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資訊化發展形勢、問題與對策

  • 發佈時間:2014-08-14 05:39: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我國要利用資訊化促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就必須順應資訊化發展大趨勢,在推進資訊化過程中積極利用和充分拓展網路空間,加強網路空間的安全保障,牢牢把握資訊化發展的主動權。

  資訊化是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當前,全球資訊技術創新快速發展,各種資訊網路已達到無處不在的狀態,智慧終端基本實現全民普及,資訊平臺用戶規模急劇膨脹,各類資訊系統互聯互通、綜合協同,資訊化呈現出網際網路化、移動化、智慧化的新特點,引起了全社會、全領域的重大變革。資訊化深入發展在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高效率、跨時空、多功能的網路空間,人類在網路空間的活動大量展開,網路空間的活動正在替代現實空間的活動。由此産生了一系列新問題:網路空間是否有國家主權?網路空間的各類主體有怎樣的權力和責任?網路空間的行為應當怎樣規範?我國要利用資訊化促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就必須在推進資訊化過程中積極利用和充分拓展網路空間,制定網路空間的制度規範,加強網路空間的安全保障,牢牢把握資訊化發展的主動權。

  資訊化發展新形勢

  全民應用與普遍服務的格局業已形成。近兩年全球網際網路用戶數快速增長,有線和無線寬頻普及率大幅提高,物聯網應用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衛星通信網應用快速增長,資訊網路基本實現了全球人口和業務單位的全覆蓋。據國際電信聯盟《2014年資訊與通信技術》報告,到2014年底全球網際網路用戶數量將達到30億,約佔全球人口總數的40%。全球移動寬頻普及率將達到32%。在中等以上發達國家,資訊網路更是實現了全民普及。據美國尼爾森調查數據,美國12歲以上孩子使用平板電腦的比例達到70%,77%的孩子會在平板上玩遊戲、下載APP。英國未來諮詢公司調查顯示,英國3至12歲孩子中有44%擁有平板電腦,3至4歲的孩子中有30%擁有平板電腦,11歲後擁有智慧手機的比例高達46%。從國內看,到2014年5月份,我國行動電話用戶數達到12.56億戶,網際網路用戶數達到10億以上,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總數達到8.57億戶,4M以上固定寬頻用戶數達到2億。這些數據均説明,資訊網路基本實現了城鄉人口的全覆蓋,除了嬰幼兒、高齡老人等特殊人群,幾乎所有人口、所有家庭和所有業務單位都在利用資訊網路,全民應用與普遍服務的格局業已形成。

  資訊化呈現出網際網路化、移動化、智慧化新特徵。當前資訊化發展有三個突出特徵。一是網際網路化。主要體現在網際網路寬頻接入技術和接入設施取得重大突破,網際網路用戶數增長速度極快,網際網路內容呈爆髮式增長,網際網路在産業、金融、商業、社會服務和個人生活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層出不窮。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以及各類資訊系統之間,都在互聯互通,一切都在網際網路化。二是網際網路移動化。移動寬頻、衛星通信的普及,使得人和物可以隨時隨地在移動狀態下接入網際網路,進一步突破網路服務的時空界限,移動社交、手機導航、手機打車APP等基於位置的服務成為潮流,移動醫療、移動支付、手機購物等應用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購物娛樂和享受優質公共服務。三是智慧化。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資訊技術的融合應用實現資訊交互和資訊系統綜合整合,資訊資源和業務系統實現廣泛共用和互聯互通,從而使得資訊系統具有了智慧運作的能力。例如,特斯拉通過內置無線網際網路溝通車內車外的各種資訊系統,將汽車打造成為智慧的移動終端。城市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形成了智慧城市。工業企業內外部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形成了智慧工業。遠端辦公、網際網路金融、遠端醫療、網上學校等各種智慧的新型服務蓬勃興起。

  資訊技術創新和應用仍在快速深化。當前資訊技術創新仍處於活躍期,創新成果的應用不斷深化。人工智慧、大數據、衛星通訊、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輪資訊技術創新應用取得重大突破並向深層次發展。人工智慧使得資訊系統具有自我管理、自我運作和自我學習能力。物聯網的廣泛應用使資訊採集量成千上萬倍地提升。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大量、繁雜、多變的數據進行挖掘和系統分析處理。衛星網際網路打破地形、地域等界限,將資訊傳播覆蓋到地球每一個角落。雲計算使得資訊系統朝大型化和微型化方面發展。一方面,擁有超高速的計算能力、大容量的存儲空間和強大整合功能的雲計算中心成為在空間上集中分佈的超級系統;另一方面,雲計算按需定制的服務模式滿足企業業務類型複雜多樣的現實需求,企業只需根據需要購買相應部分模組和服務。資訊技術與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産生了諸如智慧可穿戴設備等智慧産品,實現了對個人的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等智慧服務。

  資訊化成為全球性、全局性、戰略性的變革力量。資訊化引起所有領域的深刻變革,人類社會進入了基於資訊網路的大創新、大變革時代。傳統媒體、仲介組織、中間管理層失去原有優勢,社會結構越來越扁平和簡捷。資訊化引起經濟發展方式變革,提供了一條高技術、高效率、高附加值卻幾乎不增加污染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資訊網路引起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創新變革,豐富多彩的多媒體、全息投影、虛擬現實等多元化表現方式,使得教育、科技、文化的展示能力更加強悍,傳播速度更加快捷,展示內容更加精彩。此外,資訊化還在生活方式、生態環保、城市發展等其他領域引發重大變革。

  資訊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當前,我國資訊化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網路空間中國家、組織與個人的權責如何界定。網路空間與現實空間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現實空間中的責權利並不能完全應用到網路空間。在網路空間中,國家、組織與個人有哪些基本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我國目前還沒有清楚地界定網路空間行為主體的責權利,因此對網路空間的行為管理缺乏法理基礎,出現了很多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例如,網路空間裏哪些行為應該實名、哪些行為可以匿名?網路空間的各種行為是否有效以及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對垃圾郵件和騷擾資訊應該怎樣界定和治理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明確界定網路空間行為主體責權利的基礎上來處理。

  二是網路空間行為的有效性如何確認。網路空間中組織與個人的很多活動能夠替代現實空間的行動,比如電子商務、電子銀行、遠端服務、視頻會議等等。這些行為是否有效,主要取決於法律和制度的認可。如果法律制度明確認定網路空間行為的有效性,無疑破除了很多資訊化應用的障礙,客觀上鼓勵了資訊化發展。正如電子簽名法確定了電子簽名、電子文檔的有效性,鼓勵了電子合同、電子公文的普及應用。當前,資訊化正在向深層次發展,網路空間的很多新行為亟待法律和制度的認可。例如,網上辦公、網路會議、電子發票、網上投票、網際網路金融等等,都亟待通過制度和法律的認可。只有法律和制度認可了,人們才願意把經濟和社會活動中相當大一部分內容轉移到網路空間中來,網路空間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減少現實世界的擁擠和浪費。

  三是網路監管與治理如何制度化規範化。網路空間需要監管,網上行為應該規範,這無疑是準確的。但對網路空間的治理和監管本身,也需要規範化、法制化和制度化,需要有法可依。目前,我國網路治理的法制化進程總體上落後於網路空間的發展。某些法律法規已不適應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有關網際網路的法律法規內容不完善,網路空間管理的灰色地帶較多,出現了不少法律無規定、法律規定模糊、法律規定衝突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網路空間監管的制度化和規範化來逐步解決。

  還有一個問題是資訊安全的挑戰怎樣應對。資訊安全既包括資訊網路安全、資訊系統安全,也包括數據安全、個人數據保護和意識形態內容安全。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憑藉其技術優勢,大肆滲透、侵入別國資訊空間,竊取外國的國家機密、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由於全球資訊網路互聯互通、資訊服務採取雲計算模式,國家資訊安全管理更加困難。這是一個全球性難題,需要從法律、管理和技術等多個層面上協作才能破解。

  對策與建議

  當前,牢牢把握資訊化發展的主動權,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考慮制定網路空間國家戰略。為主動掌握和積極利用網路空間,我國可考慮儘快制定適合我國國情和發展理念的網路空間國家戰略,將網路空間的建設、應用和防護提升為國家戰略。要以先進理念認識網路空間,研究總結網路空間的運作規律,制定鼓勵資訊空間拓展應用的政策措施,將現實空間中的經濟、社會、文化活動有序地轉移到網路空間,降低現實空間的物耗能耗,提高經濟社會運作效率,實現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完善網路空間法律法規。針對網路空間法制化滯後的情況,可考慮加大立法工作力度,制定針對網路空間行為的法律法規,形成較為完備的網路空間法律法規體系,規範網上行為。尤其要注重通過立法建立起鼓勵網路空間合法行為的社會制度,在實施可信身份管理的基礎上,提倡網上辦公、網路會議、遠端服務,在各行業發展電子商務,推廣電子發票、電子單據等等,形成便捷高效、務實創新、可信可用的網路空間環境。

  三是規範網路監管。對網路空間的監管應法制化、規範化、透明化。一方面要通過立法加大對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資訊及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另一方面要通過立法執法和技術手段來監管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網路行為。要在資訊空間弘揚正氣正義,讓資訊空間的合法行為受到保護,不法行為受到打擊和制裁。對不法網路行為的打擊,要規範精準、有理有節。

  四是從法律和技術兩方面加強資訊安全管理。在法律方面,應進一步完善資訊安全審查制度,對進入我國市場的重要資訊産品及服務提供者進行資訊安全審查,保護我國關鍵資訊系統和網路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對於目前不能夠實現技術自主的資訊系統,開展資訊安全等級保護和資訊安全風險評估。加大對國家基礎數據的保護,研究制定保護國家大數據的措施。確立個人資訊保護的基本制度,保護公民個人電子資訊和隱私權,規範資訊服務商對個人資訊的存儲和使用。在技術方面,組織我國技術實力較強的資訊安全企業、研究機構、科研院所開展防火牆技術、反病毒技術、訪問控制技術、數據加密技術等資訊安全技術的研發創新,壯大資訊安全服務産業,為網路資訊的合理監控和安全傳播提供技術保障。

  五是突破資訊産業核心技術瓶頸。加大政府引導和支援力度,加快積體電路、高端通用晶片、基礎軟體等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推進包括智慧終端作業系統、應用開發環境等平臺級軟體和移動瀏覽器、應用服務等的研發與産業化,形成我國自主可靠的資訊産業核心技術和産品體系。堅持以應用促發展,形成産業應用良性迴圈,加快安全可靠國産關鍵軟硬體的推廣應用。

資訊化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先河環保 20.98 2.94%
2 國電南自 5.23 1.36%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國電南自 5.23 1.36%
2 先河環保 20.98 2.94%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