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後稀土配額時代 打擊黑色産業鏈成主要手段

  • 發佈時間:2014-08-14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我國稀土案敗訴之後,關於我國稀土産業將何去何從的討論就沒有停息。

  “現在的問題是,面對著越加強烈的國際競爭壓力,日趨嚴峻的市場形勢,監管機構和企業如何積極應對、主動預防,似乎還沒有擺到重要議程上。”有相關業內人士對於稀土案如是表示。

  雖然,監管機構沒有表態,但所謂的“後稀土配額時代”稀土行業必將深化管控體系。“為應對WTO敗訴的影響,監管機構已經表態,將加速稀土集團整合步伐,加大對開採、生産、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持續打擊私挖濫採,通過收緊稀土供給來提高稀土價格。以彌補中國在稀土案敗訴之後的損失。”有行業內資深人士如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打擊黑色産業鏈力度加大

  在8月8日剛剛結束的第六屆包頭稀土産業論壇上,中國稀土協會副秘書長陳佔恒分析,2014年我國稀土生産指令性計劃是10.5萬噸,僅國內需求就超過了15萬噸,供不應求是必然的,但現在供大於求的實際情況卻依然存在,而這些多出來的部分,據專家分析,很有可能就是來自非法渠道。

  “開採原礦的成本最多只要4萬多元,但它真正的價值有十幾萬元一噸。開採稀土原礦要交17%的增值稅,各地標準不同,資源稅要2萬元-3萬元;還有礦補費等,而非法開採完全逃避了這部分稅費。從7月底的價格來看,正規礦種的離子型稀土價格在19萬元-21萬元/噸,而南方私礦的價格卻只有9萬元-13萬元/噸。”在稀土大會上,有專家表示。

  有不願具名的專家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實際上,目前參與購買黑稀土的企業數量,遠比官方了解到的情況多得多,如果嚴格按照國家指令性計劃生産,稀土從上游到下游的企業普遍面臨“吃不飽”的問題,閒置的産能也就成了消化非法開採的稀土礦的最好渠道。

  “如果不從源頭上掐斷‘黑稀土’,即便明年或者之後國家出台資源稅來應對WTO出口敗訴這一問題,也很難能夠實現稀土行業的全面管控。因為,即便出台資源稅,不能夠落實到所有企業身上,那有何意義呢?”上述不願具名的專家反問記者。

  而在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賈銀松看來,“黑稀土”猖獗除企業受利益驅動外,更為重要的是“官商勾結”。“在去年江西贛州市安遠縣案件的處置中,縣委書記、管工業的常委和副縣長兼公安局長都被查處,進行了刑事判決。這件事的啟示是黑色利益鏈的背後是官商勾結,因為南方礦的開採在深山老林裏,不法分子從注液到回收,最快也得耗時兩個月,一系列配套,沒有當地官員的配合,這個事幹不成。”

  部分企業著手反擊

  目前,企業方面已著手開始反擊。據了解,包括瀋陽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已經組成聯盟,欲起訴日立金屬的專利壟斷。

  數據顯示,我國釹鐵硼生産企業有200余家,年生産能力在1000噸以上的企業有近30家,但擁有日立金屬專利許可的企業有8家。也就是説,如果日立金屬的專利有效,其他未獲得專利授權的釹鐵硼生産企業都變成不合法出口,近七成釹鐵硼産品只能在國內銷售,這對國內釹鐵硼高端應用製造産品正常出口造成阻礙。

  讓國內企業看到希望的是,日立金屬此前在美國針對正海磁材等3家中國企業發起“337”調查,最終這3家企業與日立金屬達成和解並獲得後者的釹鐵硼專利授權。這意味著,日本的專利“獨霸”,走法律程式對其並不一定有利,否則他們不會輕易和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