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激活“第一生産力”

  • 發佈時間:2014-08-18 01:31:0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市發明專利授權1305件,同比授權增長32%,繼續保持同類城市首位;在國家智慧財産權示範城市年度考核中,由副省級城市第9名躍升為第4名;全市技術交易額超過18億元,同比增長27%,新增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6家,同類城市排名由年初的最後升至第八。獲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和國家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試點城市……

  這是今年前6個月,青島市交出的科技工作成績單。青島市科技局局長姜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這份“科技含量”高的成績單,得益於全局以改革為突破,以成果轉化為主線,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針對創新鏈完善資金鏈,著力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各項工作取得了有效進展。

  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姜波介紹,青島市緊緊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歷史機遇,把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放在推進産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實,呈現出“三個加快”的喜人景象——

  加快海工裝備研發。加強與中船重工集團戰略合作不斷深入,388廠研發及産業化基地落戶青島高新區,海工裝備研究院已與青島高新區達成共建協議。國際海工裝備研發優勢資源加快在青島市聚集。

  加快關鍵技術攻關。青島市科技局組織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計劃,支援項目74項。一批高新技術産業項目取得進展,青島中南鵬力海洋探測裝備研發與産業基地簽訂共建協議;IBM聯合創新中心簽訂四方聯合行動協議。西安交大國家快速製造工程中心3D列印産業化基地落戶並投産。國家支撐計劃“中國高速列車關鍵技術研究及裝備研製”通過驗收。

  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青島市科技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全市公共領域已投運純電動公交車450輛,開通公交線路近30條。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已建成充換電站3座,在建2座;建成交流、直流充電樁52個。

  突出技術創新,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今年以來,青島市科技局加快集聚國內高端資源,堅持把科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技術創新源頭供給,強化産業科技支撐,一手抓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

  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全力推進海洋國家實驗室籌組工作,促進中科院在青6個産業技術研究院加快生根,已成立10家産業化公司,與南車、青島港等多家企業廣泛合作。與清華、哈工程簽訂合作協議,哈工大、哈工程青島科技園計劃本月開工,西交大、天大、機械總院、中航625所青島研究院啟動運作。引進日本日東集團在青島市設立中國首個研發中心;舉辦阿斯圖聯盟年會暨首屆國際技術轉移大會,與牛津Isis、德國弗勞恩霍夫等知名技術轉移機構開展深度合作。

  補齊海工裝備研發短板。全面推動與中船重工集團戰略合作,加快中船重工702研究所、710研究所等“7”字頭研究所青島基地建設,引進中船重海工裝備研究院。加快聚集國際海工研發資源,美國TSC海工研究院通過挪威船級社認證,世界500強挪威克瓦納與中海油合資的海工設計院投入運營。

  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建設,申報的海信智慧交通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科技部評審,海爾模具等三個中心通過驗收,海信國家重點實驗室被科技部列為全國兩個典型案例之一。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07家獲國家創新基金支援,連續兩年居計劃單列市之首。研究制定並即將實施“千帆計劃”,目標是三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0家,“科技小巨人”達到500家;實施青島市創業創新領軍人才計劃,首批支援的82人中,千人、萬人、傑青等國家級人才51名,中小科技企業家52名。

  突出轉移轉化,完善科技服務體系

  技術市場是連通科技和産業的橋梁,孵化器是承接科技創業的載體,科技金融是加快轉化的催化劑。青島市科技局緊緊抓住這“三個”關鍵環節,努力破除制約成果轉移擴散的障礙。

  大力發展技術市場。針對仲介機構小散弱、技術交易不活躍的現狀,下大氣力做好“四抓”。抓政策,《技術轉移促進條例》列入人大重點立法計劃,出臺的全國首個扶持科技仲介的“四補”政策全部兌現落實。抓體系,技術交易市場正式運作,60多家仲介機構入駐服務,藍海技術交易網投入試運作。抓隊伍,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技術經紀人分別由去年的8家和“零”發展到目前的64家、200人。抓機制,在國內率先推出科技成果掛牌交易規則,不到1個月70多個項目掛牌,12個項目成功交易2200多萬元;舉辦全省首次科技成果拍賣會,4項成果拍出1095萬元。

  積極構建孵化生態系統。加快推進孵化器房屋分割轉讓等政策落地,新入孵企業218家,引進院士、千人、傑青等高端人才50多人。海洋生物醫藥、橡膠新材料、軟體三個公共研發平臺建成運作,引進全國黑馬大賽文化創意行業大賽,組織天使投資沙龍等40多場專題活動,助推企業融資融智。

  加快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設立政策性引導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組建天使投資等基金,開發股權融資、智慧財産權質押等系列科技金融産品,重點支援中小企業“首投、首貸、首保”。科技信貸風險補償金池實現對區市全覆蓋,放大財政資金40倍,為百家科技企業貸款11億元。強化科技資本運營,籌組青島高創科技金融資本運營公司。

  突出統籌協同,“組合拳”推進科技管理改革

  青島市還通過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完善市場導向的資源配置協調機制,推動創新向技術、産業等綜合創新轉變。

  強化頂層設計。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科技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圍繞提升創新能力、促進成果轉化、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三個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全市科技改革發展的10大任務和32項舉措。

  深化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調整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方向,重點支援創新創業平臺、成果轉移轉化和創新環境優化,上述經費預算比例接近全年的80%。創新投入方式,綜合運用“撥、投、貸、補、獎、買”等手段,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引導各類資本共同支援創新創業。建立面向市場、公開透明的項目申報、評審、立項和管理制度,管理系統與全市電子監察系統聯網,實現全過程實時監管和可查詢、可追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