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申城7萬協管員年內轉制

  • 發佈時間:2014-08-12 04:29:29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非正規就業”整整10年的7萬上海協管員將在今年完成轉制。轉制後的協管員將正式簽訂勞動合同,並由受行業部門監管過渡到屬地化管理,下沉到街道層面。對於正千方百計充實社區治理力量的上海來説,這支隊伍的重新整編被寄望于“提高管理效能”改變“隊伍不少、做事沒人”的局面。

  問題有淡旺季協管忙閒不均

  上海的協管員隊伍源自10年前的“萬人就業項目”。該項目于2003年9月啟動,初期主要針對年齡較大、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就業比較困難的下崗失業人員,後逐步形成交通、市容環境、商品交易市場、特種設備安全、勞動保障、環境保護、房屋租賃、社區保安、社區綜合等九支協管員隊伍。

  九支協管員隊伍中至少有七八支服務於社區,再加上區縣、社區自行設置的一些協管員崗位,少説有一兩百人服務於一個社區;但是,遇到問題時的處置效率仍然不高。究其原因,除了協管員年齡比例不夠平衡,還因為長期以來協管員按照各自行業實行條線管理,難以形成合力。

  普陀區宜川街道曾因為“隊伍不少,但有事的時候總感覺沒人”而專門開展調研。結果發現,各個行業出勤時間不同,有淡、旺季,造成協管員隊伍忙、閒不均。比如,26名城管隊員分配在街道,每天要有兩人做內勤、兩人輪休,剩下22個人“三班倒”——同一時間在崗執勤的也就六七個人。每逢夏季,有些道路上隔幾百米就有三四十個攤位,六七個城管被迫疲於奔走;而包括防火安全員、勞動監察員等協管力量卻處於工作“淡季”。

  隊伍一手協調問題一口受理

  從便於管理、便於回應居民訴求的角度出發,街道希望一手協調不同協管員隊伍,以便對轄區內出現的問題一口受理,但始終缺少更明晰、更高效的運作機制。

  靜安區的一名商品交易市場協管員説:“平時就在菜場裏的小屋上班。工商所有任務了,我就跟著行動。所以,市民買菜遇到問題,最好去找工商所。找街道也行,但街道並不直接聯繫協管員。”

  也有一些協管員與居委會幹部在同一地點上班。可儘管同在一個屋檐下,協管員接受行業主管部門的考核,居委會並不能過問太多,也就無法有效監管協管員的工作。

  去年2月,在協管員轉制的籌備階段,上海市政府辦公廳轉發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十部門《關於調整完善本市“萬人就業項目”協管員隊伍管理工作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強調按照“管理下沉、隊伍整合、推動轉制、規範運作”的總體思路,協管員隊伍全面納入屬地化管理,理順條塊管理職責,建立權責相統一的運作機制。其意圖正是要讓街道負責轉制後協管員的使用、考核和日常管理,建立一支真正管得好、用得上的基層社會治理力量。

  探索屬地管理形成兩種模式

  目前,上海各區縣陸續開始探索協管員屬地化管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運作模式有兩種。

  其一是把能夠承擔綜合職能的協管員派進居委會。今年年初,彭浦新村街道100余名“萬人就業項目”協管員轉入了3個社會組織——社區綜合管理服務社、街道城市管理服務社、街道社會保障援助服務社。其中,通過考試進入社區綜合管理服務社的協管員經過培訓後被派往居委會工作。一般,每個居委會可以分到2名可以承擔綜合職能的新協管員。他們同時接受街道網格化管理中心的指令:當街道網格化管理中心發現問題時,能通過服務社渠道調動片區所轄居委會的綜合協管員。

  第二種整合方式是將多支協管員隊伍併入服務社,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自行調用服務社裏的協管員。靜安區是這一模式的代表:區人社局日前牽頭成立了民辦非企業機構——立眾勞動服務社,納入了原先七支不同的協管員隊伍;這一機構將成為統籌多種專門職能的綜合平臺,崗位按照基層需求設置,靈活變動;街道、居委會則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自行決定使用多少人力。為保證管理效能,街道負責下沉屬地人員的使用、考核和日常管理。本報記者沈竹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