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海關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政策紅利"偏愛"誠信企業
- 發佈時間:2014-08-15 10: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憑藉一張《進(出)口貨物擔保驗放清單》,只用10分鐘,AA類企業惠嘉進出口有限公司就完成了所有驗放手續,3600多噸脫膠菜籽油便順利通關並運往用貨工廠。
發生在張家港保稅港區海關的這一幕,讓惠嘉公司國際貿易部負責人林女士喜出望外。由於工廠急於提貨,再加上該批貨物數量大、涉及稅款多,公司關務部門儘管已提前做了準備,但心裏還是沒底,不知能否儘快通關,以保證工廠的急需。
“沒想到這麼快就能通關!”對AA類企業實行“擔保驗放”的海關新政,讓林女士嘖嘖稱讚,“不僅為企業後續生産爭取了時間,還幫我們解決了流動資金這個大問題,誠信企業確實得到了實惠。”
據悉,AA類企業與海關簽署《使用擔保驗放通關程式責任擔保書》後,在繳清稅費或辦結其他手續前,企業可憑《進(出)口貨物擔保驗放清單》向海關先行辦理貨物驗放手續,實現便利通關。
“海關通關改革是以企業信用管理為基礎,堅持‘守法便利、違法懲戒’的原則,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張廣志表示,海關總署在全面深化分類通關改革的同時,不斷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提高通關效率、促進外貿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推廣,全國海關已形成以企業守法為基礎,按照風險高低對不同進出口貨物實施差別化管理的分類通關作業模式,即低風險快速放行、低風險單證審核、高風險重點審核。
記者在無錫海關作業現場看到,電腦根據報關貨物種類、物流資訊、企業信用等自動生成通關貨物級別,貨物僅需數秒鐘即可放行。無錫海關關長謝國柱告訴記者,通過信用體系建設,海關在不降低整體監管力度的同時根據企業信用等級,實施分類查驗措施,通關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目前,58萬多家企業已與海關通關作業系統實現了互通互聯、實時共用,企業信用管理被廣泛應用在海關“事前、事中、事後”各個監管環節,越來越多的誠信企業將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越誠信,海關支援服務的力度就越大。”深圳朗華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躍對此體會最深——因為誠信,他所在的公司不用像一般企業那樣一收到稅單就得交稅,長達半個月的緩稅期大大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僅此一項,每年可為公司省出數百萬元費用。
與趙躍不同,深圳海關副關長、緝私局局長王志更願意算一筆“大賬”:通過誠信體系的建設,企業貿易不僅更加便利了,而且運營成本也有了降低;對於行政機關而言,直接帶來的是服務效率和執法精準度的提高。“走私是打不絕的,但誠信體系的構建保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了公平公正的貿易秩序,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可謂多贏”。
海關總署近日出臺的《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完善海關企業信用管理制度”,通過設置更加科學合理和動態彈性的信用評定標準,讓誠信守法企業都有資格成為高信用企業,讓更多誠信守法經營的中小外貿企業都能享受到相應的通關便利。(記者 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