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房子妻子孩子,都要從腰包裏掏銀子

  • 發佈時間:2014-08-12 02:32:52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肖娟

  買房、結婚、生子、買車的剛性開支讓不少80後過得很拮據,面對漫長的房貸、可觀的奶粉錢以及高昂的城市生活消費,儘管他們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但生活好像看不到輕鬆的曙光。有沒有辦法提前終結這樣的日子?

  舉債族:自嘲是個“付二貸”

  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買房年齡為27歲。日本及德國為42歲,而美國人在30歲以上。相比發達國家,國人似乎更為篤信“安居樂業”。

  “同事們時不時給我洗腦,説能從銀行借到錢的是有錢人,而自己也希望安定下來,剛上班一年就買了房子。”28歲的小喻購房靠近星沙,而上班在市區,由於路途較遠,她咬牙買了小車代步。在繳完房貸、車貸兩個債務“大頭”,再加上水電煤氣、人情開支,每月收入的結余所剩無幾,她自嘲説:“付二貸(房貸、車貸)之後,工資果然是白領了,想到將來的孩子和慢慢變老的父母,我覺得自己前途無‘亮’。”

  “孩奴”:月供4000元養一娃?

  近日出爐的《2014國民家庭親子關係報告》顯示,中國家庭育兒費用月均4000元。“月供4000元養一娃”的話題在新浪微網志上傳播開來,瀏覽網友超過1500萬。

  對此,不少人認為矯情,但也有人認為這一點都不誇張。一網友表示:“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入托費、生活費、衣服、遊樂、零食、贊助費幾乎是一項都不能少。等到上學,各式各樣的補習班跟著來了。4000元,真的不誇張!”

  孩子成了甜蜜的負擔,正因如此,儘管單獨二胎政策已經放開,但不少夫妻並不打算要二胎。家住四方坪一小區的周女士表示,她已經和老公及家人商量好了,給寶寶辦了獨生子女證,“買房的時候已經‘啃老’,小孩也一直是兩邊的老人輪流帶,再生一個實在是對財力和精力的雙重考驗。”

  夾心族:提前進入“中年危機”

  “感覺自己提前進入了‘中年危機’。好不容易孩子滿了3歲送進幼兒園,可是老媽生病在湘雅住院,孩子感冒去兒童醫院打針,工作也不能耽擱太多,我們兩口子只好輪著請假。”家住東塘的譚女士吐槽,自己幾乎沒有空閒時間,工作沒起色,身體亞健康,日復一日……

  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族漸漸發現,生活成了一團亂麻,想改變現狀卻千頭萬緒不知從何下手。對這部分人而言,沒錢沒精力,理財太遙遠。

  要“節流”更要“開源”

  羅鍵魁浦發銀行長沙分行國際金融理財師

  80後行走在“三高”(高房價、高物價、高支出)路上,要加速家庭財富的積累,實現購房、購車、育兒、贍養老人等理財目標,在進行必要的“節流”的同時,通過合理的投資理財“開源”尤為重要。

  一、開源:提升目前收入結構,改變以往存錢方式。除工資性收入,投資性收入可成為收入的另一重要來源。存錢方式也需要改變,“寶寶類”産品可作為日常開支的首選,留足應付日常開支或意外事件的應急資金(一般應留足應付3個月的家庭支出),可以“浦發寶”之類流動性較強的貨幣基金方式存放,剩餘資金可以選擇投資理財。另外,合理利用信用卡20至50天免息透支功能,先消費後還款,提高償付能力。

  二、節流:減少不必要的日常支出。合理安排資金結構,增加投資性支出,減少消費性支出。比如在購車與購房之間的權衡,可以優先選擇購房;在資金不是特別寬裕的情況下,更可選擇延遲購房,先租房再買房。

  三、提升自我價值:在理財整體規劃中,規劃好職業生涯十分關鍵。增加自身學習的支出,獲取相應的專業資格,保證工作穩定和收入增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