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股東人數少股票漲得好?

  • 發佈時間:2014-08-20 04:35:07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請問7月份,公司總股東人數是多少?”作為上市公司業績披露報告中重要的一項內容,股東人數的變化越來越引起投資者的重視,進入8月份以來,一些中小投資者開始打聽7月份的股東人數。記者發現,近期每天都有不少中小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上向上市公司詢問7月份股東人數的情況。

  尋找潛在牛股的邏輯

  多位中小投資者表示,他們之所以如此看重股東人數或股東集中度這一指標是因為股東人數增減變化與股價的漲跌幅呈現負相關。即股東戶數越增加,股價往往表現低迷或者遠落後於大盤;相反,股東戶數越是減少,股價走勢往往越是漲幅居前或相對抗跌。

  截至8月13日,深滬兩市共有590家公司已披露半年報。其中,323家公司股東戶數較今年一季度末下降,20家公司股東集中度更是大幅下降,環比降幅逾20%。牧原股份中期股東戶數環比降幅第一,高達56.8%,7月份以來股價上漲27.82%。緊隨其後的*ST民和股東戶數環比下降38.77%,7月份以來股價上漲33.98%。從股東戶數環比大幅減少的前兩名來看,其股價表現不俗,似乎印證了股東人數減少股價就上漲的理論。

  實證分析顯示,一些先知先覺的主力資金開始關注並逐漸介入一隻個股,很難逃過股東人數變化的“金星火眼”。因此利用股東人數變化進行精選未來潛力股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用股東人數變化尋找潛在牛股的邏輯在於:相較于中小散戶,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機構投資者或投資大戶在看中某一個股後,即會動用資金低調建倉,不斷蒐集場內籌碼,此時上市公司的股東數往往會出現環比減少之勢;反之,當機構、大戶因不看好個股後期走勢,將手中籌碼通過減持“傾瀉”至二級市場時,標的公司的股東總數便會增加。基於此,一些中小投資者就利用該項指標來判斷某些個股是否具有投資機會。

  股東人數統計具有滯後性

  然而,研究人士認為,用股東人數指標分析“股景”,會陷入誤區。股東人數減少的股票不一定看漲,股東人數增加的股票不一定看跌。

  記者致電榮盛石化詢問公司7月份的股東人數,該公司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資訊披露公平原則,公司在定期報告中披露對應時點的股東資訊。對於其他各月的股東人數,如果有需要,請持股東證明、身份證明等資料到公司董事會辦公室查閱”。

  記者翻閱相關文件得知,上市公司股東人數作為最基本的公眾資訊,一般只在年報、半年報、季報發佈時點進行披露,包括報告期末股東總數,以及年度報告披露日前第五個交易日末的股東總數。上市公司出於制度規定和公平性考慮,往往不會提前披露有關數據。

  “因此,股東人數的統計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年報的數據往往滯後三四個月,中報也要滯後一個月至二個月。”曾在深交所博士後工作站工作過的周鋒表示,每當散戶通過分析滯後的公開資訊,得知個股股東人數發生變化時,該股的股價也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即使擁有數據也要注意數據的時效性,4個月的時間已足夠主力莊家完成籌碼運作的某個特定階段,如建倉階段或派發階段,這時投資者貿然介入會受損。

  背後暗藏“偽裝操作”

  “股東可以劃分為三大梯隊,即大股東為第一梯隊,基金等機構為第二梯隊,散戶為第三梯隊,而分析股東人數變化主要考察第二梯隊的變化趨勢,對捕捉個股的投資機會才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考察散戶股東增加或減少對分析個股沒有意義。”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説,與普通投資者相比,充分的調研分析往往可令機構尋覓到潛在的牛股,隨後即動用大資金低調建倉;反之,當意識到所持標的估值高企時,機構則會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籌碼通過減持“傾瀉”至二級市場。

  浙商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偉俊表示,上市公司的股東戶數減少,表明很多中小投資者不看好而選擇離場,而基金、保險、QFII等機構卻在增加買入,這説明籌碼正在向機構手中流去,這種股票的組合可以獲得一定的超額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股東集中度的變化背後也有“偽裝操作”。隨著股東集中度分析技巧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應用,機構主力利用股東戶數資訊進行反向操作誤導散戶,掩護其操作方向的實例並不鮮見。

  一位機構操盤手告訴記者,其具體操作是往往在期末採用突擊重倉或分倉的方法,改變持股的數量來達到迷惑中小投資者的目的。特別是那些典型的“莊股”,即使股東人數在減少我們也應該巋然不動。

  業內人士指出,在對股東集中度進行分析時,還需要看大盤走勢、業績好壞等因素的影響。投資者不能迷信這個指標,要用動態眼光來打破指標迷信,回歸基本面來分析。

  據《證券日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