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有病,是忍還是離
- 發佈時間:2014-08-20 16:38:50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闕政
與結婚相比,離婚更接近生命的本質——感情、慾望、財富……糾葛纏繞,癡男怨女終於拋開了愛情這片無花果樹葉,像俗話所説的:因了解而分手,在分手時徹底了解。
結婚不必找律師,離婚時卻常常要律師出場。在近期熱播劇《離婚律師》裏, 我們隨“萌叔”池海東(吳秀波)與“女漢子”羅鸝(姚晨)在情天孽海裏目睹各種奇葩, 但心裏明白,關於離婚,現實總比藝術作品更精彩。比如調查顯示,有過離婚念頭的人群中,女性比例遠高於男性;而在離婚官司中,在法庭上力爭財産的一方也大多是女性!怪不得離婚是電視上“餐後真人秀”的永恒主題。但離婚卻從來不是“秀”。
婚姻得了病,是西醫一刀了斷還是中醫滋補調理,得到的將是兩種人生。不過,現代人越來越缺少耐心了。
離婚不是“秀”
“如果婚姻是契約夫妻間的承諾合同,那麼你這種行為就叫合同欺詐!”——這是《離婚律師》中的一句臺詞。看得出,中國人對婚姻的理解,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傾向於西方的“契約論”。
一個確定無疑的事實是,離婚率與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密切相關。與西方國家上世紀60年代已經開始經歷的“離婚潮”相似的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離婚數量呈現出直線增長的趨勢——1978年,中國有597.8萬對新人結婚,28.5萬對夫妻離婚,平均下來,每21對夫妻中只有1對離婚。而這個數字,到2006年時已變成51。截至2013年,又上升到了3.81,每3.8對夫妻結婚,就有1對離婚。與此同時,“粗離婚率”(每1000人中離婚的對數)已高達2.58%。。中國確定無疑地進入了婚姻家庭脆弱、解體加速的時代。
夫妻如何互動才是積極的?
面對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夫妻應該如何去維繫婚姻呢?在心理學範疇內,近年來影響較大的是研究夫妻之間的互動行為。根據“易感——壓力——適應”理論,夫妻間的互動行為,不僅影響婚姻結果的最近路徑,也是婚姻成與敗的最後一道防線。
夫妻互動中的積極行為,主要是指溫暖支援、肢體情感、傾聽反應等。這些積極行為,被南京大學的一個調查組具象化為“您和配偶是否經常一起逛街或購物”?等可操作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家庭夫妻互動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但在不同城市、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工作單位的群體之間,略有差異。根據西方學者卡特曼尼的研究,夫妻互動中還存在“四大預警”行為,分別是:批評、防禦、輕視、冷若冰霜。夫妻互動中的消極行為也多與之相關,比如互相指責、敵意升級、蔑視……而看似不起眼的“偷偷查看配偶手機”,同樣名列“消極互動行為”中。(原載《新民週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