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由“讀”及“寫” 閱讀好書練就優秀“筆桿子”

  • 發佈時間:2014-08-21 05:35:56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讀書與寫作,似乎是永遠也割捨不開的兩兄弟。書中的營養帶給人們的影響,不僅僅是思維上的豐富,更是筆尖上的流暢。如何由讀及寫,將所看到的優美語句轉化為自己所用,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筆耕不輟長年累月地練習。本期《苗地》特地邀請到了《成都日報》資深記者陳曉霞作為訪談嘉賓,為大家介紹一名資深“筆桿子”是如何從一本本好書中磨煉而出的訣竅。

  陳曉霞:

  成都日報社高級記者、首席記者,獲得包括國家級報紙類優秀欄目一等獎、“四川新聞獎”特等獎等各級各類榮譽逾百項。出版過一部深度報道作品集,擔任過兩部書籍的總撰稿。在國內新聞界首次提出了深度報道“圈層式思維”理論觀點,論文《“圈層式思維”與重大突發性事件的耦合效應》獲得省級優秀獎並收入相關論文集。

  讀寫不分家與新記者分享閱讀竅門

  陳曉霞的專業並非文學或新聞,而是外語,喜愛寫作的她在上學時代就曾嘗試過散文、報告文學、詩歌等作品的創作。當上記者,實現兒時的夢想後,陳曉霞漸漸悟出僅憑那點底子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面對的是紛繁複雜的現實社會,用文學語言和想像力無法給予真實的表達和還原。“於是,我感到必須要補課:一是邊實踐邊學習——虛心求教前輩老師,仔細觀察和揣摩他們怎樣採訪和寫稿;二是提升理論水準——參加人民日報社新聞智力開發中心函授部四川大學培訓點的課程。”學習了《採訪與記者修養》、《怎樣寫新聞通訊》、《新聞作品評析》等新聞理論教材後,陳曉霞有所頓悟,“特別是《從觀察到寫作》一書中,謝覺哉、魯迅、夏衍、葉聖陶、老舍、曹禺、秦牧、吳晗等大家所談記者的修養和需要的廣博知識,如醍醐灌頂,讓我懂得了怎樣從思想和技術兩個層面去當一個名副其實的記者。”

  成為老記者後,陳曉霞開始帶領新入行的記者學習新聞寫作,在這過程中,“閱讀”成為她不忘提醒新記者要養成的好習慣。“我會讓年輕記者們多讀、用心讀一些好稿件,看別人是如何構思和落筆的。鋻於他們對要採訪的話題比較陌生,需要幫助他們厘清思路和方向,我會建議他們讀一些相關的書籍或資料,增加背景知識。”不光指導如何讀書,陳曉霞有時也結合書籍內容跟年輕記者講怎樣把這些知識融入采寫過程中。不少閱讀廣泛、頭腦敏銳的新記者,一點即通,很短時間就成為新一代“筆桿子”。在她的指引下,新記者們一級級地上臺階,一點點地變成熟。

  專業閱讀很重要鼓勵學生創新寫作

  今天的中小學生處在一個高度發達的資訊時代。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多元化的閱讀方式,不斷更新的知識,拓展了他們的想像空間,使得他們見多識廣,接受能力強。“這種資訊時代特徵為那些愛好寫作的學生提供了形成多元化甚至超前思維方式的環境條件,因此,孩子們在寫作中偏好創新或求異。我認為這種現象是正常的,是與時俱進的産物。”陳曉霞表示,雖然中小學生在寫作中追求創新沒錯,但家長和老師們也要注意因勢利導,引導得當,會收穫讓人欣喜的探索果實,甚至可能會辟出新蹊徑;反之則會與現實脫節,變成空中樓閣。

  “過去,讀文學作品或其他書籍時,最喜歡摘抄書中的名言警句,還要背誦。”陳曉霞回憶,有一段時期很難借閱到外國文學作品,當她獲得一本《海涅詩集》時,如獲至寶,硬是把整本詩集給抄了下來。當了記者,特別是鑽研深度報道領域後,一些理論和專業書籍的閱讀要求就變得不可或缺。“讀到有精彩觀點或論述的頁面,我都會順手拿一張報紙撕成條就當書籤用,紙條長短表示引用的輕重緩急。”所以,陳曉霞讀過的書都長了密密的“鬍鬚”。再後來,電腦的普及逼迫她需要看不少電子版資料,她也會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字體等,分別標注出資料中重要的段落句子,如有感想,就在相關句子或段落後面加上括弧及時寫下來,並用不同顏色與正文區別開來。“所以,我的文檔經常是‘多姿多彩’。”陳曉霞笑言,正是這些看似細微的閱讀好習慣,讓她筆桿子功夫越練越硬,與書影隨行、與事業結伴、與人生相映。

  本報記者 陳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