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圖紙就沒有糾紛

  • 發佈時間:2014-08-12 08:31:2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肖克 劉久鋒

  “親愛的農民朋友們:你們好!為保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減少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市委、市政府決定今年在我區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我們真誠地希望廣大農民朋友,主動積極支援和配合,及時通知外出務工經商的親朋鄰里儘快回家,辦理和完善相關手續,讓每一位農民朋友放心、滿意,確保你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2012年8月的一天,在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燕樓鄉思惹村裏,村民們都在熱議這樣一份由花溪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的《致農民朋友的公開信》。

  “我們手裏不是有土地證的嘛,幹嘛還要這樣多此一舉呢?”有村民發出這樣的疑惑。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後,你們就可以拿這個土地本本去銀行作抵押貸款來發展生産,讓你家的土地變成錢,變成你發展的後盾呢!”楊明海回憶當初幹部進村是這樣給他們解釋的。

  思惹村有300多農戶,為了把這項涉及全村所有農戶的工作做好,村裏想了很多的辦法,一是成立了議事會,由村寨德高望重的前輩,辦事能力強大家認同的人和村幹部組成,有爭議的時候由議事會協調處理。二是村裏的10名預備黨員成為確權頒證的主力軍,每天上山下田,對每一塊有爭議的田塊進行重新丈量,繪圖。

  今年3月25日,花溪區在思惹村召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現場會,第一個經土地確權領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村民楊大松拿著承包證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老證書存在面積不準、指向不明等問題,而新證書經過衛星影像、現場測量等方式確認,不僅寫有我家的情況和承包地的土地邊界、面積等文字資訊,還配有相應圖紙,讓我再也不用擔心與其他村民發生土地糾紛了。”

  7月8日,在村民楊大忠家裏,她從箱子裏拿出嶄新的土地承包證,邊指給記者看,邊介紹説:你看看,這就是我家的土地,一共有11塊13.66畝,每塊都有圖,還有區政府的印章呢!這就證明我承包的土地是國家認可的。就像我們的身份證一樣,這個就是土地的身份證。

  村裏60多歲的何國華老人説:“有了這個本本,土地使用權就是你所有,有圖紙就沒有糾紛,咱們做什麼都要按圖辦事,這是國家發的,老百姓認的硬道道。”

  在這本被楊大忠稱為“土地身份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家庭成員、土地面積、地塊位置、地籍編號等資訊一應俱全。

  作為貴陽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的試點,思惹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走在了前列。

  通過科學測量方法,統一向承包農戶頒發新的農村土地經營權證書,做到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承包地塊、面積、空間位置等落實到戶和記錄在冊,證、賬、簿、地“四統一”,規範土地承包檔案管理,同時,實行“四榜公示”工作機制,對無糾紛且農戶對其承包地“地塊、四至界限、土地面積、承包人”已經簽字認可的,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簿,形成了“一組一圖”“一組一簿”“一戶一檔”的登記模式。

  村主任楊偉偉介紹,土地確權後,土地流轉有個合法的依據。流轉土地再也不用拉著皮尺滿山跑丈量面積了,翻開産權證,就能查到哪塊田是幾分幾畝,按照流轉的價格換算下來,省時省事省心。我們通過丈量,每家每塊田的面積要張榜公佈,在大家都沒有異議的情況下,戶主要按手印確認,這樣避免了以後再産生糾紛。同時,以後要是不流轉了,各家各戶按照産權證上的土地空間位置圖和面積,還能恢復原來的地界,減少了不必要的糾紛和麻煩。

  “土地確權頒證後,村裏好多工作開展起來方便了許多,就拿村裏的豇豆産業來講,以前給各家各戶發竹架,總是會有幾戶人家説少發給他了,因為他家的土地面積大,竹架少了不夠用。現在呢,一切都以産權證的面積為準,多少畝就發多少竹架,再也沒有什麼異議了。”楊偉偉説。

  多年的矛盾解決了,曾經結怨的群眾化干戈為玉帛,農民之間、場鄉之間的關係也改善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