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3465個鄉鎮政府債務率高於100% 鄉幹部最多工作是找錢

  • 發佈時間:2014-08-20 12:5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北京8月2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來自國家審計署的報告顯示:全國有3465個鄉鎮政府的債務率高於100%,這意味著我國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鄉鎮每年財政收入還不能抵消債務,鄉鎮債務危機嚴重,有一些地方的政府欠條竟然成為“流通貨幣”。

  記者聯繫了湖北、湖南、廣東等多位鄉鎮幹部,提及鄉鎮債務危機,他們都感嘆:難,很難:“由歷史原因和體制原因造成的,現在每個地方都非常艱難”。

  鄉鎮政府“老債”積累日久

  很多鄉鎮債務都源於歷史,比如救災救急、集資修路搭橋、普九建學校、鄉村幹部墊繳農業稅等等,湖南某鎮的黨委書記説,鎮政府曾經集資辦廠,幾乎借了居住在鎮中心幾千位居民的錢,但是後來辦廠失敗,鎮政府負債超過了一億元。在他之前,有好幾任鎮黨委書記就是因為解決不了債務問題,或者被免職,或者主動辭職,他説,這是欠錢的問題,但是,又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都説借債還錢,再借不難,但是,現在因為還不了錢,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和凝聚力都因此受到影響,很多工作得到不當地居民的支援,沒法展開:“不僅僅是錢,影響了公信力、執行力、影響了政府的凝聚力。”

  鄉鎮幹部最多的工作是“找錢”

  這位鎮幹部説,在他接任後,第一位工作就是“找錢”,以維持地方發展並從中“騰挪”還債。錢不夠還給所有人,先還給誰?鎮政府和當地居民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誰家有婚喪嫁娶給一點、誰家有子女升學就業困難給一點、誰家有天災人禍給一點:“有孩子考取大學很困難的,想辦法解決一部分,生老病死,想盡辦法解決一部分”。

  但是,這樣終究不是解鄉鎮債務問題的辦法。記者還了解到,在湖南,一些負債嚴重的鄉鎮,甚至“打折收購”鄉鎮政府對個人欠條的“生意”,甚至出現了欠條甚至還能折價買東西,成了地方“流通貨幣”。

  部分鄉鎮“融資平台下鄉”催生新債

  如果説這些都還是舊債,是歷史遺留問題。不少中東部鄉鎮還面臨“融資平台下鄉”的新債,一些鄉鎮要求開發商先墊資建設小城鎮商業街等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後再通過土地拍賣償還建設資金,但是,土地拍賣收益欠佳,這筆錢又成了新債務。鄉鎮債務滾起來雪球,鄉鎮政府卻幾乎沒有還債能力。

  馬慶斌:鄉鎮一級政府承擔了太多責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馬慶斌長期研究地方債問題,他説,鄉鎮一級政府不僅沒有能力而且沒有舉債權力。

  馬慶斌:既想讓馬兒跑,還不想讓馬兒吃草,讓鎮一級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作為鎮,他沒有完整的財政權利,沒有司法權,實際上沒有舉債權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實際上是縣級債務問題的一個反映。

   馬慶斌:還債要分清類別,分清責任

  而就在今年,審計署專門統計了鄉鎮債,有解讀認為這是有關部門釋放出解決鄉鎮債務的信號。但是,問題還在於,錢從哪來?怎麼還?馬慶斌的建議是:

  如果是經濟型債務,應該由合同來確定。

  馬慶斌: 一些盈利性的,有投資風險性問題,不僅僅是一個鎮政府責任問題。如果盈利了以後,可能大家都皆大歡喜,若是這個項目失敗了,這裡面就會有一個責任要共擔。

  如果是非經濟性債務,應該由縣財政或者市財政來解決:

  馬慶斌:比如醫院、學校,那麼有一些呢,在建設過程當中,本來應該是由上一級政府承擔的。

  如何解決鄉鎮債務?還有其他建議。有觀點提出:要樹立“減債也是政績”的新觀念,把消化存量債務作為考核鄉鎮領導幹部的重要方面;也有觀點提出:讓金融變活,改變金融資源向大城市集中,而農村和小城鎮空心化的趨向。

  地方債解決之道正在嘗試

  實際上,鄉鎮債在地方債中可能只屬於“冰山一角”。審計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地方債大約11萬億元,2014年可能近2.4萬億元。而全國人大常委尹中卿則最新表示,目前地方債的實際規模很可能超過30萬億元;比審計數據多一倍左右。

  不過,地方債解決之道的嘗試正在積極進行,昨天,青島和浙江已經啟動了地方債的自發自還,明天,北京也將啟動地方債自發自還。與此同時,山東、江蘇、廣東、江西和寧夏也陸續完成了地方債自發自還招標項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