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造大農業全産業鏈生態經營模式

  • 發佈時間:2014-08-19 07:31: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文忠

  在7月12日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一家農牧企業引起了與會國內外專家的高度關注。這家走過了32個年頭的“老字號”,心無旁騖、矢志不渝地耕耘于大農業,大膽創新生態農業經營模式。企業自身持續內生的強大動力助推“老樹發新枝”,使企業不斷煥發新的活力、迸發新的魅力。這,就是華西希望集團。

  華西希望集團是希望事業創始人陳育新的二次創業精華。為把農業做強做大,華西希望集團積極探索民營企業發展新機制,于2005年在集團內部開闢一個專營農業板塊的經營管理“特區”——特驅集團(下簡稱特驅),全權交給以華西希望總裁王德根為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打理,開啟了中國民企發展的嶄新一頁。

  飼料、養殖、食品,表面上看是三個毫不相干的行業,但從全産業鏈的角度來打量,又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整體。特驅人決心成為生態文明的使者,讓消費不再擔心“舌尖上的安全”。首先,特驅科學地規劃、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將企業的願景確定為“打造世界一流的農牧企業和食品”。其次,積極探索,將飼料、養殖、食品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內閉環的全産業鏈生態經營:通過生産綠色飼料,進行環保養殖,最後製造放心食品,整個過程可追溯、可控制。再次,由易而難,從2005年開始分階段用三個五年時間,持續推動飼料到養殖再到食品的産業升級,完成從區域品牌到國內品牌再到世界品牌的品牌發展三級跳,到2020年實現年産值達千億的“世界級農牧企業”的夢想。

  以生態標準為定位,生産資源節約型飼料

  飼料是華西希望傳統的優勢産品。10年來,為打造綠色、環保、高效、生態的飼料,他們聘請多名國內外知名的動物營養學家作為技術顧問,建立一支由100多名博士生、研究生組成的研發團隊,與中國農大、四川農大、西南農大等專業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與國際標準接軌,他們按照生態標準,運用當今世界前沿的氨基酸平衡理論和微生物技術設計配方。與中糧集團、益海集團等世界500強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從源頭上把控品質。生産工藝和成套設備全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按照ISO9001品質體系和HACCP食品安全體系組織生産。積極探索新型飼料添加劑産品的應用,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大力推進非糧飼料的開發利用,降低糧食的使用率;加大危害性添加劑——抗生素的替代品研究,陸續推出不同品種的無抗飼料,確保畜禽産品無公害。

  高標準、大投入、嚴管理,特驅飼料具有生態飼料的低成本、高效益、少污染的三大顯著效果。經過上萬次實踐證明,特驅飼料現在的性能與過去的相比,每長一斤豬肉的耗料要減少0.2斤,一頭250斤的商品豬可少耗50斤飼料,節省糧食40斤,降低100元的飼養成本。2014年,特驅可為100多萬頭豬提供服務,可節省糧食4000萬斤,為農民增加收益1億元。同時,特驅飼料消化吸引率的提升,使一頭商品豬的糞污排泄量減少10%~30%,無形之中,對環境的污染也相應地減少了10%~30%。

  如今,特驅40多家飼料廠分佈于四川、廣東、重慶、河南等十幾個省市區,並在越南建有工廠。按照特驅發展規劃,到2018年,特驅的飼料工廠總數要達到100個,年飼料銷售將突破1000萬噸大關,産值將達到400多億元。

  以生態要求為導向,開展環境友好型養殖

  成為中國飼料專家後,特驅並沒有滿足,而是信心百倍地進行産業升級,組織一批飼料精英去當“豬倌”,向中國養豬專家出發。

  在一無人才、二無技術、三無經驗的條件下,從無到有闖出一條非凡的養殖之路。目前,特驅擁有40多家養殖場,養殖規模和實力雄居西南第一。

  特驅人發現,種豬選育水準低、能力差是一直制約中國養殖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種豬選育長期陷入“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惡性迴圈。特驅借鑒歐美發展國家所採用的遺傳和基因等頂尖技術,種豬選育技術一下子與世界同步。2013年,特驅從加拿大引進868頭原種豬,按照正常生産,5年之後可支撐600多萬頭商品豬的規模。2014年上半年,特驅的母豬平均産能達到了21頭,接近發達國家水準。

  特驅大力發展生豬養殖的背後同樣面臨環境保護問題。他們本著環境友好型的原則解決環保問題,一是豬場選址在遠離人群和水源區的山區;二是加大環保投入,每個養殖場用於環保的資金要佔總投入的10%。他們對主要的污染源——糞污,採用乾濕分離技術處理,一方面將幹糞用於生産有機肥,為農田和果樹提供肥料;另一方面分離出來的污水運用厭氧發酵技術對病菌及有害物質進行處理後,回用或用於灌溉及發電。科技手段和迴圈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做到養殖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存、相得益彰。比如,特驅在四川自貢建的種豬場就在風景秀麗的景區——自貢尖山山頂。

  農民要致富,養殖是條路。目前,特驅正大力實施2111富民工程,該工程的基本目標是,到2020年之前,在100個縣建立1000個技術服務中心,通過開展“公司+農戶+服務”的形式,指導農民發展“豬—沼—果”立體式生態經營,扶持2萬個家庭農場走向富裕,同時為企業帶來1000萬噸銷量,從而實現“農民富裕、國家安定、企業發展”的三贏和多贏局面。

  以生態文明為目標,製造安全放心型食品

  食品,位於全産業鏈的末端,因為最靠近消費者,所以食品安全更加牽動消費者的心。鋻於國內食品過去所發生的慘重代價和深刻教訓,在條件不成熟的前提下,特驅人不會貿然動手做食品,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老百姓安心、放心的綠色食品。同時,特驅自我約束、自我設限,食品絕不能游離于産業鏈之外,必須是自己能夠做,而且做得好的食品。

  經過10年的精心準備,特驅做食品已經“萬事俱備,只欠行動”。目前,特驅年生態飼料生産能力達到七八百萬噸,年生態家禽和生態商品豬飼養量也分別達到四五千萬羽和數十萬頭,于2012年開始小規模、小範圍進入食品領域。如今,特驅的“開江鴨”、“德鄉雞”、“初生蛋”等生態食品已初具規模,並以安全健康、風味獨特的良好形象深受西南地區廣大消費者歡迎,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

  豬肉是中國人的主要肉類食品,特驅2014年開始啟動豬肉食品。雖然這一項目還在孕育階段,但他們早已為自己定下一條硬規矩:今後無論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特驅食品所採用的原料必須是使用特驅生態飼料餵養出來的生態豬肉,否則寧可停産也要確保食品安全,使特驅食品成為中國安全食品、放心食品和生態食品的代名詞,決不辜負消費者對企業的期待和厚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