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學學費不能説漲就漲

  • 發佈時間:2014-08-15 19:31:37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多個省市近日陸續發佈普通高校學費上調資訊,部分省份平均漲幅高達50%。業內人士指出,一些高校近年來投資增加過快,導致債務負擔加重,一邊“亂花錢”一邊“喊缺錢”的現象值得警惕。

  在教育部2007年出臺的關於高教學費的5年“限漲令”到期之後,從2013年開始,全國各省份便紛紛上調高校學費,部分增幅高達百分之四五十,被公眾稱為“報復性上漲”。照理説,這年頭什麼東西都在漲價,難免導致高校辦學成本水漲船高,而且普通高校的學費已經十多年沒漲了,漲學費似乎也無可厚非。但是,高校學費如何漲、漲多少,其標準在哪、到底該誰説了算?

  高校收費涉及各方面利益,但多年來,高校學費往往由高校和政府部門決定,學費標準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學校教育成本是多少,這些學生和家長都不知情。從理論上講,高校學費水準應該考慮國民收入狀況,在西方發達國家,雖然收取的學費較高,但它只佔一般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15%。2013年,我國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8896元。今年許多省區的高校學費,已經從2013年的四五千元,上調到近7000元。如果按照三口之家的家庭規模、夫妻雙方收入都按全國標準收入計算,一名大學生一年的學費支出已佔到一般家庭收入的20%、農村家庭收入的40%以上。

  據報道,我國高校學費之所以十多年沒漲,是因為同時期我們的學費已遠高於西方國家,甚至已經不低於當下對方的水準。一項調查顯示,對於高校上調學費,76.1%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反對。公眾除了認為目前的學費已經較高、無需漲費,高學費的投入沒有換得同等的大學教育和教學品質,高投入換來的只是低回報等原因外,主要還是對高校漲學費的部分理由和高校的財務公開情況並不認可。

  如果説高校學費上漲的直接原因是辦學成本上漲,而根據高等教育成本分攤理論,學生和家庭理應為上漲的部分成本埋單。但關鍵是,在高校財務不公開不透明的情形下,那些上漲的成本都是什麼?除了學生培養成本,有沒有高校還債成本?有沒有其他攤派成本?如果沒有明確的監督機制和約束機制,縱然是許多高校收了很高的學費,聚攏了大量的錢財,最後也難免依然入不敷出、負債纍纍。

  摘自《中國青年報》,作者劉道彩,8月10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