵。在這方面,我們認為中鐵信託有很大的優勢,因為我們對這一領域的業務和金融服務都比較熟悉。未來,我們希望把這個和交通産業、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房地産有機結合起來。

  目前,我們正在和系統內有關單位進行合作,相關方已在成都做了一個軌道交通園區。我們希望以這個園區起步。因為,軌道交通産業除了我剛提及的幾項,還包括裝備、設備産業,其實都可以結合起來,這個市場很大。

  最近,我們對養生養老産業基金也在做調研分析,甚至與有關的企業在商談一些合作機會。中國目前有約兩億老年人,如何將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老年人和準老年人的養生養老,與信託理財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很有潛力的一個大市場,是個系列的産業鏈。目前,國內在這方面才剛剛起步,國外有比較成熟的模式。有些國外養老産業機構想進駐國內,我們現在也在廣泛接觸中。

  總體而言,在資産證券化這一塊我們已在實質推進中;城市軌道基金和養生養老産業基金,還在前期研究階段。

  隨著下一步的轉型,我認為信託公司抑或體現你專業的一面,抑或體現你資産配置管理的整合能力,即提供綜合金融服務。信託既然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産業市場這三個市場,那麼在這三個市場的金融服務運作上,就要體現你和人家相比有更有效的活力和專業能力。如果你體現不出這一點,那麼你還有什麼優勢呢?

  我認為,今後在大資管時代,信託公司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專業優勢、橫跨三個市場的制度優勢,以及配置資産的綜合金融服務整合能力,所以我們的轉型也會側重在這方面做一些探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