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減稅養老”有望撬動養老金大池子

  • 發佈時間:2014-08-15 19:31:45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是我國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重要舉措。作為我國養老體系第二大支柱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已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13日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稅收優惠擴至商業養老保險已指日可待。何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納稅遞延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稅收優惠模式,這一模式強調投保人在養老保險繳費和收益環節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將納稅義務遞延至養老金實際領取環節,降低投保人當期稅務負擔。目前,美國“401K計劃”(一種養老保險制度)就採取了類似的做法。

  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説,該政策是利用稅收政策的杠桿效應調動企業和個人參保積極性,也就是“減稅養老”。

  根據我國現行稅法,月收入超過3500元部分需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不超過1500元須按照3%所得稅率繳納。因此月收入5000元的個人每月需繳納45元個人所得稅,全年需繳納個稅540元。如果每月拿出500元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則每個月少繳納15元個稅,全年則少繳納180元。如按照投資20年計算,則20年間少繳納3600元個稅。

  “這3600元個稅並不是免繳,而是在領取養老保險金之後補繳,具體繳納方式還要等細則出臺。”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説,優惠主要體現在“資金的時間成本”。構建多層次養老體系

  “雖然每個人遞延的稅收不多,但對於保險業卻是極大的推動。”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説。

  有券商測算顯示,以上海試點延稅型養老保險為例,每年將帶來108億元保費收入,而一旦在全國試點,每年帶來的保費收入可高達2千億元。

  “這一政策通過稅收小杠桿撬動養老金的大池子。”廣東金融學院陸磊表示,合理的稅收制度可以使個人商業保險等補充保險在養老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當前養老體系“雙軌制”、養老體系碎片化的現狀下,政策能夠落到實處成為業界關心的焦點。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説,保險“國十條”是一個好骨架,但惠民政策真正落地還需跨過多個溝坎。

  胡怡建表示,細則設計還要考慮通脹因素、繳納方式等諸多方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個稅遞延有利於多層次養老體系的構建,保障百姓‘老有所養’。”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作者侯雪靜、高博,8月14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