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年中觀察與展望:物價呈溫和上漲 結構性特徵明顯

  • 發佈時間:2014-08-19 09:19: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物價呈溫和上漲 結構性特徵明顯

  2014中國經濟年中觀察與展望·物價篇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上海證券報

  總體策劃:郭 濂(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祝寶良(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

  程培松(上海證券報副總編輯)

  翁庾槌ぃ夯平;裕ü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王遠鴻(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師)

  鄒民生(上海證券報首席編輯)

  翁庾槌稍保號@紜九醺蟆⒂ο拔摹九跽籽簟⒗釗粲蕖閆敏、

  劉玉紅、徐平生、張前榮、劉鵬、胡祖銓、

  鄒蘊涵、 陳彬

  ■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生産領域通縮跡象明顯。未來一段時期,總需求緩中趨穩、通脹預期減弱、翹尾因素降低和糧食豐收等因素將抑制物價漲幅,但資源價格改革、勞動力成本上升、蔬菜價格的大年特徵和豬肉價格上漲將支撐物價漲幅。

  ■當前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下降明顯,投資缺乏增長動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分化中復蘇,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好轉有限。初步預計2014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維持在7.5%左右。物價一般是總需求的滯後指標,因此,總需求的趨穩將有利於緩解後期物價上漲的需求壓力。

  ■初步預計,下半年CPI同比上漲2.5%,全年上漲2.4%,下半年PPI下降0.6%,全年下降1.2%。今年後期物價調控的重點是加快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穩定房地産市場預期、保證主要農産品穩定供給,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品質的提高。

  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CPI同比上漲2.3%,工業生産者價格持續下降,生産領域通縮跡象明顯,PPI同比下降1.8%。未來一段時期,總需求緩中趨穩、通脹預期減弱、翹尾因素降低和糧食豐收等因素將抑制物價漲幅,但資源價格改革、勞動力成本上升、蔬菜價格的大年特徵和豬肉價格上漲將支撐物價漲幅。

  初步預計,下半年CPI同比上漲2.5%,全年上漲2.4%,下半年PPI下降0.6%,全年下降1.2%。今年後期物價調控的重點是加快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穩定房地産市場預期、保證主要農産品穩定供給,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品質的提高。

  當前物價運作形勢及特徵

  1.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物價總水準溫和可控

  2014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呈溫和上漲態勢。上半年,CPI同比上漲2.3%,漲幅比去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低於3.5%的調控目標1.2個百分點。上半年,翹尾因素拉動CPI上漲1.2個百分點,對CPI上漲的貢獻率為52.2%,新漲價因素拉動CPI上漲1.1個百分點,對CPI上漲的貢獻率為47.8%。

  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七漲一降。其中,煙酒及用品價格下降0.6%、其餘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均保持上漲態勢。食品和居住價格分別上漲3.4%和2.5%,分別拉動CPI上漲1.12和0.44個百分點,兩類價格對CPI的貢獻率為67.8%,物價上漲的結構性特徵依然明顯。

  從物價分月走勢看,1-6月CPI同比分別上漲2.5%、2.0%、2.4%、1.8%、2.5%和2.3%,CPI同比漲幅在波動中維持平穩上漲態勢;1-2月CPI環比分別上漲1.0%和0.5%,3-4月CPI環比分別下降0.5%和0.3%,5月CPI環比上漲0.1%,6月環比下降0.1%,CPI環比漲幅呈較大的波動態勢。

  2.肉禽價格回落是CPI漲幅保持平穩的重要原因

  上半年肉禽價格下降,尤其是豬肉價格下降是當前物價回落的重要原因。上半年,肉禽價格同比下降0.1%,同比回落3.0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下降5.1%,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CPI同比回落的0.1個百分點中,肉禽價格對CPI的拉動比上年同期低0.22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對CPI的拉動比上年同期低0.05個百分點。

  3.工業生産者價格持續下降,生産領域通縮跡象明顯

  截至2014年6月,PPI同比漲幅連續28個月下降,生産領域通縮跡象明顯。上半年,PPI同比下降1.8%,降幅比去年同期縮小0.4個百分點。當前生産領域價格持續下降,主要原因是國內需求偏弱和産能過剩。

  2011年四季度以來,以PPI為代表的生産者價格與以CPI為代表的消費者價格漲幅出現倒挂,2014年1-6月,CPI與PPI同比漲幅差分別為4.1、4.0、4.7、3.8、3.9和3.4個百分點,生産者價格向消費者價格傳導的壓力較輕。

  上半年,PPI同比下降1.8%中,翹尾因素為-1.1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為-0.7個百分點。上半年,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0%,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0.4個百分點。

  4.房價環比漲幅開始下降,上漲城市數量穩步減少

  截至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連續兩個月呈下降態勢,且降幅有所擴大。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平均上漲4.3%,漲幅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平均下降0.48%,降幅比上月擴大0.3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3年1月以來,全國70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第二次下降。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上漲的城市達69個,與上月城市數量相同,下降的城市有1個,與上月城市數量相同。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有8個,比上月城市數量減少7個,下降的有55個,比上月增加20個,持平的城市有7個,比上月減少13個。

  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平均上漲2.4%,漲幅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環比平均下降0.33%,降幅比上月擴大0.23個百分點。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62個,比上月城市數量減少2個,下降的有8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有7個,比上月減少12個,下降的有52個,比上月增加17個,持平的11個,比上月減少5個。根據統計局數據測算,2014年1-6月商品房銷售單價為6437元每平方米,比2013年同期下降0.8%,比今年1-5月下降1.9%。

  5.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穩中有降,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上半年,布倫特原油期貨均價為107.9美元/桶,同比下降0.9%,上半年我國進口原油1.52億噸,增長10.2%,進口價格下降2.1%;LME銅和鋁期貨均價分別為6884.5和1794.8美元/噸,同比分別下降9.1%和8.3%,上半年我國進口銅252.2萬噸,增長25.9%,價格下降9.7%,鐵礦石進口均價下跌13.4%;CBOT大豆、玉米和小麥期貨均價為1397.8、467.5和637美分/蒲式耳,同比分別下降0.9%、30.2%和11.3%,上半年我國進口大豆3420.7萬噸,增長24.4%,進口價格下降4.3%。

  下半年物價漲幅或高於上半年

  1.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因素分析

  1)物價上漲的需求壓力較輕

  2014以來,經濟緩中趨穩的趨勢進一步確立,我國投資和出口需求明顯回落,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預期下滑。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7.3%,比去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出口增長0.9%,比去年同期回落9.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生産同比增長8.8%,比去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

  需求和供給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導致GDP增速有所下降,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4%,比去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4%,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二季度GDP增長7.5%,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經濟緩中趨穩態勢基本確立。

  當前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下降明顯,投資缺乏增長動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分化中復蘇,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好轉有限。初步預計2014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維持在7.5%左右。物價一般是總需求的滯後指標,因此,總需求的趨穩將有利於緩解後期物價上漲的需求壓力。

  2)通脹預期有所減弱

  居民的通貨膨脹預期一般與前幾期物價水準密切相關,近幾個月來,我國物價漲幅基本保持平穩,居民通脹預期有所減弱。據央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的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近期居民物價滿意指數為23.6%,比上期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3.1和3.6個百分點,其中,55.8% 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比上期下降5.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物價預期指數為63.9%,比上期和去年同期下降8.3和3.0個百分點。通脹預期的回落有利於後期物價水準保持穩定。

  3)糧食豐收為穩定物價提供了物質基礎

  根據對全國26個夏糧生産省、區、市的調查,2014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27603.6千公頃,比2013年增加15.5千公頃,增長0.1%。夏糧單位面積産量4948.5公斤/公頃,比2013年增加169.3公斤/公頃,提高3.5%。全國夏糧總産量13659.6萬噸,比2013年增産474.8萬噸,增長3.6%。如果不出現大的旱情和洪澇災害,預計2014年我國糧食産量有望再獲豐收。糧食供給增加對穩定物價將發揮基礎性的作用。

  4)翹尾因素有所回落

  經測算,2014年上半年CPI翹尾因素為1.3%,比去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2014年下半年翹尾因素為0.6%,比上半年回落0.7個百分點。CPI翹尾因素的回落將有利於減輕物價上漲壓力。2014年上半年PPI翹尾因素為-1.1%,比去年同期高0.9個百分點, 2014年下半年翹尾因素為0.1%,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PPI翹尾因素的升高將使下半年工業生産者價格下降趨勢得到一定的緩解。

  2.支撐物價過快上漲的因素分析

  1)資源價格改革提高物價漲幅

  “十二五”期間,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任務,國家將適時推進資源産品價格和稅費改革,近年來的霧霾天氣進一步倒逼了資源價格改革的步伐。因此,水、電、油、天然氣等價格還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要完善居民生活用水和用電價格制定,建立居民用氣價格制度。水費、電費及燃料佔CPI的權重約為7.2%;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和水等在PPI中的權重約為12.1%。短期來看,一旦大規模價格改革實施,勢必引起多種能源資源類産品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其他産品價格的上漲,推高物價漲幅。

  2)豬肉價格維持震蕩回升

  由於供應充足,2014年以來我國豬肉價格持續下降,近來在庫存減少和中央凍豬肉收儲工作調控的影響下,豬肉價格止跌回升,6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2.4%,連續兩個月環比上漲。2014年6月底生豬出場價為13.14元/公斤,保持上漲態勢,比4月底的最低點上漲了18.9%。豬糧比價為5.26,比4月底最低點上升0.66。目前生豬養殖依然處於虧損狀態,部分養殖戶淘汰生豬産能,生豬存欄有所下降,6月份全國生豬存欄42895萬頭,同比減少5.1%。從後期走勢看,豬肉價格有望震蕩回升。

  3)勞動力成本上升是物價上漲的長期壓力

  2014年上半年,全國已有15個省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比去年同期增加1個,平均調整幅度基本超過10%;上半年,全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5396元,同比名義增長12.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全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同比名義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

  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2014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同比名義增長1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3%。農村居民收入和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均高於GDP增速。由於生育持續保持較低水準和老齡化速度加快,2011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為74.4%,比2010年下降0.1個百分點,2012年該比重進一步下降至74.1%,2013年進一步降至72.8%。

  近年來用工荒已經從東部擴展到中西部,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成為物價上漲的長期壓力。中國在短期記憶體在一定程度的工資剛性,人力資本價格只漲不跌,增加我國商品生産成本,進而推動物價水準。

  4)蔬菜價格的大年特徵推高物價漲幅

  2013年我國鮮菜價格漲幅較低,存在明顯的價格“小年”特徵,根據歷年鮮菜價格的波動規律,鮮菜價格一般存在“小年”和“大年”交替出現的特徵,因此,預計今年為蔬菜價格的“大年”。2008-2013年蔬菜價格分別上漲10.7%、15.4%、18.7%、0.5%、15.9%、8.1%,價格大小年交替特徵明顯。加之受天氣影響,近來各地洪澇災害較多,可能導致蔬菜等農産品價格上漲。因此,今年上半年鮮菜價格漲幅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鮮菜價格在CPI中的權重約為2.8%,因此鮮菜價格漲幅的提高對CPI的影響不容忽視。

  3.下半年我國物價走勢

  我國總需求緩中趨穩、工業生産領域産能過剩、通脹預期減弱、翹尾因素下降和糧食豐收等因素將抑制物價上漲,但資源産品價格改革、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勞動力價格上漲、鮮菜價格的“大年”特徵和豬肉價格上漲將推高物價漲幅。綜合考慮以上各種因素的影響,初步預計下半年物價漲幅略高於上半年,下半年CPI同比上漲2.5%,全年上漲2.4%,下半年PPI下降0.6%,全年下降1.2%。

  釋放隱性壓力做好物價調控工作

  1.加快資源價格改革,釋放隱性價格壓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3.5%的物價調控目標,已經為資源價格改革預留了一定的空間,當前物價水準較低,是加快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好時機。

  第一,總結在電解鋁企業實行階梯電價的經驗,在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和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推廣階梯電價,運用價格機制倒逼淘汰落後産能,

  第二,理順天然氣和可替代能源之間的比價關係,改變進口天然氣價格與國內價格倒挂的局面,將廣東、廣西試點的天然氣“市場回值法”定價機制向天然氣使用較多的省市或全國推廣,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階梯氣價。

  第三,將從價計徵的資源稅從新疆向其他省份逐步推廣,增加資源大省的財政收入,增強其應對環境污染的能力。

  第四,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實施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以及峰谷電價等措施,推進電力競價上網和大用戶直接交易試點,開展以區域或以省為單位的競價上網試點,加快推進和完善階梯電價和階梯水價。

  2.做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工作,保持房地産市場價格基本穩定

  第一,加強分類調控,對需求較大的一線城市政府應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降低土地供應價格,減少房地産開發過程的稅費,對住房存量較大的城市,合理控制土地供應,消化住房庫存。

  第二,適當調整住房限購政策,對銷售量明顯下滑的部分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尤其是地級市,可對住房限購對象和區域作出調整,甚至可考慮取消住房限購政策,對於銷售情況較好的一、二線城市應繼續堅持限購政策,保持房地産價格基本穩定。

  第三,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增加市場供給,保證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加快中小戶型商品房的建設和上市,增加共有産權住房供應,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第四,加強輿論引導,減少媒體和部分專家看空房地産市場的炒作和報道,各地房地産主管部門及時發佈與房地産相關的權威資訊,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3.保證大宗農産品供應充足,防止價格大起大落

  第一,加大對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扶持力度,在生豬養殖規模較大的省份開展生豬目標價格試點,落實已出臺的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政策,防止豬肉價格過度下跌導致養殖戶過多淘汰能繁育母豬,影響後期豬肉供給。

  第二,開展棉花、大豆等農産品目標價格試點,在經驗成熟之後逐步向大宗農産品推廣,加大糧食收購和倉儲支援力度,落實和完善小麥、稻穀等農産品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支援農民合作社發展糧食加工流通。

  第三,財政支出進一步向三農傾斜,加大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水利設施“最後一公里”較差的問題,增強農業生産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第四,繼續穩步推進農産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給予農産品批發、零售市場和農産品流通企業稅費等優惠政策,繼續支援發展“農超對接”,降低農産品流通成本。

  4.保持合理的流動性水準,實行穩中偏松的貨幣政策

  第一,貨幣政策總體把握中性偏松的基調,貨幣供應增速保持在13%-14%左右,強化全社會融資總量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將社會融資總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其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當。

  第二,根據經濟和金融形勢的變化加強流動性管理,通過逆回購、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和常設借貸便利等政策工具靈活提供流動性,保持全社會流動性總體寬鬆,使銀行間利率維持在合理區間。

  第三,適當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尤其是要降低服務薄弱領域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減少匯率變動對物價的衝擊。

  第四,是信貸政策應加大向民生領域、三農、戰略性新興産業、中西部地區傾斜,並不斷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