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標準化與品牌化的螺旋互動

  • 發佈時間:2014-08-16 02:31: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標準化的十年,並非與品牌化相互隔絕;同樣,品牌化的這十年,標準化仍然在完善。‘兩化’之間的互動是十分明顯的。正是這種‘兩化’的相互支撐和螺旋推進,成就了安吉白茶整個産業的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蔣文龍 通訊員 陳毛應

  眾所週知,標準化是品牌化的基礎,但對於兩者之間的關係,人們的認知大多僅限於此。標準化和品牌化,兩者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是齊頭並進的,還是一前一後,或者是相互交替,螺旋推進?兩者之間是否具有關聯互動,這種互動的內生動力在哪,又是怎樣互動的,結果怎樣?帶著種種問題,記者前往浙江安吉,以安吉白茶産業作為對象,進行了實證調查。

  標準化和品牌化互動,推進安吉白茶産業發展

  安吉白茶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是引種繁育的十年。從1982年,安吉科技人員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發現白茶開始,前後用了10年時間進行引種繁育。成為全國第一個茶葉類原産地證明商標。到1993年,安吉白茶的推廣面積只有30來畝。

  第二個十年,是進行標準化探索的十年。從基地建設、茶園管理到加工工藝,安吉白茶的標準從無到有,逐步完善。2005年,《原産地域産品——安吉白茶浙江省強制性地方標準》最後通過專家審定。這一時期,茶園面積達到了5萬畝。

  第三個十年,是品牌化建設的十年。隨著産業規模的擴大,安吉開始嘗試舉辦各類活動,為安吉白茶拓展市場創造條件。這期間,安吉白茶獲得中國名牌農産品、中國馳名商標等殊榮,業界影響一時無人能出其右。

  目前,安吉白茶産業健康發展,面積已經17萬畝、産值20多億,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效果最為突出的産業。

  縣茶辦專職副主任方旭東表示,在時間段的劃分上,可能並不十分科學,因為標準化和品牌化在時間界限不可能那麼清晰。標準化的十年,並非與品牌化相互隔絕;同樣,品牌化的這十年,標準化仍然在完善。“兩化”之間的互動是十分明顯的。正是這種“兩化”的相互支撐和螺旋推進,成就了安吉白茶整個産業的健康發展。

  標準化的主體是茶農,品牌化的主體是茶企

  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品牌化,但不能認為有了標準化就等於有了品牌化。那麼,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理解?

  千道灣白茶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嚴鐵爾認為,公司自有基地3000畝,但所需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達到萬畝左右。怎麼彌補這個空缺,只能通過訂單的方式。但茶農是千家萬戶的小農經營,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勢必五花八門。

  因此,以高價與農民簽訂合同,實行訂單生産,同時,向農民提出要求,讓農民按照公司制定的統一標準進行生産,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好處顯而易見,公司解決了基地不足的問題,用不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去從事種植業,而是可以騰出時間,利用自己的長項打品牌,搞行銷,闖市場。

  “從加工到市場,不是茶農應該做的,而是企業要做的。”嚴鐵爾認為,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之後,茶的功能也隨之發生改變,成為一種文化、精神的享受,必須採取新的思路、新的方法進行行銷。而這,是普通茶農所不能勝任的。“因此,茶農負責標準化生産,企業負責品牌化行銷。”嚴鐵爾説。

  但嚴鐵爾也感慨,企業的市場帶動作用並不充分,原因在於産業分工分業不夠到位。目前,安吉白茶自産自銷佔70%,茶農不需外出行銷,也無需品牌支撐,只要在家門口就能完成青葉交易。這就嚴重影響了整個標準化和品牌化進程。

  “茶農只有在市場行情不好時,對企業的依賴才會更強,否則,儘管企業收購價高出市場價,但農民情願粗放經營,直接入市。”面對這種無奈,企業只有把事情做得更細緻,更到位。

  據記者了解,這種茶農與企業分工完成“兩化”的做法,在安吉白茶中十分普遍。“宋茗”作為利用上海“世博會”一舉成名的企業,詳盡地解釋了之間的連接機制。

  該公司以訂單方式組織生産,收購價格高出市場5~10%左右,因此,農民願意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生産。而公司因為茶農所提供的高品質的青葉,加工出了高品質的茶葉,以“宋茗”的品牌實現市場銷售後,附加值得以提高,消費者的口碑得以建立。

  反過來,公司進一步具有了實力和信心,向茶農提出更高標準的要求,走出良性的迴圈發展之路。

  由此證明,假如沒有企業形成品牌,産品的附加值就不可能實現,茶農的標準化就無法順利推進。因為茶農本身缺乏品牌化的能力。

  標準化給品牌化的影響也是關鍵性的。“沒有標準化,品牌做得再響也無濟於事,砸再多的錢也挽救不了覆滅的命運。”安吉人已經深刻認識到這一點。農産品畢竟不同於工業品,尤其是名優茶的標準化,因為涉及到生産、管理、加工等各道環節,每道環節又有許多細緻的要求,而每道環節的每個要求,都足以影響品質,因此標準化殊為不易。

  構建“母子品牌”,讓生産主體“借船出海”

  農産品品牌應該由市場做還是市長做?此前一段時間,對這一問題有所爭論,但到目前,大家已經基本形成共識:

  除了深加工産品外,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初級産品,也就是由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初加工企業等生産的農産品,適宜於創建區域公用品牌,這一獨特的品牌實現形式,以證明商標為基礎,由政府或者協會為主體。

  那麼,如何避免造成公用地災難,安吉創建了“母子品牌”的構架。也就是,“安吉白茶”這一母品牌由政府支援協會打造;生産主體則註冊普通商標,打造“子品牌”,從法律層面上完成責任主體的認定。

  形成這一路徑的背景因素是,種養殖主體普遍比較弱小,既沒有資金,也沒有經驗,更缺乏資源創建獨自面向市場的品牌。而政府或協會則可以聚全縣之力,打造供大家共同使用的公共品牌,讓生産主體能夠“借船出海”。

  老闆許阿富原來是搞餐飲的,進入白茶産業之後,以工商業經營的理念,註冊了“宋茗白茶”。但市場銷售教訓了他。消費者並不認識這一品牌,只知道有“福鼎白茶”、“安吉白茶”,不知“宋茗白茶”來自何處,因此,花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濟於事。無奈之下,改弦更張,以“宋茗牌安吉白茶”進入市場,加上時尚的品牌設計、“世博會指定用茶”等事件策劃,結果企業品牌一炮打響。

  總結經驗教訓,許阿富深有感觸,“農産品品牌建設與工商業截然不同,只有借助區域品牌,在區域品牌基礎上創建企業品牌,才是完勝之道。”許阿富表示,哪怕企業品牌今後做的再響,也不會脫離“母品牌”去獨自闖市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