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楊金花: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 發佈時間:2014-08-13 01:31: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線對話

  聽説記者要採訪應急救援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應急救援産業聯盟”),秘書長楊金花特地趕往聯盟基地,帶領記者參觀了聯盟應急裝備展廳,結合實物詳細介紹了一些典型裝備的功能特點及技術發展狀況。

  楊金花向記者介紹了應急救援(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及發展情況,並指出聯盟的核心使命是“創新應急技術、提升救援效率、保障公共安全”。在她看來,應急救援産業還有好多事要做,聯盟肩負的重任才剛剛開始。

  科技日報:聯盟最初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楊金花:我國是世界上受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國土面積大,每年各類災害頻發,且分佈廣、損失重;部分行業重特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隨著人員流動日益頻繁,公共衛生事件開始成為嚴重威脅。種種突發性公共事件,不僅造成生命財産的巨大損失,還會影響社會穩定,甚至危及國家安全,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産生重大影響。

  隨著我國應急體系日益完善,其對支撐體系運轉的應急技術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原先分散、低端、單一的應急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應急管理的要求。而應急技術的落後,先進應急設備的缺乏已經成為應急救援不力,災害損失擴大的重要原由。新興際華集團牽頭組建的“應急救援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是在行業對技術發展呈現出迫切需求的形勢下應運而生,肩負起了“整合應急産業資源、創新應急産業技術、推動應急産業發展,提高應急救援能力、保障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使命和任務。

  科技日報:在我們的應急救援産品中看到了很多擁有高科技創新特色的産品,您也強調了技術救援在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請問聯盟在技術救援方面有哪些實踐?

  楊金花:聯盟的技術救援隊伍參與了數次重要的突發事件救援。在得知此次雲南魯甸地震災難消息後,聯盟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第一時間調撥專業的技術救援裝備,抽調經驗豐富的技術救援人員,由新興際華應急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永宏帶隊,聯合北京市、豐台區地震局、武警十五支隊、武警三院、新興際華應急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救援人員15人從北京出發,另有聯盟單位陜西西安西川醫療器械公司3人,攜帶兩套生命探測儀再加上聯盟北京展廳的一台生命探測儀,共三台奔赴災區。

  科技日報:預警在地震災害中的重要作用,聯盟在預警方面有過哪些探索?

  楊金花:聯盟核心成員單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雲南昭通地震局聯合建設的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雲南昭通魯甸發生的6.5級地震,為昭通市區和昆明分別提供10秒、57秒預警。

  預警按照預估烈度大於3.0度的原則,觸發了分佈在雲南昆明、雲南昭通、雲南麗江、四川宜賓、四川涼山、四川樂山等地的26所學校的警報,更遠的應用地震預警的學校和工程由於其預估烈度小于3.0度按照要求都沒有發出警報。地震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還為地震和應急部門提供了其他應急數據。

  據統計,該次地震是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地震預警系統預警的第14次破壞性地震。第一次預警破壞性地震是2013年2月19日巧家4.9級地震,2013年4月20日的蘆山7級強震預警是迄今中國最大的成功預警。該系統自安裝以來未出現一次誤報和漏報。

  以上地震預警均是當地市縣地震局通過與減災所合作建設地震預警系統的結果,採用的都是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地震預警是指地震在震中發生時,破壞性地震波在到達預警目標前,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災難到來前幾秒到幾十秒給出警報的技術。理論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14%;如果為10秒,人員傷亡比減少39%。

  科技日報:您對我國的應急救援産業未來的發展有哪些期望?

  楊金花:中國應急技術進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值得欣慰的是中國應急産業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這為應急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條件。應急産業是救死扶傷的産業,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值得全社會共同關注。未來應急技術創新和應急産業的發展迫切需要社會資本的介入,聯盟希望與有實力的資本合作成立“應急技術創新基金”、“應急産業發展基金”及“應急培訓演練基金”,借助資本的力量推動中國應急技術的進步、應急産業的發展和社會應急能力的提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